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八章 文韬武略
偶来尘世2020-09-29 23:163,050

  苏兆天资聪慧武经七书早已读透,他研究兵书战法,早晚练习刀、枪、剑、戟及弓马之术,又同武馆的弟子们一起,反复演练阵法。苏兆阅历丰富,知识渊博,以优异的成绩一举夺得武科第一名,成为钱塘苏氏第一位武状元。

  皇上任命苏兆为修武郎,即内殿崇班,入枢密使蔡大人麾下。官阶不高但直接听命于皇上,而且蔡大人负责军事要务,苏兆入了他的麾下,就是要打算重用的。

  苏兆的小跟班焦小公子也考中了,尽管名次靠后好歹也是个武举人了。这次考核一方面是看真本事,一方面也是为了各路势力的平衡,各路都选了两个,共选取了三十几人,所以焦小公子等于是侥幸考上的。

  焦小公子是京东路徐州漕帮老大焦家嫡出的老小,现在焦家的家主是他的大哥,因他是原家主老来得子,全家人都对他疼爱有加,以至于他只懂享乐,不肯吃苦。

  去年他跟着大哥进京办事,是他大哥挑唆他去穆衍的武馆踢馆的,没想到他把自己搭进去了,入了举贤堂门下不说,还成了苏兆的小跟班,事事都听苏兆的。

  徐州焦家的长拳也是很厉害的,否则焦家漕帮老大的位置怎么站的稳。

  这位焦小公子呢原本是家里管不了了,自家人又不舍得下狠心,下重手,干脆交给旁人帮着管教一番,也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出息,就是老实点,少惹是生非就行了。

  果然交给外人管教才好使,焦小公子改头换面了一般。

  焦小公子的大哥焦家主,对于这个不成器的小弟的变化,简直不可思议。焦小公子被任命为保义郎,即右班殿直,也是天子近臣,无上的荣耀啊。焦家上下一片欢腾,捐出不少银子造桥修路,造福百姓,积德行善,为此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漕帮与官府间的关系,看似对立,却又十分暧昧,从前高家一家独大,高家的子侄亲戚手也伸到漕帮里去了。后来高家大势已去,漕帮直接依附朝廷,谁也不得罪。京东路能够顺利的归顺朝廷,徐州焦家至少有一半的功劳。

  齐王的封地就在京东路,当初齐王派人暗杀蜀王,又反遭高太后暗杀,不过他反应机敏,提前跑到北狄去了,现在人还在北狄不敢回来。

  齐王即便跟北狄勾结也成不了气候,这个叛徒,他不回来,北上的时候一起灭了他,他要敢回来生死都是今上一句话的事儿。

  毫无悬念,苏兆再次刷新了百姓们的认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兆是第一个文武双状元。就如张恩源所说,苏兄,你的才情分我一成,我也不至于就是个秀才出身,好歹也能进一级。

  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苏兆再次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教育孩子的典范。

  这热闹当然传到了钱塘,但传不到清凉书院。苏山长依旧淡定的教授弟子,并不认为儿子有多大的作为,只是赶巧而已。但是,苏氏的弟子又多了一个选择,不仅可以参加文科举,以后也可以参加武科举。一时间,天顺王朝的武道精神,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开始逐渐往外冒。

  再次成为新科状元,苏兆宴请亲朋好友,喝了个烂醉。苏兆在京城有栋宅子,但他嫌冷清一直没有去住,一直赖在武馆里。现在他又有了官身,不能继续在武馆里了,就搬回了苏家的宅子。

  所有人都离席后,只有秦宣留下来照顾他这个义兄。太子薨逝的那段时间,苏兆经常过来开导他,现在苏兆有心事他自然也该开导一下苏兆。

  “义兄,我知道你的酒量,酒不醉人人自醉罢了。”秦宣端了下人送来的醒酒汤递给苏兆,“喝了这个能舒服点。”

  “臭小子,就你聪明,你就不能活得糊涂点。”苏兆咧嘴笑笑,一口气喝了整碗醒酒汤。

  苏兆以前就说过,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报效朝廷。他不想被困在京城,他想身穿戎装,驰骋疆场。秦宣觉得有些事情自己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义兄,有件事,我必须要先提醒你一下。”秦宣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知道皇上给你安排的差事你可能不太满意,你志在军中,想为天顺开疆扩土,保卫天顺子民。但那也需要一个机会是吧。”

  苏兆看着秦宣说道:“小弟,你想说什么就直说,跟哥哥我就不用拐弯抹角了吧。”

  秦宣笑笑:“当然瞒不过义兄,明日皇上可能会给你另外再安排一份差事,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肯定不是你喜欢的。”

  去年崔相爷劝苏兆进宫给晋王当侍读,苏兆不想当京官的长篇大论,将脾气一向和善的崔相爷都气得语塞。

  “京官可不是这么好当的。要么你才高八斗、术业专攻,有大格局、大智慧,控得了全局、抓得了细节,话一出口就让人知道你满腹经纶,不得不服。

  要么你深悟官场浮沉的经验,玩得了八面玲珑、巧舌如簧,左右逢源,让人无处找你的绊子。

  要么你背靠大树好乘凉,身后靠山亿年不倒,保得了你千秋万代,任你怎么无所顾忌地使劲儿作,或者单纯善良地无所不说,依旧毫无风险。

  当官要么靠自己要么靠别人,而这个别人也得你好好地孝敬,孝敬不到位,这个别人照样给你捅刀子,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说不准就因为年轻,刚顶上的乌纱帽就被人掀了,还顺道牵出了你乌纱帽的来路,牵扯上不相干的人。”苏兆当时说的可是理直气壮啊。

  眼前苏兆面无表情,正在考虑事情一样,没有接话。秦宣接着说道:“义兄,不管皇上安排你做什么,你都先接下……”

  “你就这么信不过我啊。”苏兆挑眉道,“难不成找你眼里,哥哥我还跟小孩子一样,一不高兴就拔腿走人啊。”虽然以前他就这样干过,但他就不想承认,“你哥哥我可不是那种人,皇上的面子我都不给,岂不是自寻死路。”

  “我只是想告诉义兄,先忍一时,可能很快就会有一个机会,能够让义兄大展身手。”秦宣意味深长地说道。

  苏兆不愿卷入政治漩涡中,对他来说,离开京城,离开的是束缚,是牢笼,回归的则是他的本性,过上的是他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所以秦宣劝他先忍一忍。

  “放心吧,哥哥我现在绝对低得下头,沉得住气,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看得透人,想得开事。”苏兆没正形的拍了拍秦宣的肩膀,“小公爷,日后哥哥要靠你罩着了。”

  果不其然,第二日皇上就在议政殿召见了苏兆。苏兆一身紫色的官服风流倜傥,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皇上看着神采奕奕的年轻人笑了笑让他平身,又正色道:“苏兆,朕有一要事想要你去做。历代帝王治理国家,都有其不同的手段和政策。但是其关键内容是一样的,无非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内部稳定和外部安定的问题。

  朕愿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治国,朕命你单独编撰一本史书,以政治、军事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王治乱、成败、振兴,做为治国之鉴。”

  饶是苏兆有秦宣的提点,早有心理准备,还是被惊了一下,那是翰林国史院该干的事情,他现在是一个武将,武将!本就不想待在宫里,要是接了这个差事,等于直接就拘在宫里出不去了。

  苏兆平静地回道:“皇上想要编撰历代史实纪要,历史浩瀚,臣一介武夫,不敢当此重任啊,请皇上三思。”

  皇上不以为然呵呵笑着:“旁人推辞也就罢了,你可是钱塘苏家的弟子,文武双状元,博古通今,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只有你最合适啊,朕觉得此事对你有益无害,是不是啊年轻人。”

  皇上这样问,不是也得是啊。

  苏兆本想再找个理由推辞,但想起秦宣跟他说过的话,让他忍一时,找机会再成就自己的梦想。他了解秦宣,秦宣绝不会无的放矢,他既这样说,心里肯定是有了计较,不如就等等看吧。

  “微臣遵命。”苏兆不情愿的先接下了差事,日后再做打算。

  皇上见他唯命是从,心中甚是畅快,当即就给他专门安排了殿宇,专供他使用,还给他派了两个去年开恩科录用的新人打下手。

  其实苏兆一直在想,秦宣所说的那个机会是什么,现在四方蛮夷都没有大的动静,只有幽云还在北狄的铁骑下,难道是要收复幽云吗?那这可是个极大的任务啊,跟北狄要打的绝对是一场硬仗。

  于是,苏兆对有关北狄的事情,不自觉的就开始上心起来。他还记得从去年秦知忍和穆衍他们就在查,京城有没有北狄的奸细,到现在都没有查出眉目,他要不要也帮他们查一查。苏兆心中有了目标,干劲十足,对于皇上交给他的任务也就认真对待了。

继续阅读:第两百四十九章 逼宫失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为王爷的白月光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