第232章:武器到位
黑暗精灵王2019-07-11 17:043,307

  其实说捻军毫无动向也是不对的,其实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捻军是一刻没闲着,几乎是天天在甘肃全境袭扰,甚至一度攻下了陕甘总督的府邸,导致在任的陕甘总督自刎殉国,这个消息传到京城后更是让京城大佬们震惊不已,但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催促现在唯一还有余力去平叛的楚军。

  可是面对朝廷大佬和自己新主子恭亲王奕䜣不断的施压,左宗棠就像是入定了的老僧一般,就是迟迟不出手,朝廷使者再三催促,左宗棠就只回复一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是铁了心要做那个渔翁了。

  其实捻军能如此之顺利的袭扰甘肃各地,也跟林炎不无关系,因为捻军原本就是流窜袭扰著称,他们不缺马匹,缺少的就是粮草和兵器,粮草好在每次对县城或者府城发动进攻后还能获得不少补充,可兵器却是真的只有消耗没有补充了。

  而自从这不到两个月以来,正宁的土法炼钢熔炉越来越多,兵器生意也是随之越来越大,而其中有奖金70%都是被一些为了牟利的商人从正宁买走后高价的去甘肃西部卖给捻军。

  这也就造成了虽然林炎并不像资敌,但实际上却完美的资助了敌人,这也是为什么捻军明明能一早就攻打正宁却迟迟不来的原因,除了想要集结兵力打场攻城的歼灭战以外就是因为他们担心一旦他们摧毁了正宁,也有可能失去源源不断的兵器的来源。

  这他们是有前车之鉴的,之前他们去全力攻打一处有这大清兵工厂的府城时就遭遇了顽强的反抗,等他们攻进去的时候原本是想要接收那座府城的兵工厂的,却不料接收到的只是一处被烧毁的废墟罢了!

  所以这些捻军也有理由相信如果他们强攻正宁,一旦城破,林炎和青云门也和可能和他们玩一个焦土策略,要真是那样,倒不如现在趁着能从正宁买来大量的物资现在甘肃搅动一番。

  而实际的效果也是相当好的,不仅是兵器、还有粮草、甚至连行军路上一直没有肉制品的这个弊病都被从正宁赶来的商人解决了,大量的腌肉成了捻军现在的行军粮食谱之一。

  可以这么说,在过去的不到两个月时间捻军对清朝官军的攻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猛烈,以往那些打一杆子就跑的捻军这次并没有那么做,甚至实打实的占据了平凉府、泾州府、秦州府、以及庆阳府半数县城。

  如果放在地图上的话应该是这样,现在的捻军很像二战时候的德国所处的位置,西边是被他已经打的奄奄一息的法国(也就是陕甘总督所在的兰州府),只有招架之功,完全无还手之力,甚至两总督都已经死了,要不是因为之前陕甘总督就急召西凉(西宁府、凉州府)镇守军过来救援,恐怕此时的兰州府全境都要落入捻军手里。

  而捻军的东边呢,就像是二战德国面临的波兰和苏联。

  苏联当然就是指大清了,毕竟东部才是大清的根基,捻军也准备现在就和大清主力一较高下。

  但波兰,也就是现在林炎的青云门所占据的位置,这个夹在捻军与大清之间的青云门,却是捻军觉得自己随手就可以覆灭的存在,毕竟他们可是才刚把西边强大的官军都打的屁滚尿流,现在根本就不把林炎那点兵马放在眼里。

  可恰恰就是这么一个被捻军、朝廷官军都不怎么放在眼里的青云门此刻却已经在整装待发了,不得不说仅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几乎以前从未摸过枪的青云门精英弟子来说,他们通过不到两周的训练能做到的也就是仅仅能够正常使用林炎给他们配置的这些武器。

  至于精确瞄准以及更高难度的事情还是别指望了,更别说让他们做到在欧洲战场上那种排队枪毙战法了,别说伤亡多少,估计就是被骑兵冲入阵中这边都会仓促打乱。

  但即便就是这样的一支不足500人的军队,林炎也是极为的有信心,因为他要打的根本就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一面倒的屠杀而已!

  其实这次林炎购买来的武器足够武装一个加强团了,可林炎并没那么做,在没有足够信得过的弟子之时,他宁可只武装一个营,这个营也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名曰林字营,他知道在左宗棠的部队中也有林字营这个番号,不过他无所谓,重名就重名,毕竟比试过才知道谁是青铜谁是王者。

  而这500人其中有300人左右是青云武学堂的学员,林炎对青云武学堂和青云学堂的其他学员完全是两种模式,此刻的林炎已经将青云学堂进行了拆分,由原先都叫做统一的青云学堂一分为三,分别是:

  青云小学堂:里面主要是半大孩子的幼童为主,包括林炎之前救出来的那些半大孩子此刻基本都在这里,这次的战斗林炎并不准备在用他们,毕竟和成年人的武力值和战场素质比起来,这些孩子还是会差不少,与其让他们有可能牺牲在前线,倒不如利用他们还在快速吸收知识的年纪,让他们可以学习识字和算数,为未来人才储备做准备。

  同样青云小学堂内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商人和工匠的孩子,他们自觉自己没有将小孩培养成可以科举的人才,但又不想让孩子直接去这么早学手艺,所以干脆就送入了青云小学徒学习算数和识字。

  尤其是那些工匠是最迫切送孩子进小学堂的,因为往往手艺他们自己平时就能教,钱他们现在也不是很缺,而他们缺少的就是能把自己小生意做大的能力,而最基础的算数、识字就是制约他们发展无法跨越的门槛,可他们自觉自己岁数大了学不进去,便把希望全都赋予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而第二个就是:

  青云技校:其实全名应该叫青云技术工种培训学校,只不过外面为了简单称呼都将这个青云技术工种培训学校这个长长的名字简称为青云技校。

  和后世技校不受待见的情况不同,此刻的青云技校可是颇受欢迎的,那在现在的青云教育体系里是绝对的NO。1;而里面又有很多种分支,从最开始的只有几个诸如木匠、铁匠、泥瓦匠之类的小班,渐渐已经扩展成了有几十个包括医疗护理、砖窑工艺、陶瓷工艺、紫砂工艺、厨师培训、金银匠人、炼钢技术等形形色色的种类。

  其中教授技艺的也都是由青云门从各个行业中请来的佼佼者。

  而第三个就是青云武学堂了。

  青云武学堂:顾名思义,林炎打一开始就是想把武学堂往讲武堂或者青云的黄埔军校那个方向发展的,虽然之前的武学堂只教授一些外家功夫和练习一些基本的队列、突刺和团队协调进攻、号令指挥等等,可未来林炎计划着是要加入射击、炮兵这类近代化战争必备的课程的。

  甚至像是二战德军的参谋作战课程也是肯定要加入的,但那都是后话了,毕竟对于现在的武学堂还太遥远,不是林炎此刻要想的。

  而林炎对于这个武学堂的政策则是完全不同于青云小学堂和青云技校,对于后两者林炎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愿意缴纳学费就都能进入,可是武学堂却不是,武学堂林炎实行的是严进宽出政策,就是对于想要加入的人进行极为严格的筛选,甚至动用了政审这个大杀器,对于家里有亲戚可能在捻军或者在朝廷的人一律不要,反而是对于那些在外人眼里那些本地大族中的二世祖林炎却愿意让他们加入武学堂,不过林炎挑选时候还是有针对性的。

  第一就是林炎只挑选那些和自己合作良好并且利益和自己青云门牢牢捆绑的那些本地大族子弟,第二就是一律不收有可能继承家业的大族嫡系子弟,只收完全没可能继承家业的庶出大族子弟和旁系子弟。

  而往往这些子弟既有着良好的素养和文化,又在自己家族中看不到出头之日,会很乐于融入武学堂的氛围中便于林炎掌控。

  还有一类则是一些原本的流民和本地平民中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年轻人,这类人往往身体素质很好,但却不是很好训练,比如队列,许多流民里招募来的学员在最开始连左右脚都分不清楚,经常影响整体队列,虽然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也能克服,但却会增加训练上的时间成本。

  这也是让林炎不禁萌生一个想法,就是日后会把青云武学堂在次分拆为:青云军官学院和青云士官学院,军官学院负责主要培养那些有文化基础的大族庶出子弟,这部分人欠缺的往往只是身体和军事素质,在加上一些战术应用。

  而士官学院则将重点培养对象放在那些从平民招募来的学员,重点培养放在队列、单兵训练以及体能等项目,方便日后如果扩军的话,这些士官就都可以作为预备的班长、排长。

  其实这倒不是林炎其实平民子弟,实在是这个年头的平民子弟和后世的平民子弟实在是两个概念,几乎所有都不识数,掰着手指头数到7就是极限了,让他们分清左右都很难,更别提洗脑忠诚于青云门之类的东西了。

  其实对于洗脑也是有门槛的,你起码得先有被洗的基础,起码要知道忠君爱国那一套才能被洗……

继续阅读:第233章:悬殊的军力对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清末豪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