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抢人
海饼干2020-02-23 16:372,596

  关于陈文姐姐的‘误会’,张慕当然是一无所知。

  而且,目前为止,他对于同学的姐姐真的是没有任何想法。

  只是一种单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而已,他还不至于那么丧心病狂,看见长得好看的女生就弄上床。

  感情这种东西,不单单只是肉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哪怕再绝世倾城的容颜也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这也是所谓七年之痒的由来吧。

  毕竟,七年时间足够将对方身体的每一个细节都体验不止一遍……

  到那个时候,真正维系两个人关系的绝对是精神。

  换好衣服,与大家打了个招呼,张慕就出了寝室。

  至于原因,当然是丁主任发来消息,说是校长要见他。

  至于校长为什么想要为什么想要见张慕,那就更简单了,创造华国高考历史记录的学生不值得重视吗?!

  更别说为了挖到张慕,帝都大学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四年直博(直接获得博士学位),外加帝都大学副教授职称和100万软妹币。

  以上的条件在帝都大学创办至今,几乎是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

  校长室还是比较好找的,张慕站在校长室的门口,将太阳镜摘下。

  在面对长辈和领导的时候,戴着太阳镜绝对是不礼貌的行为,张慕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笃、笃、笃。”

  随着富有节奏的三声敲门声响起,屋里立马响起一个颇具威严的声音。

  “请进。”

  张慕推门进屋,当即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很是宽敞的校长室最起码坐着数十个人,男女皆有,甚至还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身上的那股高级知识分子的味道,浓郁到令人发慌。

  好在,现如今的张慕是见过大场面的,是以他并不慌张,如果换成一个月之前的他估计腿都得软。

  张慕露出富有感染力的笑容,上前鞠躬道:“郝校长好!”

  帝都大学的现任校长,郝平。

  那十几个高级知识分子见到张慕如此得体的应对,都是不由自主的点点头,眼中欣赏的意味更加的浓了。

  郝校长笑笑,十分和蔼:“你就是张慕吧。果然是一表人才!看来我当初力排众议将你抢过来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张慕没有说话,只是报以微笑。

  这种话他怎么接都不合适,所以干脆不说话。

  “快别站着了,赶快坐。”

  “谢谢校长。”张慕道了一声谢,然后坐到椅子上,对着沙发上的各位高级知识分子点头示意。

  虽然,张慕还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身份,但是既然能出现在这种场合,那说明身份肯定不会低,而且一定与自己有关。

  不然,校长肯定不会弄一堆‘闲杂人等’过来旁听。

  “张慕,你为什么要选择中文系?”郝校长问道。

  呃……总不能说是因为中文系的妹子多吧?!

  张慕沉吟片刻,说道:“因为我喜欢写作,所以就选择了中文系。”

  本来以为随便糊弄一下就过去了,可谁知道,张慕的话,明显引起一个戴着眼镜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兴趣。

  “哦?那张同学都写过什么类型的书呢?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拜读一下呢?”

  噗!!!网络小说算不算?!

  事已至此,张慕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小的时候我经常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过现在也找不到了,不过我现在是一名网络小说作家,正在写一本名叫《雪中悍刀行》的仙侠类型小说。”

  说完之后,张慕也有些忐忑,毕竟在他看来,网络文学并不受主流文学所认可,甚至是有些歧视的。

  谁知,那人只是有些惊讶的点点头,道:“行,我改天拜读一下。”

  还不等张慕松口气,郝校长就笑道:“哈哈,老吴,你这样可算是作弊了。”

  “张慕同学,我为你介绍一下我们帝都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们。”

  “这位是老吴,吴晓东,现代文学教研室的主任,教授。”

  “这位是傅刚,古代文学教研室的导师。”

  “这位是张旭东,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导师。”

  “这位是陈永超,民间文学教研室的教授。”

  “这位是周兴陆,文艺理论教研室的导师。”

  “这位是刘玉才,古典文献教研室的教授。”

  “这位是刘子愉,古代汉语教研室的教授。”

  “这位是詹卫东,现代汉语教研室的教授。”

  “这位是李子鹤,语言学教研室的导师。”

  “这位是康士林。比较文学教研室的特聘教授。 ”

  “这位是张辉,比较文学教研室的系副主任,教授。”

  郝校长一口气说了十一位教授和导师,这些人已经涵盖了帝都大学中文系所有的专业中的佼佼者!

  没想到这些看起来丝毫不起眼的人,竟然最次都是导师,就连教授也是不少。

  张慕压下心中的震惊,挨个的打招呼,十分得体。

  郝校长笑笑:“张慕同学,我今天之所以叫了你来,主要就是让你选择一下主修的学科,不知道你心里有没有中意的?”

  话音刚落,吴晓东教授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抢白,为自己增加筹码。

  “帝都大学的华国现代文学研究方向由该学科创始人王瑶先生奠基,历经五十年拓展,目前教研室所依托的帝都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学科,属于全国重点学科。

  从50年代的《华国新文学史稿》(王瑶著)到80年代的《华国现代文学史》(严家炎参与主编),再到90年代的《华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合著),三代占据主流地位的教材,均出自本教研室教师之手。将撰写高水平的教材与认真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研室一贯坚持的方向,1993年“华国现代文学”课程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科研合作方面,该教研室与哈佛大学东亚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斯坦福大学亚洲语文系、东京大学文学部等国外著名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合作召开“晚明与晚晴:历史承传与文化更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与霓虹大学文理学部合作召开“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研讨会,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合作从事“现代城市与现代文学”专题研究等。

  在学术会议方面,曾经主办“教育:知识生产与文学传播”研讨会(2005)、“左翼文学的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五四’与华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讨会(2010)、“精神的魅力——王瑶与二十世纪华国学术”研讨会(2014)、“聚散离合的文学时代”(1937—1952)学术研讨会(2014)、“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形式”工作坊(2016)等。

  该教研室每年招收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多名,另外也接受国内学者、国外学者前来进修。不少毕业生进入了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中佼佼者已取得突出成就,受到学术界的瞩目。”

继续阅读:第236章 科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用上班就有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