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眼里一片深谙,“你确定你的人只派出去过一批?刚刚那批刺杀的刺客确定不是你派出去的?”
李承奉想到这个事情就懊恼,那玉佩就是自己亲自派出去的人身上才掉下来的,“母妃,我拿我的项上人头做担保,第二批刺客儿子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啊。”
听到自己的儿子这么一说,德妃差不多心里也有了数,想必第一次就已经被他们抓到了什么证据,并且已经上交给了皇上。
很有可能第二次刺杀就是他们贼喊捉贼,原因只有一个,那一定就是因为皇上没有什么举动,对方着急了。
德妃眯上了眼睛,嘴角勾着脸上却是阴狠至极的样子,“既然是他们先不仁,那就休怪我们不义了。”
随后德妃叫来了自己手底下最信得过的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在她身边身边潜伏多年,实则是她带过来的暗卫,虽然武功造诣一般,但论起办事妥帖德妃还是只信任这一个人。
“你去伪造一些证据,然后悄悄塞到李承基的营帐里面去,切记一定要偷了李承基的印章在上面盖上印,最好是能收买一个李承基身边的人。”德妃娘娘叮嘱。
这太监掀开营帐的帘子,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溜溜了出去。
早上因为一方拼死搏命,李承基“受了重伤”,此刻外面有人高呼刺客,为了装的像一点,他也就没有起来。
床上藏了一把匕首用来以防万一,不过好在很快刺客就被抓住了,李承基继续闭上眼睛,刚准备睡觉,便透过营帐,看到了外面来来回回徘徊的人影。
李承基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只见这个人影转到营帐的帘子处,鬼鬼祟祟的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李承基不动声色的微微起身,透过屏风看出这个身影大约是个太监的样子,为了不打草惊蛇,李承基依旧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仔细的注意这太监的动静。
这太监来来回回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但始终没有走进屏风后面,李承基也放心了一些,便眯着眼睛偷看。
这太监在他平日里处理公文的桌子上面逗留一会儿,好像是在翻着什么东西,一会儿又听见抽屉的响声,忙活了好半天,最终一切归于平静,这太监又光明正大的从门口走了出去。
确定屋里没有其他人以后,李承基这才从床上爬起来,在那个太监所有翻过的地方仔细查看,这才发现这太监原来是动了自己的印章。
除此之外,自己批阅的那些公文里面还夹杂着一些信件,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谁做的好事。
李承基打了个响指,对着空气淡淡的说道,“叫那个贼人给我抓来。”下一秒,门帘微动,李承基意味深长地看着那些信件。
没过多久,护卫便捆着一个太监扔到了自己营帐的地上,“太子殿下,刚刚就是这个人在鬼鬼祟祟。”
李承基居高临下的打量着这个太监,这个太监是他宫里的,“刚刚进我这里是要做什么?我劝你一五一十的交代,否则等我将你投入天牢,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这个太监被抓的时候就提心吊胆,此刻更是不经吓,哭着跪在地上,“太子殿下饶命,小人也是受人指使,都是德妃娘娘!”
李承基握拳,又是这个女人,想必这个事情和李承奉也脱不了关系,“到底怎么回事给我说清楚。”
经不住这样的威严,太监只好慢慢说来,“德妃娘娘贴身伺候的太监找到奴才,给奴才塞了些银子,想让奴才偷来太子的印章,在这些信件上面盖章,然后再搜一些太子的信物送去。”
这人被吓得身下湿了大片,李承基嫌弃的看了两眼,这才将一边的信件拆开,里面的内容都是和鹰银卫有关。
“这两人真是好算计,居然打算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我的头上?”李承基气愤,握着信件的手紧紧攥成一团。
“太子殿下,咱们现在该怎么办?”一边的暗卫问道。
李承基撇了一眼地上跪着的人,“这些事情我就当不知道,你要愿意戴罪立功,就得替本宫办件事情。”
这个人本来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既然还有转换的余地,这么一对比,之前收的那些银子便算不得什么了。
想到这里,这人立刻狗腿的磕头道谢,“多谢太子殿下不杀之恩,太子殿下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
李承基只是略微思索了片刻,便蹲下身子对着这人认真的说道,“你且当做没有发生这个事,将你收来的那些东西全都送去,另外我再写一封信给你,你也带去,做完这一切你得回来,等我有危难的时候你得当做人证。”
“这……”这人有些犹豫,毕竟另一边是德妃娘娘。
李承基露出了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嗯?不愿意?不愿意也没关系,那就将你投到天牢,折磨到你愿意为止。”
宫里那些刑罚这人也没少见,想到那些皮开肉绽的场面,立刻打了个寒战,“不,太子殿下,小人愿意作证,以报太子不杀之恩。”
得到了他的答应,李承基立刻提笔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回去,就说是他翻找印章的时候无意中找到的。
写完信让这人带走,李承基便睡不着了,稳稳地坐在营帐之内。
另一边李承奉本来只不过想栽赃,没想到竟然得了这样的意外之喜,信上的内容是足以让李承基掉脑袋,一时兴奋,都没来得及细看,便匆匆拿着信件去了皇上那里。
果然没过多久,李承基在自己的房间里就等到了皇上的传唤,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上官荨居然也被传唤了过来。
“父皇,之前我就觉得大哥有点不对劲,但是没有切实的证据,儿臣只好安排一人去调查,最后就发现了这些东西。”
李承奉脸上带着得意的笑,面前放的正是李承基让那太监刻意带出去的信,还有那些刚刚他所谓的戴斌搜查得来的信件。
皇上目光深邃地盯着李承奉,一边从他手里接过这些信一封一封的打开。
皇上的脸色随着这些信件越来越难看,上官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此刻正是提心吊胆的站在一边,替李承基担忧。
“这些信都是真的?”皇上不敢置信,只能转身去问李承基,但他心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
每一封信上都有太子的印章,这印章都是独有的,太子是有义务好好保存的,别说丢失了,就是磕了,碰了也是要报备的。
李承基没有开口说话,现在还不是他开口的好时机,可是一边的皇上却并不这么想。
见到李承基不开口,李承奉心里更是得意,皇上心里的猜忌不免也更深了几分。
“太子有什么要解释的吗?”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做出这样的事,皇上又问了一遍。
李承基缓缓摇了摇头,“父皇,儿臣没有什么可辩驳的,那些刺客的事情儿臣不知道。”
皇上的语气陡然拔高了几分,“不知道?证据都在这里,你一句不知道,就想打发了朕?”
听到这里上官荨终于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必李承基这次一定是被诬陷了,心焦不已的上官荨立刻上前跪了下来,“皇上,事有蹊跷,请皇上明辨是非。”
皇上微微侧头瞪了一眼上官荨,“明辨是非?你的意思是说现在的朕已经昏庸到连事情的真相都查不出来了?”
上官荨赶紧恭敬的低下了头,“不敢,臣女只是不忍心看到皇上和太子父子离心,也不忍心看到太子平白无故蒙受不白之屈。”
皇上怒斥道,“说起来我倒是忘了,那天预测你是和太子在一起的,你此刻又这么着急的替他说话,难不成这个事情和你也有关系?”
上官荨急忙磕头,生怕皇上因为猜忌再加上自己说的话到时候更加怪罪李承基。
“皇上……”上官荨还准备再说些什么,只是这时一只温暖有力的大手拉住了上官荨。
回头望去的时候,李承基不动声色地对着她摇了摇头,上官荨会意,这个意思是让她不要轻举妄动,聪明如上官荨,难不成李承基是有了自己的打算?
有了这个想法,上官荨也不再着急替李承基辩解,低垂着头,乖乖地跪在地上。
“太子殿下,这信件里的内容,每一封都是死罪,父皇宽宏大量,你若真有什么事,早点坦白父皇也会宽大处理。”李承奉走上前开口说道。
若不是早就知道了他是什么样的人,看着他现在脸上忧心忡忡的样子,不知道的人真的要感叹兄弟情深。
李承基嘴角噙着淡淡的笑,语气波澜不惊,“怎么?皇弟这么说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认定了这个事情是我做的,逼着我认罪呢?”
被戳破了心思的李承奉有些心慌意乱的躲过了眼神,“皇兄你在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