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碗给你。”
天衣盛了一碗梅干菜扣肉递给温言。温言端着锅拉过一张小板凳,看也不看上面的灰,直接坐上去就吃。
天衣一边把小锅里另一个菜盛到瓷盆里,一边像很随意地拉家常一样对温言说,
“吃完饭你回家的时候,捎张纸条给你爷爷,就说卫东青医生夫妻给老爷子的见面礼。至于我想要让你帮什么事。我现在还没有想到,等我想到了,到时候再告诉你。”
“嗯。”
温言头也不抬地吃着。
天衣心里暗乐,小样。这么好的机会,她若只是让温言给他爷爷说医书的事就太不划算了。既然温老爷子对医书典籍那么执着认真。他只要看上那书,不管是谁卖,他都会买。如果看不上,就是他孙亲子说情应该也没用。这样真性格的老爷子,天衣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她想好了,等温言回家的时候,让温言捎去一封信,她呢,拿一本不错的书当见面礼,随便在里面夹一张纸,上面抄上一段珍贵孤本的内容简介出处。这种钓鱼法应该好使。唯一有点不好意思地是,她这次小小利用一下卫东青的名号。要不然,温老爷子也信不过她一个妇道人家啊。
“我能再来一碗吗?”
温言看到天衣盛出来的那盆家常菜,温厚的猪肉、细腻的粉条、油光酱色的萝卜、煮透豆腐多孔里浸满酱汁。他从来没见过人家这样做家常菜。这么大盆,这么过瘾。
“你如果不怕撑着,就吃呗。今天管你够。但是你可别忘了——”
“捎一份见面礼给我爷爷,答应你一件事暂时记着。”
温言嘴里塞着食物,口齿不清地说。
“好。”
天衣笑眯眯拿起另一只大碗,装了一碗家常菜放到温言坐着的案板前。
“饭好了。”
瞎婆走进来,她在炉子上做的一汤一菜也好了。
“开饭。”
天衣让书娟把做好的饭菜分成两份。吴老蛮早已经根据天衣的吩咐,在院子大树下支起两个木桌子。一大一小。孩子们围着小桌子,大人们坐着大桌子。
“你是在这厨房吃呢?还是到院里和我们一起吃。”
“你们别管我,我在这厨房吃。”
温言吃得头也不抬。
天衣也不多说什么,走到院子里。瞎婆和书娟已经把饭菜都摆放好了。孩子们正围在井边洗手。大人们也都出来,围着大桌坐下。
按照年龄和辈份,天衣让姥爷姥姥坐在北面上首。原先吴老蛮还不肯坐,等到看瞎婆先坐下了,他才拘谨地紧挨着老婆子坐下。
大木桌是农村常见的厚木板坐的桌子,上了一遍油漆,有些粗糙。是吴老蛮的手艺。他常到家属院外河堤上捡柴,顺便砍两棵树来做些桌椅板凳。还有孩子们玩的秋千等。
这些手艺,一般心灵些的农村老头都会做。反正都是自己使,也没有人嫌弃。吴老蛮手艺巧些。做得比普通人精致一些。冬季没事的时候,他还常在河滩割些荆条,编些篓子、筐之类的拿到集市上,和草药一起卖。其中吴老蛮最让村人叹服的是,他还会编织木底窝鞋子。有点类似日本人穿的木屐。是木头的厚底,上面用芦苇草加搓成的小草绳编织而成。
这种鞋子,在七八十年代的北方农村很常见。以前没有水泥路,一到冬天下雨下雪,村里街道上全是泥泞。大家都不富裕。冬天穿的棉鞋都是自家女人做。家里孩娃又多。一年一人都不能做一双新棉鞋。哪舍得在泥水里穿。所以这时候这种木底窝鞋子就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了。
冬天下雪时,里面塞上干稻草或者放些棉花穿了。下面木底像现在的女子高跟鞋那样高。又像清宫中女子穿的花瓶底鞋子跟一样厚高,只不过是前后两头都有跟。不湿鞋子又保暖。穿起来习惯了。孩子们甚至能穿着在雪地上跑着打闹。
吴静依和陆显宏坐在左边,右边是给天衣和卫东青留的位置。南边是书娟和卫炎的位置。
“显宏你身体还有些虚。孩子我和静依会看着,你好好休息一阵子。”
瞎婆从一个大瓷盆里舀一碗汤放到陆显宏面前。丈母娘疼女婿那真是没得说。天衣看到姥姥做的两盆菜。
一盆是汤,猪蹄黄豆汤。猪蹄炖得稀烂,老人孩子都能吃得动。黄豆也很软,不嚼都烂了。这个汤特别大补。正好适合给爸妈吃。爸爸吃了补身子。妈妈要喂两个孩子。原先住院一段时间,奶回去了。出院后吃了一些草药又回来一些,但水一直不足。今天这汤得让妈多喝两碗。
天衣看着姥姥又舀了一碗给妈妈。不由心里感慨,这天底人为人父母的都是一样的心情。不管爸妈多大了,在姥姥眼里那还都是孩子。
“姥爷,你吃这肉炖得烂。”
天衣给姥爷夹了一块大扣肉。浓香带着酱汁。吴老蛮过年也没吃过这么大的肉块。笑地胡子都翘起来。
瞎婆做的另一盆菜是把大骨头熬出白浓的汁,然后把大骨头捞出来。上面的肉拆掉放进汤里。然后拌上面疙瘩,再打两鸡蛋花。上面撒一把嫩绿的小葱花。
瞎婆做的两个菜严格起来不算菜,一个汤一个饭。
一馍筐胖白的大馒头。
这样的吃食,就是大过年的,在乡下也很难吃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人吃出一脸幸福的笑。孩子们吃地小脸上都糊花了。
“万没想到这到老了,能享上这样的福。”
吴老蛮裂开少牙的嘴,笑出一脸皱纹来。
“姥爷,这叫啥福。你老以后的福多着呢,这才是个开头。”
天衣转头看向陆显宏,
“你说是不是,爸。”
“都是托你福,我们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陆显宏吃东西不像吴老蛮,他吃饭慢。他吃一顿饭时间比人家吃两顿饭时间还长。朋友邻居同事都知道他吃饭慢。这和他的性格很符合。做事仔细认真,态度严谨。那张国字脸一脸的温厚,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个非常可靠的人。非常可以信赖的人。
“爸,我和姥姥商量过了。店铺也租好了。我们打算开个裁缝铺子和超市。你觉得怎么样?”
这一大家子,原先能主事的都是女人。姥爷年纪太大,思想守旧。卫东青又是个半点人情世故不懂的。家里没个能主事的男人,总让人觉得心里不塌实。现在爸爸回来了。天衣不由什么事都想和爸爸商量一下。
“开裁缝铺子不错。在县城的时候,我和静依商量过多次。如果不出事,早就盘下店开业了。”
陆显宏还是不太习惯,天衣这样喊他爸爸。
虽然在医院,他醒来的这两天。静依把天衣的身世也向他说了。一听说天衣是妻子没见过面姐姐的女儿(瞎婆和天衣设计来哄吴静依的谎言,因为不能直接把天衣的事告诉静依)
陆显宏自然在心里,就接受了天衣的存在。
在心里他是把天衣和自己孩子同样看待的。
但自家孩子小,突然有了这样大一个闺女,他还是有些不习惯。
听着天衣喊他爸爸,喊得那样自然。
陆显宏心里感觉又温暖,又尴尬。
至于开裁缝铺子的事,这两天妻子也和自己说过了。静依身体弱,只有做衣裳这个手艺好。他也不想让妻子累着,去干别的活也担心妻子受人气。开裁缝铺子既能让妻子有个活做,发挥自己的手艺。又能赚到钱,让妻子提高自信心。自从他娶了吴静依,在小县城安下家以后。他虽然一直很努力在挣钱。毕竟不管怎么干,医生里的工资是固定的,干多干少都是那些钱。原先家里一切都仅着妻子花用。后来有了两孩子,就觉得生活贤紧了。静依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常暗叹自己是个累赘,不如别家妻子有本事。一直活得不能舒展开来。
开个裁缝铺子,不管经济上,还是对妻子的发展上,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何况在省城开裁缝铺子,现在岳母也在。铺子由岳母主持,再加上妻子说还有一个叫书娟的姑娘帮忙。三个人一起做,妻子就不会累了,也不必操心。陆显宏当然觉得开裁缝铺子是件好事。
“妈,今天下午我就去买缝纫机。你会用,知道哪个牌子的好使。今天下午家里人多,有人看孩子。你和我一起去供销社选机子。”
“好。”
吴静依很少自己进供销社买东西,尤其是买这种大物件。
在家里都是爸妈买,嫁人后需要什么,陆显宏下班回家路上就直接从供销社买了带家来。活了这么大,这是她第一次到省城来。也是第一次去省城供销社买东西。自从医院回到家,她一直在家看两孩子,要么就去医院照顾陆显宏,还没有去省城大街上逛过一次。有时候妈妈和天衣也劝她,到街道上逛逛散散心。老公在医院里没醒,这么小的两孩子放在家里,她哪有什么心思逛街啊。再说,她们一家吃住和医药费都是天衣出。她脸皮再厚,也不能去逛街买东西。就是妈妈给她钱让她出去逛。爸妈年纪那么大了,手里的钱都是轮分攒的。她哪能花那样的钱。
现在老公出院了,病好了。又要开裁缝铺子,自己以后也能赚钱了。全家人以后日子有了奔头和指望。吴静依的心情好起来。这时听天衣说下午带她去供销社看看。立马高兴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