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年悠悠岁月,不尽长江、淮河、运河,水浸滋润,“君家旧淮水,水上到扬州”。“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著名诗句,都绝妙地描绘出扬州不同历史时期水上的秀丽风光,以及扬州水与经济、水与环境、水与美女、水与文化的关系。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扬州的水不仅造就了扬州经济的繁华、文化的鼎盛,还造就了历代难以一律,惊艳绝世的“扬州美女和美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闲静似娇花照水;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就是文人笔下由扬州水滋润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美女。而曹雪芹关于男人是泥而女人是水的名句,也是受到水对扬州的影响而触发的又一灵感。
扬州枕淮水,踏长江,抱运河,城里城外,水网纵横,素有水上都会之誉称。而今,这一切均得以再现。你若不信,可高空俯瞰,不由得让你感叹如今扬州无处不碧波、无处不春风,从州界多水,水扬波的意境中感受着扬州市名的由来。扬州的水浇灌得全城一片青翠、郁郁葱葱。绿水环环逶迤绕城,林荫道道凉爽宜人。还有那一湾瘦西湖,一城轻杨柳,以及那香气四溢的芍药、琼花,无不揽尽天下精灵毓秀。
随(隋)炀帝沉缅女色为世人所知并深以为耻,然而,随炀帝精诗文善歌舞却鲜为人知。继位前杨广任扬州太守,对扬州有特殊的感觉;继位后,对扬州仍眷念不已。开运河,兴漕运,虽不仁却建不世之功。要不然,随炀帝死于扬州,扬州人对他还是宽容了,葬于雷公塘,虽是土掩,然香火至今不绝。史传,随(隋)炀帝杨广是站着被宇文化及下令勒死于扬州宫中,死得倒还是很坚强不屈的。
一条大运河,流淌出无数诗词歌赋,见证了古城多少盛衰荣辱。扬州文化底蕴极深,而水文化又是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要写扬州的水,是要鼓足十二分勇气的。因此,只能粗略地说说对水的感受而不敢涉及水文化的范畴。
说到扬州的水,不能不提及扬州的雨。古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为的是一睹风情万种的三月烟花。而三月里扬州的雨水忒多。老百姓总是疑惑:为什么年年《烟花三月》经贸活动老是安排在下雨的季节。殊不知,扬州的雨也有着它特有的风情、独有的魅力。人们理解烟花时,大都解释为扬城三月,柳絮满天,恰似漫天烟雾。当然也有其它理解的。看过吉学锋先生有关烟花三月的文章,认为说的比较贴切。我认为,这里所说的烟,既含有柳絮的成份,也含有烟雨的表述,是烟雨朦胧的概括。
也许,你到过很多地方,也遭遇过多少次突如其来的雨淋。那雨,可是风到雨到,霎时,电闪雷鸣,轰里轰隆,只见得大街上一片慌张奔跑的狼籍,家家关户户紧闭门窗,满街行人寥寥。而扬州的雨却是偷偷地、悄悄地,说下就下,十分随便。不知不觉中已是千丝万丝飘忽而下,如烟似雾,如幻如梦。朦胧中,扬州的女人,全无半点慌乱,好似早有准备似的,腕底一翻,一把小花伞就举在了头顶,五颜六色的雨披就披在了身上,顿时,满街满眼花花绿绿一片。当你还没有看够这花的世界,这雨却又停了,花的世界又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待你回过神,太阳又从厚厚的云雾中升出头来。外地游客不由得目瞪口呆,继而又发出会心地笑:扬州的人美、城美、水美,雨亦美!
古人曾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来形容扬州城的繁华富丽、风光旖旎。作为漕运和盐运的中心,纵横的河网上往来不绝的船只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极度的繁荣,“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今日的恶扬州仍以秀美的园林自成特色。游毕扬州的游客说,这里亭台如画,翰墨飘香,别有一种大家闺秀的宁静气度。全年均宜到此旅游,而以春季最佳。每年四、五月间,万紫千红,令人流连,恰是古诗“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季节.
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扬州最有名的是瘦西湖,个园和何园。一般到扬州要先到镇江,所以旅游者总是镇江和扬州一起游览.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历史上的扬州数度繁华,自大禹治水后,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为古九州之一。汉朝时吴王刘濞受封广陵,建立吴国,“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盐铁两大“官工业”迅速发展,扬州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发展高峰。唐代,扬州作为万里长江的尾闾、浩瀚大海的门户,其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相当于今日之上海。江海交汇,城以水兴。
唐初,隋炀帝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已成为全国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南方诸郡的贡品、东南八道的物资都必经扬州转运至京都长安。便利的交通,使扬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扬州的经济发展出现第二次高峰,并步入鼎盛时期。是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史称“扬(州)一益(州)二”。繁华起来的扬州,愈加光彩夺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便是当时其富甲天下的写照。临海的扬州还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这种包容性也使扬州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络绎不绝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到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来扬州经商。各种文化交织融合,共存发展。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此共存共荣,成为扬州的一大特色。至晚唐、宋、元,扬州几经战乱,经济陷入低迷。可这样也掩饰不了扬州昔日的神韵与风采。马可?波罗在其著名的游记中,对扬州有过痴情的描述,他形容自己仿佛踱进了天上人间。清代,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六游扬州,又重新把扬州推上了新的繁华顶点。清代中期,扬州占漕运、盐务、河务三大要政之利,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设在扬州,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麋至,扬州缴纳的盐税占全国总税收的四分之一,扬州的经济、政治地位再度上升,出现了经济发展第三次高峰,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十个拥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之一。经济的繁盛带来文化的勃兴,扬州盐商、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曲艺为后人留下数不胜数的园林建筑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独树一帜的“扬派文化”。
千年的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文明,往日的辉煌造就了扬州独特的通史式的文化长廊。从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出,如今的扬州更是春风十里,处处涌动着激情,处处展现着新姿。
如今的扬州,濒江近海,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高邮、仪征、江都3个市和宝应县,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70万,其中市区总面积973平方公里,人口108万。扬州市场腹地广阔,自古乃苏北门户,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以扬州为中心,半径100公里内有4000万人口,半径200公里内有8000万人口。
如今的扬州,拥有便捷的交通,气势恢宏、充满现代气息的扬州火车站,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在此交汇,乘车从高速公路到南京1个多小时,到上海2个多小时,到北京8个多小时。扬州是苏中、苏北铁路枢纽,拥有扬州始发至北京、广州、西安、上海、武汉多条黄金铁路线,辐射全国东西南北中。扬州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1小时,距上海虹口机场2个多小时。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扬州交汇,一类开放口岸扬州港驶进了世界海运网络。连接扬州至镇江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使扬州与苏南实现了零距离。
如今的扬州,第一眼看到的是秀美的自然风光,第二眼看到的则是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如果说“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是扬州城市最直接的感觉,那么,“书卷气”则是城市的一种气质,是城市的内核,让人回味悠长。以何园、个园为代表的扬州园林,兼容并蓄,融合了中国北方园林之雄和南方园林之秀;参观中国最有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大明寺、天宁寺各具风格,浓缩了扬州千年历史;观赏到天下无双的琼花、芍药;品到中国独具风味的淮扬菜系和坊间小吃;听到独具风韵的扬剧、扬州评话、广陵琴派古琴名曲;享受到最具人文特色与古风的洗浴文化;欣赏到天下闻名的扬州漆器、玉器、盆景;回味到独行古今的“扬州八怪”。
如今的扬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综合竞争力与日俱增。“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金字招牌相继花落扬州。“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福布斯商业城市排行”等,市民更是如数家珍。
扬州,中国这座独具人文魅力的历史文化古城,青春勃发,处处闪耀着和谐之美,大气之美。
在扬州西北蜀岗中峰之上,观音山之西,有座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的寺院,故名大明寺。隋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曾在寺内建栖灵塔,故又称栖灵寺。唐会昌三年(843年)塔毁,仍为大明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巡游扬州,改题“法净寺”,后又复为大明寺。而且这里还曾是大唐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的地方,鉴真纪念堂便在这大明寺内。鉴真和尚(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士。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他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第六次终于东渡成功,把我中国佛学、医学、语文、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文学技艺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1963年鉴真圆寂一千二百周年时,中日两国人民在扬州共同举行了隆重盛大的纪念活动,并为兴建鉴真纪念堂奠基。1973年纪念堂建成。堂院占地2540平方米,前面是门厅,上悬篆书鉴真纪念堂匾额。中间是碑亭,内立横式纪念碑,碑通高2.06m,宽3m,正面刻郭沫若书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撰书的碑文。后面殿堂,按照唐代寺庙殿堂的结构和形式建造,堂内正中为鉴真干漆夹贮塑像。东西两侧壁上是鉴真东渡事迹的绢饰画。碑亭与殿堂两侧回廊长达80米,构成一组单独的堂院。现在的大明寺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寺前是三间三楼的牌楼,向北是山门(内有天王像),院正北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前为三大佛,背后为海岛,塑观音等群像,两旁为十八罗汉像。大殿东侧为东苑,后有晴空阁,现为鉴真和尚东渡事迹陈列室。1980年鉴真塑像由日本来华,首先在大明寺展出。
来到扬州城北,可见一座天宁寺,传为晋太傅谢安别墅,后舍建谢司空寺。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尼泊尔名僧驮跋陀罗在此译华严经。唐证圣元年(695年)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改为天宁寺。后寺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清康熙年间曹寅兼任两淮巡盐使时,曾受钦命在此设诗局,主持刊刻《全唐诗》,篡修《佩文韵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巡游扬州,曾在寺内建造行宫、御花园和寺前的御码头。御花园的文汇阁藏有《四库全书》的手抄本,现寺内尚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两厢廊房及方丈楼等。
在扬州城之西,有座古木兰院石塔,又名石塔寺石塔。建于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原在西门外,南宋宝佑年间移建现址。塔上除少数佛像外,大部分为清代重修。塔五级六面,全部石建。塔基为须弥座,上面四周建有石栏杆,栏版内分别雕龙、凤、牛、马等动物图,望柱上刻如意形花纹。塔身由底向上逐层收小,每层转角有圆形椅柱,一、三、五层南北两面各有拱形洞门一个,其他各层皆嵌小佛像。石腰檐上均凿成筒瓦形,坡度很小,角檐戗脊,向外伸出,微微向上反翘。塔顶六角攒尖式,上为仰覆莲座和葫芦形的塔刹,造形别致新颖。石塔原在古木兰院内,马路拓宽后,位于迎宾路心的绿化岛中间,与东面的唐代银杏树、文昌阁成一直线,相互遥望,自然一体。
隋炀帝陵,在江苏扬州北雷塘。隋炀帝杨广曾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六年、十二年三下扬州。由于横收暴敛,穷奢极欲,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大业十四年被宇文化及等缢死于扬州。初葬在吴公台下,唐武德五年(622年)江都总管陈棱改葬于今址。日久荒圮。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学者阮元重修并立墓碑,碑心刻“隋炀帝陵”四个大字,为当时扬州太守、书法家伊秉绶所书。
在蜀岗中峰大明寺的东面,便是观音山。此山位于瘦西湖畔蜀岗东峰之上,是隋代迷楼的遗址,宋为摘星寺,明称功德林,亦称功德山。可循石级登山,上有山门、殿宇、楼堂等。观音堂内原供有观音像,故称观音山。现山上绝大部分是晚清及以后的建筑。此山位于扬州唐城遗址子城的西南角,设有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登山可俯瞰唐城遗址和瘦西湖名胜,所谓“江淮南北,一览可尽”,即指此地。而这唐城遗址也就在蜀岗之上。春秋吴王夫差时开始筑“邗城”,历代相继修筑,至唐时已扩大到蜀岗下的平原上。城址分子城和罗城两部分,两城毗连。子城在蜀岗上,亦称牙城,即衙城,是官衙聚集之地。罗城在蜀岗下子城的东南,亦称大城,是住宅和商业区。现城址是蜀岗的子城,平面略呈正方形,为版筑土垣。罗城址在地面上已不太明显。解放后经多次发掘,曾发现唐代以前在蜀岗兴建的夯土版筑城墙和砖墙残迹,以及唐代的城砖、瓦当等。在城址内出土很多唐代陶瓷三彩、生产工具、随葬墓志、石刻佛像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唐代扬州城市建筑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值得世人瞩目,便值得我们去欣赏、研究、妥善保存这历史文化遗产。
扬州瘦西湖在江苏扬州市西郊,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但它本名并不叫瘦西湖,而叫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时,因绕长春岭(即小金山)而北,又称长春湖。因此湖与杭州西湖相比,另有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瘦西湖。清钱塘(今杭州)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之名遂著称于世。它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我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解放后,逐年修建绿化,由史公祠向西,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是中国境内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茱萸湾,现名湾头。在江苏扬州市东北。在隋唐时期,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隋炀帝三下扬州,都经此湾。唐代的茱萸湾是国内重要的港口,同时又是扬州近郊风景秀丽的不乡,唐诗人姚合有诗云:“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市廛(chán古代指一户平民所住的房屋。)持烛入,邻里漾船过。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廓,满耳是笙歌。”这便是对茱分萸湾的生动描绘和真实写照。现在此处仍为大运河航船往来的要道。
就在这茱萸湾,一艘由北而南的游船之上,黄金殿和李小龙、李小虎正手扶船舷观望着这一路上明媚的湖光山色,分明是顺水观光的游客商贾,哪像是奉旨南下的查案官差?更何况,他们三人的衣着装束的确是商人的打扮,丝毫看不出一点人他们的官样,更令人想不到他们还是深藏不露的一流武林高手。
“哈哈哈!我们终于到了扬州。”黄金殿弥望着岸边随风摇曳的杨柳,双手握着船舷赞叹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嗯!黄兄好雅兴!对景即能吟诗作对,实在是我兄弟俩所不及。”
“嗳!哪里!哪里!”黄金殿连连摇手道:“我哪会什么吟诗作对,只不过我多看了些唐诗,我只是在吟诵别人的诗词而已。”
闻听黄金殿的一阵谦辞,李小龙不禁微笑道:“黄兄真是谦虚,俗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诌。黄兄府内有书山万卷,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史记》、《汉书》、《后汉书》……应有尽有。记得我们兄弟俩和建昌宫使陈大人初到贵府时,你的书案上还摆着你没看完的《史记》。”
“李兄真是好记性,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黄某佩服!佩服!”
“哈哈哈!”在一旁一直洗耳恭听的李小虎终于大笑道:“你们两个在这一唱一和的,好像我是个局外人。但是说句老实话,我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好!好!”黄金殿更是乐得合不拢嘴,道:“咱们三个岂不是在互相吹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恐怕咱们三个距此还相差甚远哪。”
“所以我们借此之机,就要逐渐去实现古人之愿。切莫惘废此行。”
“李兄言之有理!”黄金殿又接着说道:“我们此次下江南查案的同时,要广交益友,游历南疆名胜古迹,以此来弥补我们阅历上的不足。我想这对我们查案有益无害。”
“嗯!黄兄见多识广,学识渊博,还请黄兄不遗余力做我们歌俩的良师益友。”
“嗳!咱们彼此彼此,互相学习,不敢为师。”
“三人行,必有吾师。更何况黄兄是当今武林四在高手之一,又是皇帝钦封的侯爷,做我俩的良师足足有余。”
“李兄开什么玩笑!小李飞镖和小李飞刀名震江湖,号称龙虎兄弟,又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我比你们两位高明不了哪去。应该说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错!我们是志同道合,同舟共济,就像现在一样。”只见“小李飞刀”李小虎很是赞同地说道:“因为我们已经跨入淮南王杨隆演的境地,更何况这杨州乃是其国都所在,我们三人的行动应该倍加小心为是。”
“哈哈哈!”黄金殿不由望着李小虎说道:“小李飞刀说得对,我们此次跨国行动,是应该多加小心。不过,他杨家天下只是偏安一隅,不会长久。想当年,隋杨天下也只不过存活了三十七年;至隋炀帝三下扬州之后,他便被丞相宇文化及等勒死于扬州。这可以很滑稽地说,杨家的天下却葬送在扬州,他淮南王杨隆演又岂会在扬州长久?”
“哈哈哈!”李小龙不禁遗笑大方,道:“看来在黄兄眼里,扬与杨不分而且互相通用呐!”
“嗯!你只说对了一半。”黄金殿诡秘地一笑道。聆听此言,李小龙兄弟两个知道黄金殿心里必须还有什么新花样已成竹在胸,自然倍感好奇,恭等其详。
于是,黄金殿又解释道:“是杨与扬与炀与羊不分。它们依次是杨柳的杨,趾高气扬的扬,隋炀帝的炀,羊羔的羊。”
“见解独到!见解独到!”李小龙忍不住连连称赞,顺水推舟地说道:“杨柳杨柳,趾高气扬;炀帝炀帝,羔羊羔羊,落一个缢死扬州的好下场。”
“龙哥!”李小虎随即笑道:“没想到你受黄兄的曛陶,这么快就会编顺口溜了。”
“虎弟!你说得对,我们两个是应该受黄兄的曛陶,多加学习才是。”
“你们两个又给我客气了。”黄金殿似乎不再爱听这些话,话锋一转,道:“船马上就要靠岸,等我们下了码头进入扬州,就必须特别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因为我们身负特殊使命,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很快,这艘游船跨过茱萸湾靠近了码头,黄金殿和“龙虎双兄”开始踏上扬州的黄土地。但是,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话说苏州刺史司马福派大军和“游击大队”及仅剩的13位“天下第一”围剿虞山擒拿凶手方可贵未果,最终无功返回苏州。但是很快,司马福得到线报,说凶手方可贵已进入淮南扬州幕府。为此,司马福和钦差大臣钱镖商议,一边派武林高手秘密潜入扬州追杀方可贵,一边暗中积极备战,准备北上渡江攻打扬州。
“轻轻杨柳风,悠悠桃花水,小船儿飘来了,俊俏的小阿妹,眼睛水灵灵,脸上红霞飞,问一声小阿妹,你要去接谁?
要问阿妹去接啊?阿妹心儿醉,去接久别的亲哥哥,远方凯旋归,蝴蝶船头舞,鸳鸯水上追,风含情水含笑,喜人一对!
轻轻杨柳风,悠悠桃花水,小船儿飘来了,俊俏的小阿妹,眼睛水灵灵,脸上红霞飞,问一声小阿妹,你要去接谁?
要问阿妹去接啊?阿妹心儿醉,去接久别的亲哥哥,远方凯旋归,蝴蝶船头舞,鸳鸯水上追,风含情水含笑,喜人一对!
风含情水含笑,喜人一对!”
这是扬州“遗春酒楼”里飘扬过江的美妙歌声。如今歌声依旧,暖风曛得游人醉,不知一觉扬州梦。时过境迁,抚今思昔,这“遗春酒楼”曾经是“扬州信妓”战斗过的地方,也曾经是“蜀东六雄”与“扬州八虎”相识以至佯装打斗引诱江湖杀手的地方。时至今日,“六雄八虎”已不复存在,而“扬州八妓”又是否人去楼空呢?遥想当初,“扬州八妓”被万花公主收入宫中,但自从被万花公主为寻找心中所爱而解散手下以来,公主程圆圆在去西域大漠的丝绸之路上偶遇耶家珍而随她去了桃花庵,从此音信全无;而“扬州八妓”终于再次圆满团聚重回扬州“遗春酒楼”,干起了老本行。抚今思昔,不知一觉扬州梦!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扬州八妓”终于如梦方醒,人生一世——如梦如云如烟,如今的现实,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又使她们不得不重操旧业。
然而可喜的是,“扬州八虎”虽然已经过世,但他们终究还是后继有人的——“游击大队”总指挥叶无双麾下的“扬州小八义”便是八虎之后!此次为追查凶手下落,“小八义”终于重新回到故乡扬州。这小八义依次是杨小义、杨小虎、杨小雷、杨小鸣、杨小志、杨小刚、杨小天、杨小弟,分别是第一虎杨金虎、第二虎杨银虎、第三虎杨铜虎、第四虎杨铁虎、第五虎杨锭虎、第六虎杨铝虎、第七虎杨锌虎、第八虎杨镁虎之子,乃是“云龙湖游击大队”的一支主力。这正所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老子英雄儿好汉,前仆后继英雄魂。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早在唐代,扬州的经济文化已相当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时至今日的唐后五代十国乱世,扬城繁华依旧。且看扬城十里长街,“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舞榭歌台,美女如云,花枝招展,十里飘香,俨然一副大都会富丽豪华的气派。走上十里大街,仰望“遗春酒楼”,美妙悠雅的歌声、琴声依旧从珠帘后轻轻传来。
街上,人来人往,顺流不息。“遗春酒楼”更是门庭若市,高朋满座,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偶然间,有三位很引人注目的商人被一位“满面春风身姿俏”的女老板万分热情地领进了“遗春酒楼”的大门。你道这三位是谁?实不相瞒,他们三位正是黄金殿和“龙虎双兄”。
一进门,他们三人闻到的便是一阵酒气和喧哗之声。环视四周,一桌桌的公子贵客是推杯换盏、美女相伴,好一派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状。
“老板!有没有雅座?”李小龙忍不住向那位女老板问道。
“有!有!三位客官请随我来。”女老板边说边向前带路。
穿过大厅,他们四人进入另一大厅。这里竟是一个大型赌场,桌桌客满,赌声不断。穿过这个大厅,他们四人便寻梯而上,终于来到一片宽敞明亮的二楼。东窗之下,一位妙龄美女正在抚琴而歌。轻缓的琴歌顿时令他们三人如饮美洒,如痴如醉,心向神往。女老板领他们三位在南窗坐下,美酒佳肴很快便上满了一桌。
“好!好!唱得好!再来一首!再来一首。”旁边酒桌之上传来了叫好声。
叫声渐止,只见那身着白纱的抚琴女子起身站了起来。顿时,这东窗珠帘之下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酒客的目光。这是一张熟悉的玉面桃花,飘逸婉转的棕色流发,曲折起伏的身姿,仿佛全身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在向四周扬溢着无边无限的芳香;那东窗珠帘间投射下的缕缕晨光,简直把这位身穿白纱的倩女映射得像透明人一般:那委委曲折的身段、隆隆起伏的胸乳,那稍露风情的柳叶弯眉、暗送秋波的明眸,那起波而又毫无松垂的眼皮和脸庞上细腻的,还有那看不出半点横纹和斑点瑕疵的白嫩柔滑的,以及那似乎有柔软滑润之觉的玉色颈腕,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撩拨着众多酒客贪姿好色的目光。真是天姿国色!绝代佳人!“《北方有佳人》,南国依然有佳人。”真好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如此美色佳人,真不知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