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姜念悠惊了一下,立刻拒绝,“不行,你现在也染了这传染病,怎么可以带着病跑到边关去?尤其是边关最近战事紧迫,你跑过去,半路上出什么意外怎么办?”
“不会的,现在师傅走不了,只能我过去,我在中途小心这些,并不会出什么事,现在时间紧迫,我们再不能等了,师姐你让我去吧,我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或许师傅能找得到啊。”
崔妍儿坚持要去,姜念悠劝她好几天仍旧劝服不了,姜念悠也没办法。
见崔妍儿情况确实还可以,路上颠簸也能熬得住,就整装待发,好好准备好几辆马车,又派了一队人马,还将自己身边跟着保护的暗卫抽出一位,跟着护送崔妍儿前往边疆,到于峰那去。
崔妍儿走后的那几天,姜念悠每一天都眼皮狂跳,心里总是不舒服。
边疆和祁王那边来了信件,内容都不算乐观,边疆战事不顺利,又在催粮,朝廷忧心不已。
祁王调查进入瓶颈,那富商隐藏很深,居然一时也找不到,祁王与粮商斡旋,按照姜念悠教给他的方式,做套子故意先抬高粮价让这些粮商心动,但因为手里已经接过定金,他们也不敢随意变动交易对象,把粮食给卖了。
而准备晚上与他们店员的富商,表明粮食价格可不可以再往上调,而他们准备顺藤摸瓜,找到与他们交易的对象。
可结果是,这些粮商们也没找到那富商,那富商仿佛人间蒸发了!
调查陷入僵持,姜念悠得到消息大叹一口气,又书信一封,让人快马加鞭送过去,让祁王打开自己给他的那封信,表明如果还是找不到的话,可以进行第二个计划!
信寄出去之后,姜念悠两手紧握,祈祷他们赶紧快点把粮草筹集,送往边疆支持卫承煜,帮边关平乱。
可很快传来,大梁偷袭大宋军营,以至于兵将们或死或伤,姜念悠听到这个消息眼前一阵发黑,又听闻卫承煜只是轻伤,其他人都没事,才喘了口气镇定下来。
内阁整个已经吵翻了天,大肆痛骂大梁皇帝,阴险狡诈。
但骂归骂,他们还是得调兵遣将,让各地藩王抽出兵将前往边疆支援。
但得到了回应,要么就是自顾不暇,要么就是虚情假意,并不想出兵支援。
大宋如今国乱,边疆各地其他国家都虎视眈眈,就想在大宋内外交困之际,狠狠的叼一口,搅浑水,获得一点渔翁之利。
这种情况下,能汇聚起来送往卫承煜那边支援的竟然只有杨家军的五万兵马,所有藩王投出来的兵马合起来也只有两万。
就这么多,还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来的,送到卫承煜那边,合起来也不够跟大梁国五十万兵马对峙!
面对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心焦不已,他们已经得知卫承煜据守不战,时间已入十月,北方即将进入冬天,这可如何是好呢?
偏偏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人书信一封,送往朝廷,递到太后娘娘手中,来信的却是半年前逼宫不成,九死一生逃到北境,苟且偷生的乱臣贼子,孟江!
孟江在信中告诉太后,他可以出兵十五万,支援战士,但是要求朝廷承认他的北境王的王位,给他食邑和封地,免去他造反的罪责,王位世袭荫庇子孙后代!
这是多么无耻的要求,一个乱臣贼子,居然趁火打劫,想免去造反的滔天大罪,还要为其王公大臣荫蔽子孙后代,谁给他的脸啊!
文武大臣们听到这话完全吵翻了,有志一同的表示不肯,不同意不允许。
可偏偏瑾妃一口答应下来,表示如今边关战事加急,这时候能用就当用,区区一个王位而已,给了就给了,总比国破家亡的好。
于是直接颁布懿旨,同意孟江的要求,封他为北境王,命他立刻派遣十五万大兵,前往边疆支援。
姜念悠听到这话气得要死,冲过去想找瑾妃理论,被挡在坤宁宫外,死活都不让见,应该说瑾妃现在任何人都不见,她答应了就是答应了,不会再收回成命!
文武百官听到这话只能摇头大叹,姜念悠当然知道瑾妃什么鬼心思。
这个女人一直觉得自己手中没兵,没有势力,受制于卫承煜,心里一直是没底的,如今,突然来了个孟江,是她父亲以前的旧臣,对他们傅家忠心耿耿,同时又有机会可以名正言顺登上高位,那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把孟江扶上高位,让他掌管北境,三洲麾下十五万兵马,那就代表自己手底下也有兵,也能跟卫承煜抗衡了。
到时候也不必处处受制于别人,瑾妃欣喜若狂,自然一意孤行,根本不会听别人反对。
姜念悠气归气,又不能说什么,她总归是个妇道人家,手中又不握有极权,根本压制不了太后。
她心中牵挂自家相公,只能从书信中看消息,知道卫承煜在边关苦苦支撑,但是朝廷这边粮草都供应不上,只能拖着被动挨打,一时心焦的都快烂了。
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如果孟江能真的带兵前往支援卫承煜,缓解他的压力的话,那倒还不错,关键是,孟江他能真的对卫承煜有所帮助,而不是在后面起幺蛾子。
就在所有人都忧心忡忡的时候,前线卫承煜突然发了一则消息,那就是西凉国皇帝张焕,居然主动提出要与他们大宋国定两国友好文书,并作出交换。
交换的内容卫承煜尚不得知,但只知道,对方愿意给他们提供粮草帮他们打胜仗。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张焕为何在这个时候突然之间伸出援手,是否有什么特殊目的?
姜念悠也挺担心的,可转念一想,张焕如果这个时候愿意帮助他们大宋国遏制大梁国的侵略,也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毕竟唇亡齿寒,大梁率先侵吞大宋,下一个肯定就是西凉,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既然如此,先下手为强,两国合伙,把大梁国逼走,反而才是上上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