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秋的面容有一丝的扭曲,在两个侍从的帮助下,很快就被“扶”到了马车前。在抬脚上去之时,李敏秋忽然扭头看向上官荨,希望从她脸上看出些许的惊恐与害怕。
但她注定是不可能看到的,上官荨早就知晓来到此处李敏秋见到她肯定不会死心。所有早就让人注意着她,有任何动作,第一时间拦下,保住她的安全。
上官荨还是比较了解李敏秋的,虽然她上一次失败了,一个月里没有任何的动作。但是咬人的狗不叫,上官荨相信她在离开上京前,一定会有动作。
欢送的队伍很快在城外的望亭止步,一只长长的红色队伍渐渐远离人群的视野。
上官荨叹了一口气,也松懈下来,准备回去。路过朱雀街,上官荨忽然改了主意,“车夫,转道,去丞相府。”
好久未曾见过母亲和远儿几人了,上官荨还是有些想念他们。上次出宫时,她也曾想到要回丞相府,但是却被李敏秋耽误。
刚进了府,萧淑婉就得到了消息,出来迎接上官荨。
母女二人在府中的荷花池相遇,萧淑婉握着上官荨的手,慈爱又心疼道:“又瘦了,我让厨房做点你喜欢吃的,今天多留一会儿?”
看着萧淑婉眼中的期待与希翼,上官荨想也没想的就点了头,“好,那我今天就多留一会儿,娘亲可不能嫌弃我。”
嫁入皇家,成为皇家人,外表看似风光,但是她们母女却极难相见。不像普通勋贵人家,出嫁的儿还能随时回娘家住住,看看。
两人坐在八仙桌前闲聊,忽然,萧淑婉面上透出着愁容来,“也不知道南方那里到底是什么情况,严不严重。”
上官荨第一次看到萧淑婉面上毫不掩饰的愁意,问道:“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萧淑婉知道,如果不把事情全部都告诉上官荨,她一定不会罢休,缠也会缠出来。直接爽快的告诉她,“听你父亲说,南方的倭寇,又来袭了。我这是担心真的打起仗,你外祖父又要上战场。”
倭寇?上官荨想了一下。前世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是由李承奉带兵出征,在她的帮助下,最后赢得了胜利。为他日后逼宫造反,增添了一丝的底气。
上官荨看着萧淑婉难掩忧愁的面庞,安慰道:“娘亲,您放心,外祖父年纪大了,即使倭寇在犯,也不会让他这一名老将出马的。”
萧淑婉还像小时那般摸了摸上官荨的发,忧愁减少,笑道:“你说的也对,再说还不一定会打仗呢,应该是我多心了。”
上官荨心中道,不是您多心了,您想的是对的,只不过打仗不是现在而已。
在丞相府叙旧,上官荨用完饭后,和萧淑婉依依不舍的告别。
刚回到东宫,上官荨还来不及坐下,就听到桃儿着急忙慌的声音,“太子妃娘娘,出事了!”
霞依给桃儿递杯水过去,拍了拍她的后背,为她匀气,“出什么事了,你慢点喝,没人跟你抢。”
桃儿咕嘟咕嘟灌下茶水,喘着大气道:“太子妃娘娘,二公主在出嫁的路上自尽了!”
上官荨瞳孔放大,显然也是被惊道:“桃儿,你说二公主自尽了?”
“是,刚传来的消息,奴婢第一时间知道后,就要禀报您了。”
上官荨有些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李敏秋嫁的这位忠齐侯,虽然远离上京。但是此人她见过,是个可靠的人。李敏秋嫁给他,不吃亏。
难道就是因为没有刺杀成功,所以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上官荨摇摇头,对此表示不能苟同。
只是可惜了忠齐侯,兴高采烈的尚了位公主。但是还没到封底,就在半路死掉了,还是自杀。
若是运作不好,忠齐侯一家,难逃被皇上厌弃的命运。
李敏秋之死,果然传到皇上的耳朵里,惹出了震怒。皇上虽然没怎么处罚忠齐侯,但是意思也什么明确。
很快,皇上就从李敏秋死亡的震怒中走出。无他,南方的倭寇来犯,前方战线吃紧。八百里加急,将前方战事传到后方。
收到战报之后,皇上一直愁眉不展。隔日,在早朝之时,皇上就将此事重重提出。
“各位爱卿,可有谁愿意领兵出征,扬我大国风光?”
下面的人头低的简直就要垂到地下,竟无一人站出。李承基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准备要去。
可是枪打出头鸟,他亲自上前去说,可能会惹得父皇疑心,不派他前往。
乾清殿内一片寂静,连根针掉落都能听到声响,只有几道呼吸声在小心翼翼的喘着气。
“朕养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事让你们出个方法,一个比一个能往后退!饭桶,都是一群饭桶!”
皇上显然被气的不轻,连胡须都能看出抖动的痕迹。
大臣们的头垂的更低了,无一人敢站出发声。皇上的视线一一扫向下方的群臣,群臣如芒刺背,一个个脖子缩的更短了。
又过一会儿,上官晔从队列中站了出来,“启禀皇上,臣以为领兵人选还是从老将有经验的武将中选出!”
自从上三代的皇帝弃武从文,表现出格外的重视文臣之后,朝廷中的武将就少的可怜。轮到现在,上过战场的武将,更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下方无人回答这么久,简直就是把皇上的脸放在地上,让皇上毫无颜面。终于有人说话,递下了台阶,皇上自然借坡下驴。
“爱卿,你以为应该派谁领兵?”
上官晔沉吟一会儿道:“臣以为,萧老将军龙精虎猛,可以再次给那群南洋倭寇一个教训!”
皇上敲了几下椅背,迟疑着。显然对上官晔的这个建议,不太满意。萧老将军毕竟都是年过花甲之人,在让一个老人家领兵上战场,倒是显得他这个君王苛刻了起来。
时机已到,李承基拱手出列,“父皇,儿臣认为萧老将军不妥。萧老将军在龙精虎猛,也挡不住他已经是一位老人的事实,在领兵上战场有些不妥。”
“那依你之见,谁比较适合领兵?”
李承基自荐道:“父皇,儿臣愿意一试!扬我大国之光!”
群臣开始热议,一大半人都觉得让李承基领兵做主帅,十分妥当。他是高贵的太子殿下,最能够代替整个国家的颜面。而且李承基也曾带过兵,也是十分有经验的。
李承奉原本打算将此事躲的远远的,但是看到李承基竟然要去,心中开始计较起来,“父皇,儿臣也请命领兵出战,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机会!”
五皇子党的人对李承奉的操作有些搞不明白了。倭寇是有名的难对付,净会使些阴谋诡计。
但是主子有心争取,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五皇子党也不能给李承奉拆台。
“皇上,微臣以为还是让五皇子出征较为合适。太子殿下身份尊贵,出征前线大材小用了。”
“皇上,臣以为太子殿下却是不合适,身为一国储君,哪能亲自前往战场。”
“皇上,儿臣认为五皇子是最合适的人选。”
“臣附议。”
“臣附议!”
……
乌拉出现一大堆附议五皇子出征的大臣,他们想用人群压倒式隐晦的逼迫皇上同意。但是他们跪在地上,都忽略皇上难看的脸色。
见李承基这边竟无一人支持他出征,李承奉得意的向他笑了笑,用口型示意道:“太子皇兄,承让了,这次皇弟是必去了!”
李承基读懂了他的意思,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理会。
皇上的脸色都开始发青,看来他的线报得来的消息果然不错,承奉一直都在暗中私结党羽!
李承奉只想到要大臣附议自己前去出征,但是却没有想到皇上的感受。皇上自从大病初愈后,对任何人都保持着一种戒心。这次,李承奉算是踩到雷上了。
皇上心中思量,将跪下的大臣在心中挨个记了个遍,沉声道:“就让太子领兵出征!”
“皇上,您请三思啊!”
又有不长眼的大臣觐见,皇上皮笑肉不笑道:“徐大人,干脆朕这个皇上就让你来当算了?”
徐大人跪地不起,不停的磕头,“不不不 微臣不是这个意思,不是…”
皇上看着下面群臣各色的表情,“行了,就这么定了,退朝!”
远在东宫的上官荨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知道李承基被委任领兵出征,心中不由慌乱成麻。她是知道这些倭寇的,狡诈无比,很难对付。
但是她也知道,李承基决定的事情,根本不会改变。上官荨叹了口气,既来之则安之,提前开始为李承基准备可能需要的丹药。
“荨儿,我有些要跟你说。”李承基叫停了忙碌的上官荨。
“嗯?”上官荨手中动作不停,背对着李承基回应着他。
“荨儿,我要领兵出征了。”李承基有些吃味的看着上官荨的后背,有些担心她会责怪自己。
上官荨放下最后的一瓶丹药,很自然的说道:“我知道,但是你放心,我支持你任何的举措!我相信你一定能打胜仗,凯旋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