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戚家军大捷
绿le芭蕉2020-05-14 10:252,818

  京都,戚裴仁下朝后,没作丝毫停留,急匆匆地往戚王府赶去,一进府,便把戚云熹叫进了书房议事。

  “父亲,可是大哥有消息了?”

  虽戚云熹不喜欢母妃林如月,但他和戚云宏关系不错,当初,他跟着芸娘生活在朔州,每年里,除了父亲之外,唯一来看他的人,便只有戚云宏了。

  所以对于崇西城边境的战事,戚云熹时刻都在关注着。

  戚裴仁的脸上带着控制不住的喜色,“没错,刚刚传来消息,桐梓关大捷,宏儿在元日节当晚,带着戚家军突袭了孟军,没反应过来的孟军仓皇败退,已经滚回老窝去了,同时,被孟军占领的失地也全部收复。”

  这真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戚云熹看来,有了大哥的战功,戚家在朝中便有了根基,至少不会再像无根的浮萍一般。

  “太好了,不知大哥何日班师回朝?我要和大哥喝庆功酒,可惜父亲把熹儿早早叫了回来,不能和大哥一起上阵杀敌,也是憾事。”

  戚裴仁的脸色却逐渐暗淡了下去,“这还要听候陛下的旨意,但也指日可待了。”说到这里,戚裴仁的话锋一转,“不过熹儿,宏儿的这杯庆功酒你怕是喝不到了。”

  “父亲,熹儿是要出发去崇西城了么?”

  “没错,你也该出发了。”

  戚裴仁不无担心,“熹儿,此行任务艰巨,你要面对的,不光有名枪,还有暗箭,记得诸事小心,为父已经安排好了,你以商人的身份进入崇西城,暗中展开调查,此事除了我和当今圣上,无人知晓,过去之后,凡事便只有靠你自己。”

  “一切都需见机行事。”

  戚裴仁把一份圣旨交给了戚云熹,“这是圣上下的一道密旨,务必收好了,关键时刻方可拿出来,可保你性命无虞。”

  戚云熹带着询问,“父亲大人,孩儿可否即刻出发,指不定还能和返程的大哥碰上一面?”

  “不可,为了你的安全,你此去的动向,谁也不能说,包括你大哥,不然为父也不用如此处心积虑早早便把你召回了。”

  看来,此去的任务,比戚云熹想象的更为严重,同时,通过最近段时间,他私底下的暗中调查,发现京都也是暗流涌动。

  “孩子可否把芸娘带上?从小,熹儿便和芸娘相依为命,我不想她留在府中,正好,她跟着前往,也能掩饰身份。”

  戚裴仁点了点头,第二日,戚云熹便带着芸娘和莫荀悄悄出发了,对戚王府的人声称,因戚云熹无法适应京都的生活,打算回朔州城。

  出发前,没想林如月竟然守在了门口,一副慈母的模样。

  “我说熹儿,你这才回来多长时间,怎就要离开,不知道的人,反倒还以为是我这做母亲的容不下你。”

  戚云熹见不得林如月这假惺惺的模样,但把所有的不满都深藏于心,“母妃此话严重了,熹儿只是习惯了朔州城的生活,若母妃需要,熹儿可随时回京,孝顺母妃大人。”

  林如月一声冷哼,“如此甚好。”

  这时,年仅十岁的戚云舒挣脱了母亲滕夫人之手,冲过来抱着戚云熹不让他走,“熹哥哥,你留下来好不好,舒儿想熹哥哥留下来。”

  戚云熹也为之动容,蹲下来一点点抹去云舒脸上的泪,“云舒乖,熹哥哥会回来看你的,记住了,哥哥走后,一定要听母亲的话,不许闯祸。”

  林如月见不得两人这模样,冲着不远处的滕夫人发火,“这小孩子不懂事,难道这大人也一样不懂事么,还不把这孩子拉走。”

  滕夫人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答应着,把戚云舒抱了过来,戚云熹再次回头看了看沉默的父亲,他眼底复杂,带着无尽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带着坚定。

  让这孩子一人承担起圣上交予戚家的重任,也是为难他了。

  但是,他戚裴仁不是懦夫,既然做了他戚家的孩子,也同样得顶天立地。

  隐忍了十几年,如今,也到了他戚裴仁反击的时候了,这些年来的韬光养晦,他一直等的就是新帝登基的那一天,终于是让他等到了。

  ……

  从京都城出发,戚云熹走得并不快,加上带着芸娘的缘故,时常走走停停,莫荀对戚王爷的安排万分不解。

  “公子,王爷到底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去崇西城,为何却让我们孤身前往?就像是游山玩水一般,也不急着赶路?”

  “不急,父亲自有安排,去早了,反倒不好,不过,天阳教的人,倒是可以提前进入崇西城了。”

  这些年来,莫天时常出去云游,早就没怎么管理教中事务,莫荀接任了天阳教教主的位置,当时父亲给他下的命令,便是天阳教全力协助二公子。

  “公子放心,莫荀早就安排好了。”

  “我让你打听戚家军的消息,打听得如何了?”

  东梁国自开国皇帝建都之后,便把历代沿用已久的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戚家军当年,一直是由戚王掌管的京都护卫军,战乱之时到边境抗敌。

  可是自从出了韩风门的韩啸卧底进戚家军,在大军帐前刺杀戚裴仁,戚裴仁被弹劾通敌被查之后,先帝便又把戚家军从府兵制改回了募兵制。

  从此兵将分离,戚裴仁被软禁在京都,戚家军所有军士全部流放到南方奉州城种地。

  这次孟军来犯,重新招募了曾经的戚家军迎敌,戚裴仁便一直向皇上进言,希望圣上把兵役制度改回募兵制,这样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近些年来,各国之间的战乱实在是太过频繁了,不光是孟国对东梁国虎视眈眈,周边几个国家之间,都时有战事发生。

  所以,虽然知道希望渺茫,戚云熹一直盼着,皇上能采用了父亲的建议,改回募兵制。

  “公子,得到消息,宏将军还驻守在崇西城边境,等候朝廷的圣旨。”

  戚云熹点了点头,”明白了,莫荀,我们把速度再放慢一些。”

  ……

  边境桐梓关。

  戚云宏盛装以待,等候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武大将军戚云宏平定孟军有功,举国同庆,朕甚喜之,命即刻回京复命。原戚家军将士回原籍,垦地待命,不得集结,若违者,严惩。”

  终究,皇上还是怕戚家拥兵自重,未采取戚裴仁提出的募兵制,实行了兵将分离。

  戚云宏单独把司中廷叫到了军帐之中。

  “将军,叫末将前来所为何事?”

  戚云宏重重叹了口气。

  “将军,虽军士们都回了原籍,但是很多都是我们戚家军的老部下,和末将一样,原籍就在南方的奉州城,有末将在,戚家军的士气就不会散,请务必转告老将军,请他放心。”

  戚云宏的眼底隐隐有了泪,“我会转告父亲大人的,三日后,我便带着亲兵回京都了,司都尉一路顺风。”

  司中廷抱拳,“宏将军保重。”

  走出戚云宏的大帐,秦正却急匆匆找到了他,“老师,京都来人了。”

  司中廷心头不由得一紧,“快,赶快带我去。”

  帐内,一黑衣人在等着他,话并不多,直接开门见山,“司都尉,老将军密令,看完后请立刻焚毁,再下就先告辞了。”

  一来一往,就如一阵风一般,黑影迅速隐没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人知道他来过。

  司中廷展开密函,脸色越来越凝重,“苍天有眼,老将军,你终于反击了。”

  他回头看向了秦正,深色凝重。

  “秦正听命,从军中挑十几名亲信,你和他们一起,留在崇西城。”

  秦正跪下接命,“老师,那您呢?”

  司中廷坐了下来,开始写秦正和那十几名亲信的战亡报告,这些都将交到地方户籍,从此,军籍中再无他们的名字。

  “我依然回奉州。”

继续阅读:第二十九章:离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农门枭女:王爷,来抓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