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终究不是那般绝情之人,他若真想就此断绝阿沅仕途,方才就会那样做。”
“所以,三哥还是手下留情了?”
“这两个月我又不在长安,怎么都是见不到的……”玉真公主说着冷哼了一声,“不过别的不说,内飞龙兵可真是严格得紧,今日在宅门口,竟然连我都敢拦。这到底是三哥的命令,还是冯神威或静忠下的令?”
宁王轻咳了两声:“如果我说,是阿沅之令,你可相信?”
玉真公主转眸看了一眼卧榻上安静的睡颜,轻声道:“她什么时候下的命令?”
“你应该问我的是,她什么时候更改了命令。”见玉真公主不解,宁王娓娓道来,“起初三郎派遣内飞龙兵镇守阿沅的宅院,为的便是内飞龙兵对阿沅绝对忠诚。别说他们只负责守卫和谢客,就算他们进来看到或知道了什么,也绝对不会说出去。这样的一队兵力,怎么会在阿沅‘卧病’之时,就转而听从冯神威和静忠之命?三郎曾经的命令,也不过是比守卫与谢客多了一条‘勿让阿沅出宅’罢了。”
“阿沅就是在那时发觉了三哥的命令,然后予以更改?一队如此军纪严明的兵力,对阿沅竟然比对天子还要忠诚,还让三哥发现了……此事别人知道么?”
宁王明白玉真公主的意思,摇了摇头:“旁观者尚未得知。他们看到的是阿沅卧病,三郎十分关心在乎,恨不得夜夜长在萧宅,阿沅尚未康复就要回到三郎身边侍奉,结果被三郎赶回了家。”
“倒阴差阳错,成全了阿沅的君臣情深。”
“至于内飞龙兵一事,阿沅当时别无他法,只能让三郎发现,三郎当时虽有所感,却还顾不上这个。”
“所以大哥的意思是,阿沅有能力自保,无论于公也好于私也罢,三哥都不会轻易动她。毕竟阿沅对他的忠诚,是其他所有人都没有的。”
“或许更应该称之为‘忠贞’。只要阿沅对三郎一日不变,三郎就一日不会放弃她这个臣子。”见气氛愈发沉重,宁王温和一笑。
宁王没有再答,而是道:“阿沅才刚苏醒,云娘的丧事,你多费心。”
“那是自然,我与云娘毕竟交心一场。”玉真公主忍不住眼圈一红,“可惜了云娘……”
宁王看向了卧榻上的萧江沅,发现她虽闭着眼,眼角却流下了一滴眼泪。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她落泪——原来她也是会哭的。
吕云娘的死,竟让她彻底落入红尘里,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知道她没有睡着,也知道方才的话,她都听到了。
他并不觉得她会因此而动摇,但他想,有些事她总该知道。
或许他是多此一举了,她并不需要他的点拨,一切便能了然于心。他也不过是想无愧于心罢了,毕竟他再如何理解她,也是这世间的一介俗人,终究为亲情所裹挟。
他这一生,都是如此。
离开了萧宅之后不久,宁王便病倒了。
在李隆基的同辈兄弟之中,只有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邠王李守礼和宁王李宪还活着了。他们比李隆基还要大上几岁,即便医师诊断出宁王暂无大碍,李隆基却还是忧心不已,时常登门。
年纪大了,三弟却反倒如儿时一般粘人,宁王哭笑不得,一时留也不是,赶走也不是,便只得道:“三郎倒不如赶紧把那首非同一般的曲子谱好,为兄等了多年,实在是想完整地听上一场。”
宁王这话半真半假,李隆基却坚信了,当即便回到兴庆宫闭关起来。
与此同时,吕云娘的丧礼在萧江沅的授意下大肆操办,极尽哀荣。
她迫使自己尽快好起来,将这一切事宜从玉真公主的手中接了过来。
她已经足有两个月没有出现在人前了。满朝文武起初还不觉得如何,近日见李隆基已有半个月没有登萧宅的门,猜测便多了起来。有的说她病得不轻,有的说她失了天子宠信。
还是李林甫最先抵达萧宅拜祭之后,群臣才陆续登门。前头的几位,见袁思艺与冯神威恭恭敬敬立在萧江沅身侧,右监门卫的副将还打算亲自为吕夫人抬棺,当即便明白了什么。此后不过两日,前来送礼拜祭的队伍就从萧宅门口延伸出了三里。
众人只道吕夫人是为了照顾萧江沅的病体,操劳过度而染病。如今萧江沅病愈,吕夫人却去了,真真是天不怜见有情人。
直到吕云娘下葬的前夜,李隆基才微服抵达了萧宅。
此刻内飞龙兵都已撤离,白日里登门的贵客也都归家,就连玉真公主都回了自己的道观,整座宅子里,除了静忠、韩四和几个洒扫的小厮都在各自的屋内,便只剩下萧江沅和李隆基二人。
灵堂里烛火明亮。萧江沅一身麻衣,向李隆基郑重跪拜,却听李隆基淡淡地道:
“我只是对云娘有愧,不为别的。”
“是。”
“待丧仪结束,你便尽快回来。那些奏疏还是要过一遍你的眼,这段时日尽数交给李十郎,我终究不能全然放心。”
“臣遵旨。”
李隆基便再无话了。
他们交谈的语气竟然稀松平常。
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其实早在首个登门之时,李林甫就已经与萧江沅说好,只待她归来,一切便仍如旧日故事。
不过,她倒是可以暂且对李林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别太过分。
至于静忠,直到四个月后,他才痊愈,却已不能再像常人一般走路了。
他的腿有些瘸了,虽然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的身体,这残疾却仍是显而易见。
萧江沅只看了一眼,便道:“内侍省已在东宫设立官署,从今以后,你便在东宫,从最底层重新做起。明日我会派人送你过去,若有行李,今晚记得收拾。”
话甫一说完,她便转身离开,便听静忠急急地唤:
“师父!”
她脚步一顿:“从今往后,我不再是你的师父。”
她走得甚是决绝,所以没能看到静忠望着自己的背影时,眼神有多复杂,目光又有多灼烈。她亦没有听到,静忠低沉地开口,嗓子仿佛被什么撕裂:
“你从不知道,你轻如鸿毛地说出口,对我来说,却是重如泰山。但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听你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