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回血流成河
1900年7月6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农历六月初十。
转过天来便是小暑。即将到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天津卫城南八里。这地界儿有个名字,至今仍在沿用,叫八里台。
一股股的硝烟直冲云霄,一堆堆狼烟直冒。
一排排、一队队服装不甚统一的兵丁,就蜷曲着身子,躲在狼烟后胡乱修筑的战壕里。土壤含水量极高,战壕挖至四尺深,地下盐碱水便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
这些兵丁躲在战壕里,浑身的汗水与潮气交织,更显闷热。
一枚日头毒辣辣的顶在高空。
这不是个开兵亮阵的好时候,更不是个开兵亮阵的好地方。韩金镛早就探查了这一带的地形、植被和环境。卫城南八里,树高不足两丈,草深不及腰腹,沼泽密布、土壤暄软,重兵器难以企及,兵将冲锋难以提速,战马不得拔蹄……
可把这些消息报之与聂士成时,聂将手下,却纷纷嗤之以鼻。毕竟,敌之先锋在此,义和拳若不在此城南八里修筑防线,直面御敌,那便是要把南城墙,整体的暴露在敌军的炮火之中。
韩金镛深知,古代的兵书战策上,不是这么写的。古代的军事家,很少建议在大白天、大晴天、大热天的开战,因为敌我双方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更不建议在一马平川、难以设伏、不便冲锋的地形中,开展大规模军团战。此地战之,纵然是胜了,也消耗极大。《兵法》有云: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深明大义的韩金镛更知道,天津卫南城墙能否保得住,事关天津卫能不能守得住。
所以,他只能在城南八里修筑工事,只能在城南厉兵秣马,纵然队伍要受到大面积的折损,也要咬紧牙关。毕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按照之前的计划,驻守城南各方的,以张德成的天下第一团为主,分兵两处,一处由张德成亲自统辖,另一处交由刘十九,驻守黑牛城。
韩金镛看得清,除了城南八里,这位于城东南偏南的这黑牛城村,也是个战略地位极端重要的点位。这村子虽然是个穷村,但四通八达,洋人若占了此处,进可攻取天津卫的南门、东门,退可守备接敌,以寡敌众。
更何况,这里曾有传说,明初燕王朱棣与朱元璋之孙建文帝争位,南下兴兵之际,偶经一村,本欲穿村而过,难免涂炭生灵。却忽见,村内徒生出一只巨大黑牛,这黑牛高逾数丈,重超万斤,虎视眈眈重兵丁,守备村庄。燕王朱棣见之曰:“一为示诫于我,二为保护此地百姓。黑牛诚可敬哉!”随即下令,改变行军路线,从村边绕道而行,大小三军切忌祸害百姓。并对村民表示:”此村黑牛有灵,应改为黑牛城。”
于情于理,这里也非保不可。
想明白这一层,韩金镛分兵两处,却要分保城南八里和黑牛城两个主阵地。
张德成的“天下第一团”,两万二千人,聚集于此,已经是超过了洋人联军的一万八千人了。
“所谓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所谓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韩金镛奔走于城南八里和黑牛城,思忖着兵法,算计着敌我对比,算计着战略战术,自己琢磨着,倘若以义和拳的兵力,加之聂士成的武卫前军,这一仗主动出击、打败联军犹有可能,更不用说守备住城坚炮锐的天津卫了。
“无论如何,洋人的联军,也不会傻到在这样的兵力、兵势对比下开战。”韩金镛心里兀自想,这话还没有对任何人说。正在他志存高远,想着和洋人打一场消耗战、拉锯战的时候,却哪知,洋人的火炮,已经打响了。第一枚炮弹,准确轰在了阵线前树立的木拒马上。
木拒马被炸的稀碎,木屑飞到半空中,再落在战壕里,纵然被炸的只有蚕豆大小,打在脸上仍旧生疼。
头一枚炮弹,只为了测距,而后,炮弹如雨点般,更加精准的落下。一枚枚的,却落在了各个战壕、壕沟的周边。
韩金镛曾经杀敌,更见过惨烈血腥的场景。
但他从未见过,如此一般大规模的,血肉横飞、残肢随处可见的场景。
这些活生生的人,头一天还是与自己颇为亲密的拳民兄弟。如今,却眨眼之间,成为一滩滩死尸烂肉。于情、于理,韩金镛看在眼中,痛在心中。
“刀枪不入”的童话痴梦,再一次被现实击垮。
绝大多数拳民,在战壕里,已经恐惧至瑟瑟发抖的程度。更有甚者,屎尿遗出。还有个别的拳民,已经动了临阵脱逃的主意。
“再不做点什么,这仗便没法打了!”韩金镛身边,张德成见此惨状,也是心如刀绞,他眼睁睁的看着这支被自己拉起的队伍,如今呈灰飞烟灭,不禁感叹道,“大家的逃遁之心,现在肯定是愈发加剧了。失了勇气,其战必败。”
韩金镛自然也是点头,他知道,失了勇气,其战必败的道理。更能分辨出炮火的攻击几近饱和,后勤难以为继,洋人的联军,断然打不起如此消耗的战斗。再有不长的功夫,火炮便不会再轰,洋人的步兵联军便会接踵而至,到那时候,便是火枪与刀剑的白刃战。
抬头向身后看,天津卫的城墙算不上高耸,但新军密布,也已经做好了备战的全部准备。站在城楼之上,手持着望远镜瞧着战局的,不是聂士成,却又是谁。
“武卫军怎么不用炮火还击?”张德成问道。
“他们还是不要还击的好,中式火炮,射程不比洋人所制,射程毕竟不远。他们若此刻开炮,我们的阵地,将面临前后夹攻、两面炮火的轰击之下!”韩金镛答道。
“再不做些什么,大伙儿真该落跑了!”张德成又说道。
“若不能身先士卒,他们便不会有笃定的勇气!”韩金镛没有回答张德成,他只是兀自这么想着。
而想到这一层,他的双腿赫然夹紧,脚后跟一踢马肚子,猛地一催胯下马,径直向战壕跑去。
好一匹宝马良驹,炮火纵然凶猛,可这牲口竟然浑然不惧。马儿跑得欢,韩金镛喊得声音大。那些原本跃跃欲试退兵的拳民们,都听到了韩金镛压过炮火爆裂的狂叫。
“保持阵型……保持阵型……保持阵型……”
“守住阵线……守住阵线……守住阵线……”
这英勇无畏的声音萦绕在众人耳畔。
众人循着声音望之,只见炮火之间,有一员年轻小将,乘跨着一匹白马,身穿一袭白袍,外套银盔银甲,手中攥着一柄长枪,名曰“冰泉”,后背挎着一把宝刀,刀柄在外,名曰“僧王”。近处观之,是韩金镛,远远看起来,却好似后汉名将常胜将军赵子龙、唐朝名将白袍薛礼薛仁贵、南宋名将小将军岳云降世临凡。
这曹福田、张德成和李存义力主邀请,成为天津卫义和拳军师的年轻后生,此刻仿佛大罗金仙下凡,有金刚不坏之体,他在炮弹的夹缝中左突右进,却没有被击中。
众拳民见此神迹,精神为之一振。
张德成目光如炬,向前目光紧跟着战线上的韩金镛,片刻之后,又回头瞧了瞧,却只见自己身后,还伏着一队火枪兵。
这队火枪兵,是韩金镛力主所设。
阵线上,倘若真有拳民不听劝当了逃兵,那这些预设的火枪兵,将向己方逃兵开枪,把他们重新赶回到战壕阵线中。
“好决绝的韩金镛!”目光中尽是韩金镛在炮火覆盖的阵地中,催马前进的身影,余光里却是准备向逃兵开枪的督导军,张德成长吸了一口气,心里暗自想着,“有这样的一队人马,有这样一个韩金镛,此战该保无虞。”
炮火轰了约一刻钟,戛然而止。
前线死伤数量尚未统计,但想来有极大损耗。
韩金镛策马归来。
他虽然未被炮火击中,但脸上、衣服上,已经满是血迹。胯下战马想必是受了些轻伤,马儿吃痛有些瑟瑟发抖,可主人勇猛,他也依旧坚守。
“洋人即刻就要攻上来了!‘神枪手’!做好战斗准备!”韩金镛高声喊道。
第一队、第二队火枪手,人数共计四五百名,扛着枪走向前线。
“诸位,束缚各位杀洋人之心日久,我知道你们心已发痒、技已难耐。今日时间刚刚好,万万切记,待会儿,只要成队的敌人进入射程,大伙儿要用最快的速度打光你们囊中的子弹。你们是神枪手,更是义和拳,打光子弹后,用刀!”韩金镛策马,在众神枪手身边缓步行进,持续高声喊着,“都给我记住,我们义和拳用枪本是新技,用刀用剑则无出其右,你我之技,令官军自惭,令乡勇形秽。这一战,要用尽全部所能,彰显义和拳的决心,让洋人胆寒。再提起我们义和拳,他们要浑身发抖!”
“好……是……”经历了之前的炮火覆盖,拳民本已谈虎色变,但此刻,经韩金镛的动员,却又略微恢复了刚勇。
炮火已停,大家望着身边的残肢断臂,望着沼泽池水被鲜血染红,血流成河,心中的恐惧被愤怒压制,终于生出了同仇敌忾的决心。
整齐的脚步声,从远处渐渐的传来。
韩金镛手搭凉棚,往远处望去,却见,身着各色军服的联军,已经按照国别的排布,分四面八方,向拳民的前线涌来。这伙子洋人,步子虽然走得不快,但整齐划一,战术战法一看就是事先经历了精心的商议。
“他们有备而来,这一战我们怎么打?”张德成催马前行,也是手搭凉棚向远方看了看,只看了一眼,便发现其中的端倪,他向韩金镛问道,“我们以什么计策应对之?”
“这一战,什么战术也不用讲。”韩金镛面沉似水,心中却抱着一团火,有些激动的说道,“我们的战术,就是为那些死去的兄弟报仇!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伙子洋人不是自称战场上的老手么?这一仗,咱要乱拳打死老师傅!”
张占魁、李存义,已经走到韩金镛身边。曹福地、张占彪、程三牛等人,携手揽腕赶来。
“诸位,今日一战,还要看我们的了!”韩金镛从战马上一跃而下,他带着众人,栖身于战壕之内。
韩金镛的手中,紧握着冰泉抢,身背后,依旧是那把熟悉的“僧王刀”。
目光如炬,韩金镛怒视着远方。
近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