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前35年里,美国共出版了20多万种书籍。其中,很多是因内容沉闷乏味而滞销亏本的。没错,我说的是“很多”。一位出版规模位列全球前列的出版公司总裁曾经跟我坦白地说,尽管他已经在出版界摸爬滚打了75年,但该公司每出版8本书其中有7本都是亏本的。
那么,为什么我还要写这本书呢?又为什么要劳您费神阅读呢?
这两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让我试着解答一下。
从1912年开始,我在纽约为商界和职场人士提供培训课程。起初,我只是讲授公共演讲这一门课。目的是通过实务操作培训,使他们在商务洽谈及公开场合中能够清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随着课程的进展,我逐渐地意识到这些成年人不仅需要提高演说方面的能力,更需要在日常交往中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身同样需要这方面的训练。回首过去的这些年,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常常粗心大意,还缺乏广阔的胸襟。我多么希望20年前自己手中能有这样一本书啊!对于那时的我,这堪称无价之宝。
与人交往大概是你我生活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对商界人士来说更是如此。当然,无论你是家庭主妇、建筑师,还是工程师,你也都面临着这一棘手的难题。几年前,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资助的一项研究得出了一个重大结论,该结论后来在卡耐基技术研究学院的研究中进一步得到证实。调查表明,即使在工程技术等行业,一个人的经济收益也只有15%是源于他的专业知识,而约85%的收益则来自人际沟通,也就是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
许多年来,我每个季度都会在费城的工程师俱乐部及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纽约分会开设课程,约有1500名工程师参加过我的课程。他们之所以前来听课,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他们渐渐意识到业内薪水最高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专业知识最强的人。无论是工程师、会计、建筑师还是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只要有过硬的技术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但要想拿到高薪,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激发他人工作热情的能力。
约翰·洛克菲勒在事业巅峰时期曾说过:“如果人际交往的能力像糖果或咖啡一样是可以购买的,我愿意为这样的能力支付高出其他任何商品的价钱。”
你或许会想,既然这种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每一所大学都应该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吧?但直到写这本书时,我还未发现任何一所学校这样做。
芝加哥大学和美国教.会学校联盟做过一项调查,想探究一下成年人最希望学到什么东西。
这项调查共花费25000美元,耗时两年。调查的最后一部分在康涅狄格州的梅里登进行,那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城镇。梅里登的每一位成年人都接受了访问,并填写了包含156个问题的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的职业、学历、空闲时光怎么度过、收入情况、兴趣爱好、理想、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最想学习的科目等等。结果表明,健康是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其次就是人际交往,比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理解他人、如何与他人共处、该如何影响他人及如何赢得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于是,调查委员会决定在梅里登为成年人开设一门人际关系的培训课程。他们积极地搜寻相关的实用教材,结果一无所获。最后,他们求助于一位成人教育方面的权威人士,他的回答是:“没有,我知道那些成年人需要什么,但满足他们需求的书还没被写出来。”
以我自身的阅历判断,我知道他说得没错,我自己也始终在寻找这样一本有关人际关系的实用手册。
既然市面上没有这样的书,我最终决定,尝试着亲自为自己的课程撰写一本教材。这就是本书的缘起,真心希望你能喜欢它。
在撰写本书的前期准备中,我阅读了所有相关的资料、报刊的专栏、杂志的文章、家庭案例的记录、古代哲学家的文献,以及当代心理学家的论文等等。此外,我还聘请了一名训练有素的研究员,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各大图书馆查阅我遗漏的资料。在此期间,我们深.入研究了无数心理学著作和人物传记,试图从中总结出历史上卓越的领.导者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从尤利乌斯·恺撒到托马斯·爱迪生,仅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我们就读了一百多本。我们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挖掘出古往今来所有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实用方法。
我还亲自访问了许多成功人士,其中有赫赫有名的发明家马可尼、爱迪生,政坛领袖富兰克林·罗斯福、詹姆斯·法雷,商界精英欧文·扬,影视明星克拉克·盖博、玛丽·皮克福德,以及探险家马丁·约翰逊等。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我努力探索着他们与人相处的技巧。
基于这些资料,我准备了一次主题为“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的简短演讲。很快它就演变为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多年来,每个季度我都会在纽约的卡耐基学院讲授这一课程。
同时,我极力要求我的学员在商务洽谈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一原则,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实践成果。这是多么有趣的课外作业呀!学员们对这种新型的实证性检验非常着迷。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有关人性的实验。
因此,本书所写的各项原则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不是信口雌黄,它们就如同孩童的成长一般,通过对周遭世界的不断探索构建而成,这些探索来自成百上千名学员的真实体验。
一开始,我们只是将一些处世原则印在如明信片大小的小卡片上。很快卡片装不下了,我们便制作了更大一些的卡片,继而是海报大小,最终变成一系列小手册。每一次印刷都会添加内容和扩大版面,经过15年的实验和研究,本书终于问世了。
这本书中所列的原则绝非纸上空谈,它们会产生奇迹般的效果。虽然听起来难以置信,但我曾亲眼见证这些原则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我有一位学员,是一个管理着314名员工的企业家。多年来,他总是无缘无故地批评和责骂他的员工。但学习了本书中讲到的那些原则后,他有了明显的转变。整个公司面貌也焕然一新,员工充满热忱和团队合作精神。他少了314个“敌人”,而多了314个朋友。在课堂上,他自豪地说:“以前,当我来到公司时没有一个人和我打招呼,员工们看到我过来总是扭头假装没看见。但是现在,我和他们成为朋友,连门卫都可以直呼我的名字。”
这位企业家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闲暇时光也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都找到了更多幸福和快乐。
通过运用本书中的这些原则,不计其数的销售人员业绩大幅度增长,曾经将他们拒之门外的企业成了他们的新客户。一位行政主管说,正因为运用了这些人际交往的原则令他加了薪水。另一位来自费城煤气公司的主管在65岁时参加了培训课程,之前由于争强好胜的个性和领.导不力,他受到严厉批评和降职处分的警告。那次培训不仅使他免于降职,反而使他得到升职和加薪。
很多次结业晚宴上,都有人特意来告诉我,自从他们的伴侣参加完课程培训之后,家里的气氛变得温馨多了。
人们常常惊讶于他们自身的变化和进步,这一切看起来就像魔法一样神奇。很多时候,有些学员会在周末打电话到我家,分享他们取得的成果,因为他们实在无法忍耐48小时的等待,再在课堂上汇报了。
有一个学员讨论这些原则时十分专注,他和学员们一直讨论到深夜。凌晨3点钟,其他学员都陆续回家了,只有他还坐在那里,震惊于自己以往犯过的错误,更激动于眼前所呈现的全新而丰富的世界。以至于连续几晚,他都无法入眠。
他是因为太过天真幼稚或是一个对所有新观念全盘接受的初学者吗?不是。他是一位见多识广的艺术品经销商,也是当地社交圈的名人。他毕业于欧洲两所大学,熟练掌握三门外语。
就在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德国贵族绅士的来信。他的家族世代都在霍恩佐伦地区的军队中担任要职。写这封信时,他正在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信中热情洋溢地分享了运用这些原则的心得。
还有一位老纽约人,哈佛大学毕业,拥有一家大型的地毯厂。他说在14周的培训中,学到的有关人际关系的艺术比他在哈佛4年学到的都多。这听起来荒唐可笑吗?无论你怎么想,我只是如实地将他的感想转述给你们。1933年2月23日的一次纽约耶鲁俱乐部的聚会上,这位举止保守但事业有成的哈佛毕业生面对近600名听众说出了以上感言。
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说:“与我们本应达到的成就相比,我们仍处在蒙昧之中。我们仅仅在运用自身心智和体能的一小部分。从广义上来讲,人类个体远未超越极限。拥有许多能力却不自知,习惯了将其置之一旁。”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你挖掘那些“不自知的能力”,激发你的潜能并从中获益。
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约翰·希本曾说:“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阅读完本书的前三章之后,并未觉得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是彻底失败的。诚如赫伯特·斯宾塞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增进行动。”
这本书,便是为了指导你的实践而写的。
戴尔·卡耐基
1936年
阅读本书前的9个建议
1。如果你想从本书中获得最大收益的话,有一点要求不可或缺,这一要求比其他任何规则和技巧都重要。如果你不具备这一基本素质,那么就算有一千条原则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如果你能满足这一点要求,你无须学习任何建议就可以成就自我。
那么,这个要求是什么呢?它就是强烈的学习yu望,以及想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的坚定决心。
如何培训这种学习yu望?这就需要你时刻提醒自己书中这些原则的重要性,告诉自己这些原则会帮助你拥有一种更丰富、更充实、更幸福的生活。反复对自己说:“我的受欢迎程度、我的幸福感和人生价值,都与我人际交往的能力密不可分。”
2。首先请你快速浏览每一章的内容,对整本书的结构有个大致的了解。或许,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翻完,但请一定不要这样做——除非你只是为了消遣才读这本书的。如果你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请回头重新仔细阅读本书。从长远来看,这样会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阅读过程中要时常停下来仔细思考自己所读的内容,问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应用这些建议,又如何运用这些建议。
4。阅读时,请拿一支笔,铅笔、圆珠笔、钢笔都可以。当读到一条你觉得有用的建议时,就用星号或下画线做标记。做标记会让读书变得更加有趣,也会便于你温习。
5。我认识这样一位女士,她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做了15年的业务经理。15年来,她每个月都会把公司当月签署的保险合同细读一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她都是这样审读着相同内容的合同。为什么呢?因为经验告诉她,这是牢记公司条款的唯一方法。
我曾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一本关于公共演讲方面的书,其间,我总要回过头去翻看,才能记住自己写过的内容。人们遗忘的速度是惊人的。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从本书中获得实在而持.久的益处,可不要幻想匆匆翻阅一遍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读本书之后,你每个月还得花上几小时复习一下才行。把这本书放在你的书桌上,经常翻一翻,时刻提醒自己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请记住,只有不断积极地温习与应用,你才能将这些处世原则变成习惯。
6。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永远不可能教.会一个人所有的东西。”他说得没错。学习是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我们都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所以,如果想真正掌握本书提到的各项原则,你就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运用这些理论。否则,很快你就会忘记它们。只有使用过的知识才会令人印象深刻。
也许,你会感觉很难时时处处都运用这些建议。我理解,我在写这本书时,也意识到实践这些原则确实有些难度。比如说,当你不顺心时,批评和指责总是比试着理解他人要容易得多;吹毛求疵要比开口赞美容易得多;谈论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比谈论他人感兴趣的东西自然得多,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阅读本书的时候请记住,你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而且是在培养新的习惯,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需要时间、毅力和在日常生活中不间断实践。
所以,你要常常翻看这本书,把它当作一本行动指南。每当遇到像教育孩子、说服家人或是安抚客户等问题时,请不要听任自己的本能,这种做法往往是错误的。你应该重新读读你做过标记的那些段落,试试这些新方法,它们会为你带来不可思议的效果。
7。不妨把实践本书原则的过程当作一个愉快的小游戏,让你的家人和同事监督你,每当你违反一个原则被发现时,就奖励他们1美元。
8。华尔街一家银行的总裁在课堂讲述了他曾经用于自我提升的高效方法。这位先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却成为美国最著名的银行家之一。他坦陈自己的成功大部分都得益于他自创的一套方法。下面,我会尽量用他的原话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套方法:
这些年来,我习惯把每天的日程记录下来。我的家人从不占用我星期六晚上的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我要用那段时间进行自我反省和激励。晚饭后,我打开记事本,仔细回想这一周所有的会谈、讨论和会议。我问自己:“那次我出了什么错?”“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怎么才能表现得更好呢?”“从那次经历中我该吸取什么教训?”
刚开始,每次这种回顾都让我很不开心,我也常常震惊于自己的过失。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犯错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有时候我还会在自省后自我安慰一下。
年复一年,我一直坚持这套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方法。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决策能力,让我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非常推崇这个方法。
你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法检验一下自己对本书中原则的应用情况呢?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有趣而又宝贵的学习过程;
第二,你会发现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9。你可以找几张纸,记录自己运用本书中原则所取得的成果。详细地写下你的名字、日期和结果。这些记录会激励你不断进步。几年后,当你在某个深夜偶然翻到这些记录时,该是多么美妙!
为了能从书中获取最大的收益,请务必做到:
1。培养对学习人际关系技巧的强烈yu望。
2。每一章至少读两遍再去读下一章。
3。阅读的时候,时常停下来问问自己,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和建议。
4。标注所有要点。
5。每月重温一遍这本书。
6。抓住每次应用这些原则的机会,将本书当作解决日常问题的行动指南。
7。把学习过程当作游戏,每当你的朋友发现你违反书中的原则时,就奖励他1美元。
8。每周都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看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有了哪些提高,从中获得了哪些经验。
9。在本书最后记录下运用这些原则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