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张潇第无数次提起曹操了,其实历史上对曹操这个人褒贬不一,至少在张潇这里他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
貂蝉问道:“张公子如何看待曹操这个人呢?”
曹操作为一个传统贵族,当然也不能说是贵族,他家里三代当官,不过他父亲是曹嵩是宦官领袖曹腾的养子。
祖上的经济似乎并不太光彩,但是他父亲却称得上捞钱的一把好手。
沉吟片刻,张潇说道:“曹操爷爷虽说是宦官,不过曹操十九岁就任官职之后却拿宦官子女开刀,这也让他被提拔成顿丘县令。”
“哦?张公子对曹操如此了解,连她几岁做官,祖上是什么官职,做了什么事都一清二楚!”
貂蝉饶有兴趣的说道。
作为一个历史系的高材生,对曹操的了解可谓是比自己家人都还要清楚。
他继续说道:“二十五岁时他被升成议郎,直言上谏就是他的座右铭。”
接着他又说道:“黄巾之乱也是他第一次出任军职,战功赫赫的他又被升为济南国相,可是因为他在任职期间搞得民不聊生又被贬职,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但说道如何治理百姓他还是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民间有一点风吹草动,曹操就要来找张潇问意见的原因。
这让貂蝉疑惑了,明明曹操把许县治理的井井有条,为什么说他没有治理百姓这方面的才能呢?
“现在的许县看起来没那么不堪,看起来曹操在百姓身上花了很多心思啊!”
张潇冷笑道:“就他这种工于心计的人能花心思在百姓身上,想想也是不太可能,要不是……”
“要不是什么?”
本想说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时,张潇止住了,道:“要不是背后有人给他出谋划策恐怕洪灾过后许县早就乱了。”
“张公子是说有人在背后给他出谋划策,开设银行改革货币还有兴办学校都不是曹操的主意?”
张潇很肯定的说道:“当然不是曹操的主意,就他那狗脑子能想到这种东西?”
貂蝉默默地点了点头,说道:“张公子请继续说。”
“不过不得不说曹操这人运气很好,几次生死关头都捡回一条小命,当然这和他生性多疑也有关系,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待在曹操身边的人更是提心吊胆。”
貂蝉笑道:“没想到张公子对曹操评价如此之低让我意想不到。”
其实张潇对曹操评价还是很高的,道:“虽然曹操这人有些不堪,不过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本来危在旦夕的汉室在他手上愣是续了命,能保全汉室曹操这人功不可没。”
“哦?此话怎讲?”
“现在群雄并起,献帝虽是汉室天子,不过诸侯国越来越多,这些诸侯根本就不听献帝的,年幼的献帝对此也只能手足无措,献帝的天子地位摇摇欲坠,汉室也来到了风雨飘摇的阶段。”
“其中袁绍和曹操最大,他们根本不把献帝放在眼里,不过这两人本质的区别就是,曹操还是汉室臣子,而袁绍则是狼子野心。”
“本来袁绍的谋士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袁绍没有采纳,最后让曹操抢先,曹操用献帝的名义打压袁绍,这才保全了汉室不被袁绍篡夺的可能。”
本以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为了私心,没想到是为了牵制袁绍,这一点是貂蝉没有想到的。
张潇继续说道:“年轻时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如今正逢乱世,可以说曹操是个英雄,但我却认为他是个枭雄。”
一道惊雷闪过,划破了夜空的黑暗。
“曹操这人是阴险小人,别人想要救他,磨刀杀牲口给他吃,结果他还动手杀了这家人!”
貂蝉诧异的问道:“坊间都说曹操这厮奸诈狡猾,为何张公子还说他是枭雄?”
“曹操十九岁入朝为官,上任洛阳北部尉,宦官当道民不聊生,大义灭亲之下打死了违法乱纪的大宦官叔父,这才叫大义灭亲!”
“可是得到的结果呢,结果是辞官回乡,每天闲云野赋。”
“他二十五岁任议郎,直言上谏,奈何忠言逆耳,差点再一次被人诛杀,只能躲避逃亡!”
“后来董卓入京,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是曹操深夜持刀而行,发誓要做个替天行道的事情,结果是什么呢,被董卓追杀,差点身首异处!”
“在这种情况下,半夜听道磨刀的声音,换成是谁,谁能不起疑心?”
貂蝉有些感慨,看来张公子对曹操还有另一番解读。
“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话听起来是嚣张至极,可谁又知道这只不过是他杀人后内心的悲凉,放荡不羁罢了。”
“这么说曹操这人非但不是奸诈小人还是个好人咯?”貂蝉问道。
没想到张潇摇头道:“非也,世上哪有好坏就把一个人定性了的,奸诈是他的一面,能够在汉室于为难之中又是他的一面。”
“如今曹操春风得意,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曹操了。”
如今的曹操醉心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这和历史上那个野心勃勃的曹操大相径庭。
张潇也知道肯定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毕竟现在自己正和貂蝉对坐饮酒畅谈。
恐怕曹操这厮已经没了称王称霸之心,也不知道后世的魏朝还有没有。
虽然魏朝是个短命朝代,不过也的确是历史里的一部分,还是说如今要延续大汉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