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娘娘见这郡主这样气呼呼,并不像她平时的为人。
她一向是冷静,这样的性子十六年前她有见过,当时是陛下把这刚刚生产下来的林一朵要送到他父亲林知府身边,当年,林知府官可是不小,就因为他与有婚的的郡主偷尝了禁果,才被罚到边城,并且替他赐了一门婚事,还是荣王手下的官员。
这让一向高傲冷静的郡主不能冷静,未出月子就闯进宫来。
当时皇帝也是避而不见,亦是她打的圆场。
没想到,转眼十几年一晃眼过去,现在打着圆场的还是她。
她让宫女送上茶来,她送了茶到郡主的面前道,“郡主,这般生气,所谓何事?”
她只好假装不知,那郡主不由地不得不说,此时她已经有些冷静下来,“大皇子休了大皇子妃,满城的追杀她,此时,你的儿子收留了她,是想旧情复燃,这满京城闹的风风雨雨,我可不想我的女儿还未嫁过去,就受这样的委屈。”
这女儿从小就在山阴,与她隔着千山万水,这么多年她不顾无论多么思念,依然没有去打扰。这不是她不想,是这皇帝的圣旨,让她不得擅离京城,不然治她爹的罪,以管教不严的罪来让她背负骂名。
这些年就是靠着思念她这个唯一的女儿而依然坚强活着。
为了女儿,她能不顾一切,以命相拼都在所不惜。
淑妃把茶递到了她的面前,脸上带着笑意,“郡主是糊涂了,这大皇子妃当年本宫就不喜欢她的那个样子,不然也不会使了计让她嫁与大皇子,现在她犯了皇家大忌,嫉妒这侧妃有了身孕,杀人灭口,如此这般,陛下岂能容她。这件事,交与本宫,本宫一定会给你一个交待。”
淑妃坐到了她的对面,自行喝了一口茶,那茶味如苦涩,“朵儿,是个好孩子,超出本宫预想的好,这样的孩子,就是没有荣王的兵权加持,本宫也是喜欢的。你且回府,本宫向陛下请了旨,自去三皇子府。再说,这些天,这三皇子一直在本宫跟前说着这朵儿的事情,看他说起朵儿时,那脸上的笑意不像有假,本宫跟郡主都是过来人,总不棒打了他们不是。”
郡主此时已然平复了心情,她行了礼,对她刚才的冒失表示失礼,她这次离开了王府,本来对她的禁足,这样多年,她是第一次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闯了出来。
她自请死罪,淑妃脸上带着笑意,道,“陛下已经准了你自由之身。当年他也是意气用事,为了平息谭家和朝中各势力,才委屈了你多年。这些年来,一直想找个由头,总是没有合适的。现在,你的女儿治好了谭天的病,谭天的案子也有了眉目,这谭家的心结也应该解开了。这你既然出来,就算了。陛下也对本宫讲过,他算准了,你会为了朵儿离开王府,从你离开王府的那一刻,陛下就准了你的自由。”
郡主告退出来,自行回去荣王府。
淑妃的宫轿马车离开了皇宫,一路往三皇子府里。
一路上热热闹闹的,两边的宫道也因为这帝妃的出行而都提前被清理出来。
三皇子府门前,三皇子已经出了府门来迎接。
淑妃此时一身正装打扮,这样的正式打扮,显得她的身体并不一般。
三皇子向她请了安,她并没有让他起来。
直行往这府里走,三皇子只得跟着。
淑妃姘退了左右,道,“别跪那儿了,你且起来。”
三皇子看她脸色平静,不由地自行请罪,母妃,儿臣见这余姚前来,她向儿臣喊冤,儿臣念及往昔情谊,师出同门,无法不出手。
淑妃道,她有冤,可以到衙门,可以到娘家,甚至可以到陛下面前喊冤,不会没有人助她一臂之力,可,此时,你的介入,让这件事原本可以平平静静处理,现在变得更加复杂起来,闹的这全京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件事。
淑妃面色肃然起来,“要不是她人品不端,母妃不会拒绝她成为你的正妃。她如果对你真有情义,那怕是友谊,也不至于轻重不分,到现在这个时候,还到你的府里。现在,母妃要把她带走。”
“母妃。”三皇子有些犹豫,“余姚。她本性单纯,当年不是这大皇兄以她父母之命相威胁,她也不至于在御殿之前选择了大皇兄。”
淑妃很了解这个儿子,凡事较真,对于他倾心的女子,他是不会轻易相信他不认为会发生的事情。
她轻叹口气道,“母妃多说无益,你且从正殿出去,当着余姚的面离开。等她入殿内来,你再到这厅内后面的屏风中听听。如果听完了,你还坚持这件事情,那怕你为了她去死,母妃也觉不阻拦。”
厅内蜡烛慢慢燃起,淑妃身后的侍女都到了她的身边。
正厅内地上跪着这余姚,此时的她落魄,但那颜值还是倾国倾城。
她的身后跪着这余姚的父母,官阶不高,因为大皇子的关系,他们早就避世已久。
淑妃摆手让他们起来,坐到正厅左右两侧,余姚仍跪在地上。
并给她们上了茶,那茶的淡淡香味飘于这屋子里,香气四溢,这淡淡的香味让人闻到十分的舒服。
淑妃把茶把到了一边道,“陛下让本宫来处理这件事情,本宫本也不想管,但事涉到本宫的儿子,本宫也是避无可避。余大人。”
余大人本就在担心,女儿的事情会连累到余家。这个女儿从小就不怎听话,凡事要强。
余大人有些诚惶诚恐的站起来,一脸的担忧且心思重重。
“坐坐,余大人坐。”淑妃摆手示意他坐下,“遥想当年,治儿与姚儿是情投意合。当年这要不是大皇子抓了你们威胁姚儿,怕今天,姚儿就是本宫的儿媳。”
淑妃话语间带着沧桑与不舍。
余夫人听着有些不解,起了身道,“娘娘,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当年大皇子并没有威胁我们,也没有抓我们,妾身记得,您替三皇子来提亲,当着余姚的面,那时,姚儿说她的心里只有大皇子,臣身偌大的年纪才得了这样一个女儿,从小宠坏了。当时她拒婚时,妾身对于这门亲事是可惜不已,如今,还是闹出这样的事情来。”
说话间,她已经跪到了地上来,诚意十足,“妾身感念娘娘当年知道了姚儿为了能跟三皇子在一起而放行让她一块去上学,与三皇子成为师兄妹,可惜她缘份不在三皇子的身上,还望,娘娘再救她一命。让她不至于丢命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