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他的年龄估计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凰妃的大名鼎鼎是听说过,但是要说真的见过哪是一次都没有的。
都不了解事情原本真正的情况!
在场的人见过凰妃的估计只有裴云朗、洛逸轩还有多摩雄。
其中裴云朗是他们中与凰妃接触过最多的,可是现在最沉默的也是他。
他没有回答,洛逸轩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无言!
一场风浪即将来临。
现在外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凰妃等人已经明显的成了一派。
他们当中少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上官秋。
一开始原本说抓到温言笙的人是南苏皇帝,而现在却演变成皇帝死了,死的悄无声息连尸体都没见,皇后和太后也完全的无声,就连她们还有没有活着都让人疑惑。
更重要的问题是现在南苏的皇位岂不是空了?
裴云朗的太子之位没有被废,那他就是顺其自然理所应当的下一任皇帝。
但是就以现在的情形来看,这个明明是不需要多加思考的问题,变得非常的悬。
凰妃的突然出现,皇帝的突然死去,这其中要说是毫无关联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这皇宫已经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是他们所一点都未曾知道过的内情。
而别说一个月,就算只有一天都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堂上吴鸿雁与众多皇帝手下的大臣其乐融融,是除多摩将军以及左丞相之外,在近期一跃而起地位最高的人。
他成功从当时的阶下囚变成了现在的拥护者。
裴君笛自从跟随皇帝之后就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处境非常尴尬,现在还有一个二皇子裴功新,两个人加在一起的实权并没有吴鸿雁手里的多。
那两个人就像是永远都是配角一样,永远都无法变成主角。
裴君笛唯一的可利用价值就是用来对付裴玺承,而现在裴玺承与他割袍断义,他就变成了一个无用的棋子。
没有了裴玺承,他什么都不是,就连棋子都不是!
而另一个裴功新的作用是八族用来替代裴云朗所控制的一个新的傀儡罢了。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裴云朗!
悉知现在内情的多摩三人以及吴景初、归青冢、洛逸轩都一同看向他。
裴云朗现在的身份地位有些奇妙。
在以前他还被李公公控制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他们早就安排好选定好的棋子,现在登基根本就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在温言笙解除了他身上的巫术后,李公公控制不了他,想用二皇子当做替代品,但是目前太子裴云朗都还好好的并没有被废除,在天下人眼里只认太子并不认二皇子。
如果想要统御南苏的朝纲,关键还是在裴云朗的身上。
二皇子虽然有实力,但是与裴云朗以及裴玺承相比根本没有比的可能性,他上位的可能性不大。
或许是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就让人无处可去了,所以才会贸然让八族提前一步占领了皇宫,虽然是一招险棋,但是出其不意也是一招,现在的皇宫里几乎听不到任何人传出来一点风声。
估计要不就是全死了,要不就是全被控制了。
可以说现在的南苏已经彻底沦陷!
裴云朗登基是理所应当,但是现在的他一旦登基,皇宫所有人都是巫人和血人,他再次被控制的可能性非常大,到时候岂不是又要重蹈覆辙!
裴云朗是关键,当然裴玺承也是。
裴云朗想要平安无事的登基,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帮他的人只有裴玺承。
而现在难就难在,凰妃的出现。
凰妃出现的几乎是一个根本不合乎常理的事,一个王炸直接将整个牌局打得措手不及。
凰妃的出现会给裴玺承带来什么变化呢?
那么多的问题越想越乱,而现在那个中心人物已经好久都没有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出现过了。
世人都说红颜祸水,但是一个男人除了红颜外还有什么值得他们不顾一切的呢?
一时间竟同时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让人感到沉重压迫却又无能为力。
不知道温言笙到底有没有醒来?
她一日不醒,裴玺承一日不像人,所有的事就会一直摆在一边无人能及。
虽然这样不太好,但是现在温言笙必须快点醒来,只有她醒了,裴玺承才算是活过来,也才能应对现在发生的那么多事。
他们盼着,盼温言笙醒来,盼裴玺承主持公道。
这一等就等了一天一夜,期间不时传来由不同的人带来的口信:凰妃约邪王进宫一聚。
凰妃锲而不舍,一定要跟裴玺承单独会面聊一聊。
为此不惜联系到洛逸轩和裴云朗两个人,想要他们出面劝说一下,到最后几乎将裴玺承身边的人都找了一遍。
南苏皇帝的死已成定局,但是就目前为止,朝中各位达官大臣以及贵族官吏几乎一个都没有被邀进宫,裴玺承是唯一的一个。
这不免的让人心中有些小九九,裴云朗和裴功新还年轻,背后的势力完全无法跟邪王相比,再加上现在凰妃的出现,这不免让人猜测,南苏的皇位恐怕是要落到当年真正的主人手里。
毕竟至今为止太后都没有一点动静,皇后也没声了。
邪王可能成为南苏下一任君王的事很快就成为一个所有人心照不宣的事实。
除了他,其他人都没有资格。
从前站队的人这几日都快要将邪王府的大门踏平了,有的官阶低的一直等着邪王府门外,将那一条街堵得是水泄不通。
大家都想要巴结邪王,以前不敢虽然现在也不敢,但是如果现在退缩就真的没有后路了。
另一方面,裴功新和裴君笛两个人似乎都不甘心这已成定局的事。
二人在背地里动了些手脚。
邪王当众在刑场上带走邪王妃的事被他们添油加醋的大肆宣扬。
“妖女”这两个字已经深深的跟温言笙联系在一起,百口莫辩纵使是嘴巴说破了都不会有人愿意相信。
他们看中的就是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