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裁军风暴
king_luolie2020-06-30 09:343,261

  我点点头,说:“州平,我们在发布这三条法令之前还要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把隐居在北海的大贤管宁先生给请出山来。”

  管宁字幼安,与邴原华歆同称为东汉一龙,龙头为华歆、龙腹为邴原、龙尾为管宁,其中历史上有名的成语,划地绝交就出自管宁之手。

  我缓了一缓,接着说:“虽然我们一上来便采取雷霆手段,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安插了一些我们自己的人,但现在北海城中我大哥一系的力量还是很强,为了保证我们的法令不被他们阳奉阴违,你知道我们士人最重辈分,我们需要一个辈分崇高的人来支持我们,这样就不怕王修他们兴起什么波浪了。”

  崔浩现在也是青州士人中赫赫有名的才子了,对于我说的辈分之说自是心领神会,管宁莫说在北海,就是放眼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比他更有名望的儒学大家了。如果能让管宁站到我们这一边,管宁的徒子徒孙们还敢来反对我们吗?

  可是如何才能让当初来年诸葛家主诸葛圭都没能请动的大贤出山呢?崔浩看向我,嘴刚要张。我便笑着对他点点头,说:“这个,我自有办法。”

  所谓隐士,不论多么清高,绝大部分都是在为自己待价而沽,等待真正的明主相投。但我知道管宁绝不是那种人,可惜有一句话说得好,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管宁是个真正的隐士,但又是个为天下苍生而忧的隐士,有了这点,我虽不能让他入仕,但我有信心来劝他来隐于朝,为我身后一个大援。

  真正的历史中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而得孔明,我依样画葫芦的三顾管府,又唇枪舌战了一番,让管宁既感动我的三顾之情,又惊诧于我的思想中众多新颖的闪光点,于是便答应了隐于我身后,作为我的幕僚,却又不担任任何的官职。

  六日后,北海太守府。

  “大人,下官认为新法虽有众多可取之处,但有些方面还是欠妥,北海一年来发展迅速,百姓已经习惯于旧法,仓促间另立新法恐怕不得民心。”一名大哥一系的官员说。

  我刚要解释一下我这三点新法的作用,另一名大哥一系的官员又开口了:“大人,下官也认为新法稍稍欠妥,义务兵役制只会让百姓的负担更加繁重。”

  “大人,下官也认为……”

  “大人,……”

  “大人,……”

  我叹了口气,坐在太守府大堂上正北的大榻上,就知道大哥一系的官员会极力抵制,在铲除张家时安插的自己人毕竟数量上颇为不足,眼下大堂中北海城二十三名高级官员中,除了我、崔浩、郝昭、王双和一名原苏双手下的人之外,仅有一名中立派不是大哥一系的人。我目光看向王修,他从一开始就没做声,我不知这位大公子党在北海城的首领是怎么看待我的新法的。

  王修见我一直不发话(其实是插不了嘴),又死死盯着他,心知是该自己发表意见的时候了。王修冲我抱拳:“大人,修有几言要讲。”周围的声音立刻停了下来,等着他们的领袖发言。

  我抬手示意王修说下去。王修道:“以修的看法,新法还是颇为可取的。乡绅参议团可以能者尽其材;义务兵役制可免除百姓大部分的兵役时间,以便他们务其农事。这些都是对我诸葛家极其有利的法令,但至于第一点,修认为给那些商人好处是不是有些太多了,自古以来我华夏便以农为本,如今骤然重商,有违祖例呀。”

  不愧是王修,目光果然比他手下的那些家伙高,时时以诸葛家大局为重,并不完全反对新法,但又能抓住重点,坚决反对三点新法中唯一一条对他们士族并无好处的重商法,并以祖例这顶大帽子来压住我。可惜我早有准备了,该是管宁出场的时候了。

  我听完王修的话,说:“景志所言亮之前已有考虑,因此特地向儒学大师管宁先生请教,说实话,这三点新法是管先生和俩国共同制定的。管先生,请出来为景志解释一下吧。”

  听到我的相请,管宁从厢房走了出来。众人过如同我所意料的那样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这已达知天命之年的管宁是华北儒学的泰斗,如果他若认定重商不违祖例,那他们这些徒子徒孙就算有怨言,也不敢再说出来了。

  管宁缓缓的走出来,毫不客气的坐在我相让出的主榻上,环视众人说:“这三点新法是太守大人和宁一起商讨而得出的,至于重商方面,昔年圣师孔子天下游学之时还做过商人,何以不行?”

  王修一干人见到我居然争取到了管宁的支持,自己众人又不便贸然反对这位北方儒学大家,心知这新法恐怕是肯定要实行了,便默不作声。

  我见王修等人果然哑了火,于是得意地笑着说:“既然诸位同僚没有异议了,那从即刻起,新法开始施行。”

  新法推出之后,对百姓士商均是有利,自然是皆大欢喜。

  北海城在重商的策略下,由原来的北方学术交流中心逐渐变为一个重要的商贸城市,人口由原来的三十五万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北海的城防军也由原来的一万人变为三千上等兵和一万两千义务兵的比例,原来每名士兵领取的是三两月俸,而现在北海只需提供三千上等兵的俸禄,可以说大大节省了军费。而三千上等兵的战斗力是绝不逊于原来鱼龙混杂的城防军的。至于新法附则上对“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者”的照顾,也让北海的仓库多了几万两黄金。

  乡绅参议团的设立,果不出我所料,那些议员们不是地主豪强便是饱儒大商,没有一名寻常百姓。不过看到他们在议团大厅中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一本正经的争辩不休时,脸上却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是挂着对于自己新身份而满足的微笑。我知道这帮北海城的权贵们对于我的畏惧已经转变为了感激,而且升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我的心中暗暗叫好,北海呀,蒸蒸日上吧我来北海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在我施政一百天内,政绩是显而易见的,整个北海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开始起飞了。

  令我惊讶的是三弟诸葛均在淄博郡竟也干得有声有色,扮猪吃虎将原淄博郡的实力派官员手中的权力一点一点的全部拢在了手中,之后大肆发展农业,相信不出三年,淄博必定会成为整个青州的粮仓。几天前,爹刚刚从朝廷上请下圣旨,三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淄博郡的太守,在我和大哥明争暗斗的时候,这是一个清楚的信号,爹提拔起三弟来作为我们之间牵制力量,警告我们不要起内讧。

  本来我就不想与小时候非常照顾我的大哥翻脸,这下正好顺水推舟,在北海城中继续重用王修等一干人,以安大哥和爹的心。但随着郝昭和管亥提拔出了第一批上等兵,重新编制部队,架空了那些大哥一系中层军官,这样我便真正掌握了城中的军队,确保了我在北海城中的优势地位。

  这期间最令我感到兴奋的一件事就是,诸葛家的首席智囊二叔诸葛玄远见卓识,看出了义务兵役制的好处,说服爹在全境实行义务兵役制,一个月内,吃着我诸葛家粮饷的士兵减为八万人,节约了大笔开支,我军的总兵力虽下降到为二十五万,但总体战斗力比原来只高不低,因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完全可以打败十倍于己的乌合之众。

  现在诸葛家的兵力分布如下,“百战刀”于禁带领七万北方军团,其中上等兵一万五千人为其精锐;“七杀枪”张辽带领七万南方军团,其中一万五千上等兵为其精锐;“吹云公子”赵云带领三万上等兵驻于泰山,成为诸葛家的王牌力量;张燕的三万黑山军亦在泰山附近扎营,其中一万上等兵;各地城防军共五万人,其中上等兵一万人。

  近三十年来,各大诸侯从来都在不断扩军,战争规模也从乱世最早的几千人会战升级为现在动辄十万大军的情况,全国的经济状况除了青州外也是每况愈下,各大诸侯也不过是强撑着罢了。但谁都知道,长期保持大规模的军队,各地经济早晚有一天也要被拖垮的。

  现在最富饶的诸葛家率先开始裁军而不减实力,腾出了十余万社会最迫切需求的剩余劳动力,令其余七路诸侯眼睛一亮,争相采用诸葛二公子发明的义务兵役制,稍稍卸下了沉重的军费包袱。

  现在,根据诸葛家的探子回报,袁家的上等兵有十五万人,位居各大诸侯之首,曹操刘备两家都是十二万,位居第二。我诸葛家和江东孙家都是八万,荆州刘表和西蜀刘璋均为七万,西凉马滕的十万铁骑减为六万。现在全国上下真正的军人已经锐减到七十五万,恢复到了献帝刚刚即位时的水平,而空余出来的劳动力则是全方位的投入到了各个行业的生产当中。

  这也是我当初没想到的,谁知道原先不过想仅实施于一城的法令,最后竟在全国风靡,我的这次举动也因此为后世广为流传为“诸葛亮变法”。

继续阅读:第84章 真不简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霸业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