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夫人在宫中一住就是三天。
“我做了娘娘最爱吃的桂花酿,娘娘用点吧。别气坏了身子,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桂花酿勾起了皇后儿时的记忆,现在她没孩子傍身,家是她最后的依靠,用完桂花酿皇后也做好了决定。
“额娘放心,我会把富察家放在第一位的。”
富察夫人欣慰的拉着女儿手,她就知道女儿永远是最贴心的,从来不会让自己难做。
“跟皇上一时置气那是夫妻情趣,可一辈子置气只会让夫妻感情生分,娘娘得不偿失不划算。”
皇后心中冷笑,她跟皇帝之间早已经不复从前了,不过皇帝到底还是念旧的人。
这一次皇后心里的话没有说出口告诉自己的亲娘。
富察夫人开始说进宫的第二个目的,“娘娘虽然失去了二阿哥,可皇上还有很多的皇子,这些皇子却都不是嫡子。”她这是让女儿想办法为皇上开枝散叶生一个嫡子出来。
皇子再多也不如一个正儿八经正宫皇后肚子里出来的嫡子重要。
“额娘,太医说了我的身子现在不适合有孩子。”可这番话并不能打动富察夫人。
“这些人都是吃白饭的不成?这点事都办不好,娘娘别灰心咱们富察家一定会想办法帮娘娘的。”这次入宫她是试探皇后的心意,下一次入宫就会带着药献给皇后。
承乾宫也没有闲着。
“永珹醒醒。”实在担心永珹,娴妃半夜守在永珹身边,果然孩子晚上被梦魇。
“母妃?母妃不要丢下珹儿。”永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梦见自己被母妃放弃。他梦见母妃有了自己的十二阿哥,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以后不管他在武功上多么努力多么听夫子的话,母妃都再也没有多看他一眼。
他真的很担心,从此以后他只是皇上的四阿哥永珹而不是母妃的珹儿。
永珹没有开口说他惊慌失措的究竟是什么,娴妃也没有逼问,她只想让孩子好好的。
“别怕,母妃在,母妃一直都在的。”永珹紧紧拽着娴妃的衣袖,哪怕被娴妃哄着也没有松开手。
莲心想陪着娴妃守夜被娴妃劝走了,就像从前守着永珹一样,但心境大不同。从前她为了在狗皇帝面前表忠心,但这次她是以母妃的身份守护自己的儿子。
“母妃。”孩子低低的叫了一声,熟睡中的人听不见的声音,却带着遣眷。
永珹醒来时娴妃那个时候还没有醒他就那么静静的看着熟睡中的女人。“这样的母妃,真的会因为有自己的儿子就舍弃我么?”
永珹自己问自己,他有什么能让娴贵妃看重的?
等娴妃睡醒不知道怎么面对娴妃的永珹又装睡。
在永珹的床头将就一晚,娴妃的眼睛就黑了一圈,人没有睡好看起来憔悴不已,娴妃却不在意。
“主子,您去梳妆吧,这样不太好。”荷蕊还想再劝,娴妃打住了。
“你收着四阿哥,我先去梳洗,本宫这样确实不好让珹儿看见不成样子。”
等娴妃梳洗完永珹已经在明堂等着,荷蕊陪着四阿哥想说着趣事都四阿哥开心,永珹却不配合。
看见娴妃来了没有问候,他就那么一个人默默的动筷子开吃。
从前热热闹闹的明堂现在冷冷清清。
荷蕊还想说些什么娴妃冲着她摇头,母子俩这顿饭吃的悄无声息,过分安静。
接连几天,永珹像是有意躲着娴妃,下学就回了自己的小院,直到吃饭时候才会踏出书房,莲心荷蕊看在眼中心里着急,娴妃却像个没事儿人,该吃吃该喝喝,还有心情去御花园逗狗。
跟在四阿哥身边的乳娘娴妃还是换了一个,奴才不能左右主子但该及时劝谏的时候不能劝谏主子也是失职。
“回四阿哥的话,娘娘吩咐了四阿哥倘若想要找娘娘,娘娘一直都在明堂等四阿哥。”别的话乳娘再也不肯多说,有了前任的教训承乾宫当差的都知道要做好本分。
“谁要去找她,我只不过是问一问,话多。”永珹绝对不会承认,刚刚那番话他听了后心中是高兴的。
好像他这样的行为能安慰自己,至少证明母妃不管他做了什么都是那个母妃,不会像梦中那样弃他不顾。
“四阿哥,娘娘请您去明堂。”荷蕊亲自请永珹,她很担心四阿哥因为跟主子闹别扭不去,但永珹心中非常高兴,本来还想拿乔一下可最终还是更想母妃。
“荷蕊姑姑。”走了一半永珹突然停下,荷蕊的心咯噔一下,四阿哥该不会半路反悔了吧。
“母妃,母妃最近还好么?”永珹一直都知道,娴妃总是每天半夜到他身边陪着,他虽然睡得很早,可还能感受到娴妃逗留了一段时间。
他为自己之前的别扭后悔,他不应该那样对母妃的,很早的时候他就后悔了,可永珹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见母妃冲着自己笑就觉得特别委屈。
他觉得母妃应该抱着他哄一哄的,可母妃没有。
“娘娘一直都很挂念四阿哥,奴婢斗胆多嘴说几句,虽然不知道娘娘跟四阿哥发生了什么,但奴婢能看得出来娘娘最重视的人一定是四阿哥。”
永珹能感受到他知道荷蕊说的是真的,母妃对他如何他不是不知道,可心中的别扭就是过不去。
狠狠的深呼吸几次,永珹告诉自己他应该长大保护母妃,而不是还让母妃为自己担忧。
他只是一时间无法接受母妃可能会抛弃自己而已,那个梦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他一直都瞒的好好的直到误闯明堂。
“珹儿来,这是你舅舅派人的送进宫的。”娴妃再一次把弘昼的功劳毫无悬念的安插在了自家大哥头上。
就算人在西北,弘昼也有办法在剿匪的情况下派人去找西北最好的特产送往京城。
“这些精巧的陶器珹儿看看,有没有喜欢的。”陶俑没什么特别的,弘昼送进承乾宫的陶俑却别有用心,色彩特别的斑斓还有河西走廊特有的飞天特色。
为了跟娴妃通信,弘昼也是煞费苦心。
可惜娴妃只是看了信却不打算回信,弘昼的亲笔信写了他剿匪这段时间都干了什么,吃了什么,以及关于这批小陶俑的来历。
一封信被弘昼写出了半本书的厚度,娴妃心想只怕给皇帝的折子都没有这般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