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将绵帛叠放在一起,装进自己的口袋,就象是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观看各个大队挑选士兵。一万六千多乌桓士兵拥挤在一起,将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小队。各个小队的指挥长就象是挑选牲口一样,仔细地挑选自己中意的士兵。
可是杨林的心里却是难以平静,思绪早已经飞到了大营之外。虽然他早就有这个思想准备,可是事到临头他仍然感到深深的悲哀。他甚至有些理解并开始同情董卓了,几千年来人人痛骂董卓,可有谁设身处地的为董卓想一想?
那些将领们还在继续挑选士兵,可是杨林实在是没有心情看下去了。他站起身来,骑上马,朝着大营外面跑去。柔和的阳光下,杨林纵马在草原上飞奔,暂时忘却这尘世的烦恼。
经过几天的春雨,荒野里的小草生长的非常迅速,遍地的野花散发着芳香。战马从草地里飞过,一群群蝴蝶迎风而舞。有几只小鸟从草地里冲天而起,盘旋在半空唱着欢歌。
终于,杨林在一个高土坡上停了下来,亲兵们远远地跟着,只有张半仙跑了过来。他看了看杨林,眼睛里充满了怨恨:“将军大人,自古以来功高震主,你也不必过于忧心。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张半仙回过头来,看着茫茫原野,幽幽地说道:“汉灵帝薄情寡恩、昏庸无德,祸乱天下久矣。而今既以身死,将军大人大可不必奉旨而行。不然,则将军大人危矣!众将士、众军师危矣!将军大人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这些跟随你多年的兄弟们想一想,你可不能把兄弟推进火坑!”
“我该怎么做?”杨林望着远方,淡淡地说道。
“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将军大人参祥。”张半仙稍微停了停,郑重地说道:“将军大人手握数十万精锐骑兵,大手一挥即可横扫天下,改朝换代,此乃上策。如今张纯刚刚平定,大批叛军俘虏需要安置,将军大人亲自带兵进入大漠,让传旨的太监就在幽州等着吧,此乃中策。遵从灵帝遗命,交出兵权,罢所有将士、天下百姓于不顾,博取个忠义的虚名,最后死于非命,此乃下策。”
杨林笑了笑,淡淡地说道:“挥师南下,横扫寰宇,看似痛快,实为下策。大汉历时四百年,今虽式微,然天下人心依然向汉。武力虽然可以征服天下,但是反抗也是剧烈的。汉人不是蛮夷,光靠杀戮是不能征服的,而且我也不想对同胞大开杀戒。秦国强悍,依靠暴力征服了六国,却激起了百姓的反抗,统一之后才十几年就被推翻了。”
“至于遵从遗命、博取虚名,那更不是我的风格。”杨林摇了摇头,冷冷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难道这仅仅只是灵帝个人的过错吗?这是以天地为私物、以万民为私有、摧残人性极不人道的皇帝制度所致。皇帝制度就是万恶之源,作为专制代表的皇帝,从本质上说就是独夫、民贼。盗贼杀人越货,总还有一点负罪感,觉得自己是在犯罪。而皇帝打天下,视奴役、屠杀老百姓为理所当然,泰然自若。年深日久,做皇帝的越来越骄横,任意妄为,无拘无束。老百姓长期受压,逆来顺受,养成一种奴性,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成了大汉百姓愚昧、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来自后世的杨林从内心的深处并没有把刘宏的皇权放在眼里,何况现在刘宏死了,而且天下即将大乱,他绝对不会交出手中的兵权,而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然而,他也不想背负叛逆的罪名,他可不想自己受到后人的诟病。
“至于你说的中策,倒是可以考虑。”杨林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不过,仅仅回避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主动出击。马上命令辛评、辛毗、费鸿、梁鸣到洛阳去一趟,让他们一是到洛阳报捷,二是找张让、何进活动活动。”
“将军大人,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张半仙笑了笑,自告奋勇地说道:“除了报捷和活动,将军大人还应该恭贺新君登基。我也正好借这个机会,见识见识朝廷的大臣们,再来决定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杨林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你去一趟也好,把他们几个都带上,另外带上一个小队的骑兵。不过你不能在洛阳待的时间太长,如果我的判断不错,洛阳很可能有大的动乱。”
“哦……洛阳会有大的动乱?”张半仙回过头来,惊讶地问道。
“是的。新帝年幼,不能亲政,宦官、外戚为争夺权势肯定会大动干戈。”杨林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你们去后,不管能不能成功,都要早点回来,同时把洛阳的联络点也撤回来,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多谢将军大人关心。”张半仙笑了笑,脸上透出一丝阴笑:“既然洛阳动乱将致,我更应该待在洛阳。如果宦官和外戚争权,他们更用得着将军大人,说不定我们还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现在还不是要好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放低姿态,只要保住军队和幽州就行。”杨林摇了摇头,肯定地说道:“只要到了今年下半年,到时候就可以凭实力说话了。”
“将军大人,你这么肯定?”张半仙再一次惊讶地看着杨林,半响才点了点头说道:“我马上就走,兴许还能把传旨的太监拦住。到了洛阳后,我会随时与你保持联系。”
张半仙当即拟就了报捷奏章,并附上应该嘉奖的有功人员名单,然后带上张纯和丘力居的人头,领着一个小队的骑兵,匆匆忙忙地离开汉军大营,连夜赶往广阳。
经过三天的跋涉,张半仙一行人赶到广阳。不过张半仙并没有进入广阳城,他们甚至没有声张,而是派人进城叫上辛评、辛毗、费鸿、梁鸣等人,带上几箱钱财,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
进入冀州之后,张半仙一面赶路,一面派出斥侯,沿途打听传旨太监的行踪。不管怎么说,先要拦住传旨太监,自己才有活动的机会。如果让传旨太监到了幽州,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二天之后,斥侯探得了消息。
原来,朝廷派来宣旨的信使就是张让的心腹太监、小黄门李于,当初杨林被汉灵帝封为平北中郎将时,到汝南传旨的也是他。而且他还拒绝了杨林送给他的钱财,曾经让杨林感慨了好一阵子。
这一次李于出洛阳之后,一路上走走停停,来到信都城的时候,李于干脆在信都驿站里住了下来。一连三天,李于待在驿站里没有出来。手下的小太监和卫士们都以为李于病了,谁也不敢催促李于起程。
得到传旨太监的消息,张半仙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别人不清楚,他心里却明白的很。以他的聪明,他立即懂得了传旨太监的目的。当即命令队伍加快行程,以免李于等急了。
这天傍晚,张半仙终于在信都城门关闭之前赶到了信都城。他让梁鸣、辛毗带着队伍在城外找了个扎营,自己和辛评、费鸿带着一箱钱财进了城,寻了个客栈住下。
天完全黑下来以后,张半仙和辛评、费鸿带着钱财来到李于下塌的驿站。驿站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信使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李于的到来,让安平郡的驿站热闹了许多。
“麻烦通告一声,就说是车骑将军杨林的从事张灵、辛评求见。”张半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袋,塞到守门的小太监手里,笑着说道:“一点小意思,公公们拿去喝杯水酒。”
虽然太监们权势熏天,但那也只是如十常侍之类的大太监。象这些小太监们,平日里不仅终日劳累,能吃口饱饭也就不错了。见到这么大一袋钱,眼睛都绿了,连忙屁颠屁颠地跑去通报了。
很快,张半仙、辛评被领进了李于的房间。他们虽然在汝南的时候见过李于,可是他们并没有说过话,而且李于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印象。只是他们在自我介绍之后,李于似乎才想起他们。
“呵呵……原来还是故人!”闲聊了几句,李于便放下了架子,轻松地笑了起来,气氛顿时和缓了许多,他故作谦逊的说道:“将军大人也太客气了,平叛这么紧要,竟然还派你们这么远来迎接我们。”
“回李公公,张纯的叛乱已经被将军大人彻底地剿灭了,张纯、丘力居的人头就在城外。”张半仙顿了顿,淡淡地说道:“将军大人派我们此来,就是到朝廷去报捷的。同时也让我们来拜见李公公,向李公公禀报平叛结果。”
“哦……原来是这样!”李于似乎并不惊奇,他在出洛阳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杨林消灭了丘力居,估计张纯也撑不了几天。“向我禀报就没有什么必要了,你们还是尽快到朝廷报捷吧。”
“当然很人必要!将军大人再三交待,一定要我们向李公公禀报。”张半仙收起笑容。郑重地说道:“而且,将军大人说李公公为官清廉,心中甚为敬佩。但是跟随李公公的随从甚多,特地命我们带来一箱钱财,以便李公公打发下人。”
“将军大人的心意我领了,钱财你们还是拿走吧。”听说有一箱钱财,李于的眼睛不由得一亮,不过他还是故作镇定地摆了摆手:“替我谢过将军大人,那些钱财还是留着犒劳将士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