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王某长来了。”
卫炎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天衣没想到省里最大的那一位居然也来了,给她的商店捧场。为什么?卫东青面子有那么大吗?
“主子给他夫人做过手术。”
啊呀,原来是这样。虽然在卫东青那种人的眼里王某长算不了什么。可天衣活了两辈子,见过的最大……也就是这位了。天衣赶紧迎上前去。
一阵客套,王某长被迎进后院。王某长既然来了,自然也就跟着来了一些场面上的人。
其中一位胖胖的三十多岁的男人,卫炎介绍说是工商长。
这可是以后直接管着她的。天衣赶紧和这位刘局客气一番。这些人都被迎进后院。
卫炎才对天衣说,她用不着和这些人客气的。今天这些人能来,都是因为这些年,他们欠了主子的。
为什么?
卫炎粗略说明一下,天衣才明白。原来这些人要么是自己的直系亲属,卫东青做过手术。要么就是别人托他们来找卫东青做过手术。
要知道卫东青可是全国最出名的外科医生。也是唯一一个在这方面最厉害的专家。所以全国各地这方面的病人,都会想尽办法托人找关系,到这里来做手术。卫东青这人又不管这些。都是卫炎来处理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人和卫炎更熟悉一些。至于卫东青,他们只是看过相片,听过传说,至于真人,很多人都没见过。
天衣心里暗乐,看来她这个老公不错。没想到这一次开业居然沾了卫东青的光。她原先还担心卫东青坏了她今天的事呢。
卫炎负责接待这些客人。
天衣就走进店里看看情况。
虽说这是在省城,省城人眼界文见得多。可是私人开这么大商店还真少。有来买东西的,有来看热闹的。人可真不少。
“快来看,都来看喽。开业大酬宾。抽奖有好礼。”
卫树生是个天然的油嘴子。他这种人你要让他干点实事不行。但让他干点吆喝出头露脸的事,他最拿手了。而且是人越多,他越兴奋。人越多,他就越会说。
他们在全城范围内发的小广告显然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
主要是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广告,这样开过商店。
很多拿到小广告的人,都是因为好奇才来看看。
还有一部分人,被小广告上面讲的开业大酬宾。有抽奖所吸引。而且广告上面还说地非常清楚。开业前三天,所有商店全都是半价。
人们买东西还是习惯在供销社买。公家的供销社什么时候打过这样的折扣啊。所以人们感觉太新鲜了。
大家挤在店门外,听着卫树生介绍。卫树生拿着个纸盒子,站在台子上,吆喝着说,只要进店买五毛钱以上的东西,就可以参加抽奖。
奖品分三类,
一等奖,回力牌球鞋一双。
二等奖,红双喜瓷盆一个。
三等奖,大前门一条
这样的奖品简直令所有人疯狂。
要知道八十年代,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也就三四十块钱。一个孩子一学期学费还不到十块钱。这些奖品随便摸一个都让人眼红。
尤其是一等奖回力牌球鞋,那简直让所有的少年疯狂。八十年代,回力牌球鞋那可是土豪的标配。这鞋子是天衣从外地进货来的。这种鞋子货源不好找。她只进了十双。正牌回力鞋供销社卖价都在36块钱。那可是相当一个工人一月的工资。这个年代,谁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哪个家庭也不舍得给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买这么好的鞋。就是水货还得要15块钱一双。这是拿来当奖品的鞋子,自然是行货。为了这一双回力球鞋。涌进来看的少年看过了,都跑回家问大人要钱,或者想尽一切办法把爸妈拉来。能在这个商店里买上五毛钱的东西。他们就能机会抽奖。就有可能抽到一等奖这双鞋。
再说了,在哪里买东西不是买。何况新店开业还是半份。一向会算计的家庭主妇们自然就赶来了。跟着大孩子,拉着小孩子,把店面挤个水泄不通。但精明的主妇们都只是先看看,捏着钱并不着急买。总要看好了,算计好买什么最合适,然后再买。
当然,主妇们并不全是为了大孩子想要的一等奖。许多主妇愿意进店来看看。主要是心里想着,只要买五毛钱的东西。就可以抽一次奖。即使没有抽到一等奖。万一抽到了二等奖呢。那可真是太好了。红双喜瓷盆那可是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会买的东西。家里的瓷盆已经破了不知几个洞,找人修了多少遍了。做梦都想买个新的,就是舍不得。要知道一个上好的红双喜瓷盆要六七块钱呢。哪里舍得买呢。
至于男人,走过的,路过的,下班回来的。听到三等奖居然是一条大前门香烟。那更是心里痒痒。想着一盒三毛五分钱。反正烟是要抽的。在哪买都是一样的钱。今天又半价。先买四盒一共是一块四毛钱,再打半价就是七毛钱。七毛钱买四盒烟,还能抽一次奖。万一再抽中一条烟,那可真是太划算了。
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都围在店门前,说的笑的都有。热闹极了。
商店开业先三天,本就不指望赚钱。赚的就是人气。
天衣看到这情形,心里乐开了花。
看来这广告和抽奖的法子真是用对了。
她没想到这些在二十一世纪被用滥了的促销手法,到了八十年代居然成了最先进的方法。
天衣走进店里。
看到人们三三两两挤在一起,一边翻看着货架上的商品,一边议论纷纷。女人们在果蔬区站的多。孩子们在百货区站的多。
店铺三大间,是一个大通间。宽敞明亮。分为果蔬区、百货区两面。现在刚开业。天衣并没有投入太大。空间里拿出来的蔬果太多,占了大半。这些都主要卖个新鲜。所以天衣想着今天先半价,傍晚再打半价。一天全部处理掉。绝不让它们过夜。
一想到这件事,她不由皱了一下眉。她这才想起来,她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昨天晚上忘了问卫东青。她今天卖完果蔬。尤其是蔬菜不过夜。明天卖什么。还得从空间拿出来。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天衣心里并不太着急。不用问,她都知道,卫东青那个家伙,今天白天要不出现,晚上也一定会出现的。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已经连着两夜,那个家伙都直接用同样的法子和她在一起了。
今天晚上,他要是再来那一招。她可得早提防着点。不能再被那味道给迷晕了。
天衣脸上淡淡一红。
她正在做生意呢。怎么大白天的又想到卫东青的事。真是太不合时宜了。
至于百货,她只花了六百块钱,让卫炎托关系,到临县进来一些货。货样子不少,就是每一样都不进多。只进五件。因为她钱不多,不能一次全投在这里。天衣算着,今天一天营业额下来。她就再把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拿去,晚上再让卫炎去进货。
反正那个县城离省城只有五十里路。开辆卡车来回很方便的。
只要过了这三天,价格一恢复正常。百货消耗地就少了。
这样的商店,她早就算过了,主要卖的还是果蔬。反正又不要花钱。每天早上原价,中午75折。晚上再半价。这样循环处理。很快就能回本。
她算过了,一个月下来,能保住发工资的钱就行。
然后再慢慢赚下来,三个月房租钱就差不多能回本。剩下的时间就慢慢赚钱了。
除了这个商店,还有打算在旁边开的裁缝铺子。
天衣还没有完全想好思路。
瞎婆和静依说可以让客人带布来做,也进些布卖,也可以做一些成衣卖。这样想法不错。可是进布卖,本太高了。容易压货。何况是新店,还没有客源。
天衣在店里看了一圈。田拉拉收银忙得厉害,两人只是对了一下眼光,田拉拉就继续忙了。书娟和静依忙着给货架补充货。柳平安,孟香如。都在店里帮忙。就连如烟和梦生也在店里帮忙。
因为这是开放式的店铺。客人可以自由进入店里看东西,不买也可以看看,摸摸。
这样的经营方式,在二十一世纪当然不稀罕。
可是八十年代却稀罕极了。要知道供销社里的货物,都是放在货架上,前面隔着柜台,售货员站着。客人只能隔着柜台看东西,指着让售货员拿下来,放到柜台上看看,不买再让售货员拿回去。
那个时代,售货员是公家的班,谁能在供销社上班都光荣得很。所以售货员态度并不太热情。客人们并没有上帝的感觉。相反还会有些缩手缩脚。
现在好了,居然可以站在货架前,新手摸摸货物,就是不买,也能这么近距离地看。
人们高兴坏了。觉得太新鲜了。
只是人们毕竟还不习惯,站在货架前只是看的多,真正摸的少。怕摸坏了赔不起。
由于人太多,这样经营方式又是新鲜事物。这个年代又没有电子监控门。所以书娟、孟香如和孩子们全在店里货架前站着。不远站着一个。这样方便看管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