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的归降,带动了整个山寨的收编过程,这些山匪以及散兵游勇很快被聚集在一起,为了让这只杂牌军有更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当地休整一天,并安排他们为当地百姓重建家园,在其中的过程中,又斩杀了几名死心不改的恶徒,大快人心,由此更被当地百姓赞扬。
花木兰因此也对太史慈的有了一点好脸色,没有办法,虽然太史慈是这次整编的主帅了,自然落不了好,好在其他的人都是贫苦出身,并不都是真正的山匪,有良心的还是有的。
这次的小插曲,叶尘收货颇丰,除了花木兰以及缴获的铸有凤凰纹络的木兰弓之外,还有当地的民心以及一宗粮草物资等,着实补充了军需,别看着小小山寨存的粮草都够三年所用,平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龌龊的勾当。
杨志在整编过程中,在真正的认识到了王伦的所为之后,才知道有很多表面心善的人并非都是良人,这王伦更是其中的典型人物,而后他更是得知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当初送出去的粮草所谓的被人劫走,其实就是山寨的兄弟伪装成其他人打劫走的。
不过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杨志没有虽然心有气恼,但是毕竟王伦救过他一命,现在的他只希望眼前这位刚刚上任的年轻刺史能够是一位好官。
路上,叶尘出于好奇的问到:“杨将军,可听到过豹子头林冲的名号吗?”
杨志闻名之后,抱拳道:“主公对林兄也有耳闻,只不过有些可惜,林兄之前被王寨主给予银两若干,未做收留,至于各种细节,末将……”
叶开闻言点了点头,想来这里面的发展还是有所突兀的,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林冲居然没有 被王伦收留,这倒是出乎意料,不过既然无缘,那就不再勉强,既然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也都来到了这里,那这充满了未知的世界,想必更有挑战!
“杨将军游历天下,对于百姓近况想必多有了解,主公现在正在招贤纳士的初期阶段,虽上任青州刺史,但是缺少王佐之才,百战之将,杨将军若有引荐之人,皆可招来,为主公出谋划策。”
太史慈作为叶尘最早的左膀右臂,他自然知道此刻叶尘的想法,毕竟青州之大,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如果少了后续的吏治,怕是很快又要陷入了往昔的局面。
“子义所言极是,这次我去外地游历,一者回乡,二者寻找良主,只是路途之上,从军之中,无一人肯做收留,今日主公收留杨某,志必当以死相报,主公创建天下书院,孔北海任院长,不下十年,必定门生遍地,青州必盛!”
这一番话说的实在,叶尘也喜欢听,毕竟自己是后世来的人,能做到什么样,他也不是很清楚,只希望不要太差,天下书院初建,就看接下来的士族会如何应对了。
孔北海,到底能不能如自己心目中所想的那样,能够抵抗住天下士族的讨伐,他自己是否能够走出这个时代的樊笼呢?
叶尘想的有点多,随后摇了摇头,这个被士族垄断的文明时代,想要一步步走出这个定律,怕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
“主公,有何心忧之事?”张良略有不解,现在兵不血刃的收下一员良将,不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怎么就发起愁来呢?
叶尘笑了笑,看着张良以及渐行渐远的山麓道:“子房先生,可知道千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千年后的生活?
张良一怔,这个问题让有些不知所措,这个问题哪怕是圣人在世都不一定能够知道这所谓的千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主公,此言颇为奥妙,非子房所能答复的了的,这个怕是只有在后世的史书上能够看到了。”
张良的话让叶尘微微一笑道:“后世的史书,这倒是有些意思,天下大同的世界在后世都不能实现,更何况现在呢?先生,你说我们能够走到哪一步,还这个大汉朗朗乾坤,还是会加剧这个世间的黑暗?”
“主公,心怀天下,更得当今天子赏识,假以时日,必定扫清寰宇,让大汉重现往日光辉,也算对得起皇上的知遇之恩!”张良说完叹了一口气,似乎在想着什么?
而叶尘则是不以为然,什么知遇之恩,这完全是系统之恩好不好,不过这些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颍川之行,他不是傻子。
“主公,此次颍川之行已成定局,十常侍招揽不成,才有此事,不过这不全是坏事,黄巾告急,有危机更有机遇,灵帝高高在上,按照常理,大汉帝婿不可能把实权交给你一个还未正式的帝婿,这其中不管有没有那些宦官的阴谋诡计,这对于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
叶尘闻言,朝着张良点了点头。
“朱儁,寒门出身,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大破梁龙,以少胜多,逼降几万人,得封都亭侯。皇甫嵩,出身名门,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以左中郎将执节平叛。主公加以结识,有利无害,只可惜卢植此人因得罪宦官,被临时换帅才让黄巾军有了可乘之机。”
叶尘听了之后,很是郁闷,这张良不就是系统送的人物,对现在的大汉帝国了解的到不少,比自己一个穿越人士懂的都要多,这真是一句mmp难以表达的。
只是现在的三国已经完全不是自己印象中的三国,怕是这次的黄巾起义也会变得非同一般,这还没有到颍川,就冒出来了杨志,希望这梁山好汉不要和张角三兄弟混到一块去,这样的话那整个大汉就是一场封魔乱舞的场面了。
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小鬼子的战国乱入,怕是不久的将来,彼此之间一战必定展开。
“颍川之行,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