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宴这日,我家出尽了风头,不仅仅是因为父亲,更多的是因为我。
因为在我刚见到太子的那一刻,就认出来他是那日送我回家之人,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什么叫做掩饰,所以那一刻的惊喜被皇上皇后轻易的收入眼中。
“朱小姐是与太子相识吗?”皇上坐在龙椅上,威严的声音故作温和。
原来他是太子。
听到母亲的咳嗽声时我回过了神,还好皇上皇后没有计较我的失礼,而是笑着问太子,“太子觉得朱小姐怎么样?”
我不知皇上为何要当着众人之面问这个问题,隐隐约约有一个猜测,但我觉得这时装作娇羞状才是最符合常理的事。
“朱小姐很好。”他的声音没有起伏,仿佛在说:今天天气很好。
我能听出他说那句话的波澜不惊,但心中依旧砰砰跳了起来。
皇上哈哈大笑,然后问道:“那做你的太子妃可好?”
我惊愕地站在原地,不由得抓紧了手上的绣帕,期待着一个满意的回答。
他没有让我失望,依旧是中规中矩地回答了皇上的问话,“儿臣毫无异议。”
这时我的父亲再也听不下去,立即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朝着皇上跪了下来,“皇上,小女顽劣,难当大任。”
皇上像是早知道父亲会拒绝一般,摆了摆手,“朕觉得朱小姐甚好,大将军又何必推辞呢。”
我看到旁边的太后露出了不满的神情,毫不掩饰,想起了昨日听丫鬟们叹气,说是太后属意自己娘家的外孙女虞氏为太子妃,只是她年龄尚小,被皇上否了下来。
父亲没有办法再推辞,皇上便当场为太子和我定下了婚事。
其实我早就知道这个婚事不过是皇上为了制衡虞家而定下的,但我还是忍不住对这个郎无情妾有意的婚事有所期待。我开始闭门不出,待在家中学习宫中礼仪,即便是教引嬷嬷为了教我规矩而让我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几个时辰,我也没有半分后悔。
而父亲母亲每每在家中看到我如此期待这场婚事之时,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甚至有几次我还看到母亲她落了泪,我却没有任何对未来厄运的察觉,而是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大婚那日到来。
我被哥哥背进了迎亲的车舆之中,车队浩浩荡荡,等到了太子府以后便停了下来。当我被太子冰凉的手指触碰到的时候,我不由得瑟缩了一下,还好因为我穿着宽大的嫁衣,没有人看到。
拜完堂以后,我由命妇们拥着走进新房之中,坐在柔软舒适的床上。
紫翘宫中的嬷嬷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往我手中塞了一块枣泥山药糕,我赶忙接了过来,塞进口中,无声地咀嚼起来。
凤冠霞帔压得我快喘不过来气,还好太子没在外面待多久就赶了回来。
一套不出半分差错的礼仪进行完以后,房中就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了。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着他的眉眼,他俊朗帅气的脸颊,不由得出了声,等到听到他不自在的咳嗽了一声后才骤然反应了过来,立刻垂首。
不知怎的,他竟蓦地笑了,“孤是你的夫君,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他的声音与相貌一般令人心醉,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轻生“嗯”了一声,如此小女儿的情态若是让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看到恐怕会笑掉大牙。
“你饿不饿?”他瞥见房中桌子上摆放着许多吃食,问了我一句。
我摇了摇头,实际上饿的发慌,却不敢在他面前提起。
可他却好像看了出来,拉着我走到椅子上坐下,笑道:“多吃点吧,一会儿要费些力气。”
我的脸骤然红了起来,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我自己明白。昨夜母亲给了我一个画册,上面都以男女为主,描述那些的东西我只从话本里看到过,每次都是迅速将那页翻了过去。
我在桌前坐了下来,慢吞吞地吃着一盘饺子,不一会儿这盘饺子竟被我一人吃了光。
我刚停下筷子,就见太子似笑非笑地看着我,然后伸手将我抱了起来,把我放到了床上。
那件事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吓人,他草草地结束了,我以为已经完了,想将床上染了血的白帕往脚边踢去,放在身下总有些不适,却又被他拽了回来,开始了第二次的征服。
第二日,我的身子像被马车碾过一般,酸疼无比,可我还是强撑着由丫鬟们服侍着起了床,因为今日要向皇上皇后请安。
皇后不是太子的生母,太子与她也不甚亲近,我们便也没留在宫中用膳,请过安以后便回去了。
归宁当日,母亲拉着我的手,问我太子待我如何?我仔细地想了想,他待我不算差,但也说不上是有多么喜欢,只是碍于情面罢了。我自然不会将心底的话说给母亲听,只是含糊其辞,“太子对女儿有礼有节。”
母亲叹了一口气,眼中掠过一丝悲伤,我来不及捕捉到她就转移了话题,“柔儿,昨日你父亲上书给皇上,皇上也应允了下来,想必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回到边境了。”
母亲的话吓了我一跳,我大惊失色,疑惑道:“为何如此突然?不是说此次回京便有留在京都了吗?”
母亲面露复杂,只道:“你父亲在这里住不惯,还是觉得在边境自在些,如今你和你哥哥都已成家,我们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我自然不愿与父亲母亲分隔两地,可无论我如何撒娇耍赖,他们都没有改变主意。回府的路上我闷闷不乐,惹得太子不停地看我,“你知道了?”
他每日都与皇上在一起,怎么能不知道此事?
“殿下为什么不告诉我?”坦然讲,我的确有些迁怒于他,语气也不是很好。
他皱了皱眉,没与我一般见识,“朝政之事,岂能说与你听?”
我不再多言,回府后便独自待在房中,而太子去了书房批阅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