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掌握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自然不用去干冻结人家资金这种事情。
张潇说道:“不用冻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冀州,幽州,青州,并州这四州恐怕是袁绍志在必得的地方。”
“哦?此话怎讲?”
“这四州靠近曹操的领地,退可守进可攻,还能连同周围其他军阀和诸侯,而且这四个州兵力薄弱,袁绍肯定会对这四个州出手。”
曹操心下大骇,他们虽然知道袁绍肯定是要发动战争,可是没想到他会向哪些地方进发,张潇仅仅凭借这些就能推断出袁绍的动向。
这不禁让他再次感慨,幸好是他遇见了张潇。
“张兄不准备冻结袁绍资金,那应该怎么应付他呢?”
袁绍的实力曹操都有些发怵,好不容易抓住了他的小辫子,张潇居然不准备用这个优势。
张潇说道:“袁绍大军就算缺了这笔资金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况且我们现在银行业务不成熟,贸然冻结别人资金恐怕会让其他客户心生疑虑。”
曹操思考片刻也觉得很有道理,可是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袁绍吞并地盘吧。
“夏侯兄忘记了我们的燧发火枪了吗?”
说起燧发火枪这还是半年前提出的事情,曹操都快忘到脑根子后面去了。
这半年来他醉心于经济的发展,却忘记了还有这种大杀器。
不过曹操也有顾虑,问:“张兄不是说这东西不能量产吗,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这东西生产出来?”
不能量产已经是陈年旧事了,自从张潇兑换了生产流水线之后他就大规模生产出一批燧发火枪。
“夏侯兄随我来。”
后院的仓库里一条流水线开动着,旁边是码放着整整齐齐的燧发火枪。
曹操看后大吃一惊,问:“张兄,怎么会有这么多火枪?”
当他看到一把把燧发火枪从流水线里源源不断的产出,惊讶的问道:“张兄,这为何物?”
“这就是我说的流水线。”
这条流水线已经远超目前和后世的科技水平,就连张潇也没搞清他的工作原理。
为什么会有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生产的流水线?
曹操还想问问这流水线是何原理,因为他的儿子曹植从学校回来之后就一心埋头苦干专研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耳濡目染,这让他也明白了一些科学道理。
不过张潇没有解释,因为他也解释不通,道:“夏侯兄不必多问,流水线以后还会增加,先把这些枪做送给曹操吧。”
这可不是免费送人的,张潇说道:“每把枪五百块,你让曹操把钱转进我的账户就行。”
这里一共是十万把燧发火枪,这样一来就是五千万。
五千万对曹操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弹药和火药还要另外算钱总共是一百万。
但是燧发火枪的威力他是知道的,有了这种火器,别说是袁绍,天底下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张兄,我这就让人把枪运给曹操。”不过十万把燧发火枪他还有些闲少。
“如果能加大产量的话那就更好了。”
曹操是想让军中所有人人手一把,那样就可以组成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张潇摇摇头道:“燧发火枪这么多就足够应付百万大军了,毕竟对面都是一群拿着冷兵器的人。”
“况且燧发火枪并不完善,我这里还有一种更先进的枪,只是目前无法做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要我组建学校的原因。”
说起学校现在谁人不知有一个皇家理工学院,听说里面的学生都是天纵之资的人中龙凤。
随便挑出一个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可造之材。
曹操也对这家学校大家赞赏,其他的他不明白,光是新发明的数字就让人们日常生活便利了很多。
尤其是在军中,新数字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说会燧发火枪,曹操又有了一个担忧,那就是士兵不会使用燧发火枪。
虽然这个火枪威力强大而且方便操作,但是如此威力巨大的火器稍有不慎就会伤到自己人。
这让他很是头疼,尤其是战场上那种混乱的局面,士兵一不留神就打到了自己人。
这时他想到了张潇,说:“曹操其实还有一件事想拜托张兄。”
“什么事?”
“他想让张兄训练士兵使用燧发火枪。”
经过曹操提醒,张潇才想起火枪的利弊,别人不知道他可是很明白,这种老式燧发火枪很容易走火,稍有不注意就会伤到自己人。
如果发生这种案例,士兵恐怕会对燧发火枪产生恐惧感。
这也对他今后的军火事业发展有所不利。
于是他想到了军校,自己总不能每时每刻去军营里陪着这群士兵练习吧。
为何不像皇家理工学院一样再成立一个皇家陆军学院?
有了先前的办学经验,在弄个陆军学院算是轻车熟路。
“夏侯兄,我有一个想法,你去向曹操禀报,让他再成立一个学校。”
曹操懵了,一个学校还不够再成立一个学校干嘛?
“再成立一个学校有何用处?难道是因为学生太多原来那个学校不够用了?”
“当然不是,我准备成立一个皇家陆军学院。”
“陆军学院?”
又是一个新名词,曹操问道:“陆军是什么军?”
后世的海陆空三军现在肯定是做不到了,不过成立陆军学院还是可以的。
张潇解释道:“所谓陆军就是陆地上的军种。”
“原来如此,那为什么不让他们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呢?”
曹操为了省事,心想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军人也可以去皇家理工学院学习嘛!
但是他不知道的时,后世之所以要分这么多学校,那是因为术业有专攻,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用途,军事学院自然就是学习军事相关的学校。
“夏侯兄,学生不能搞混了,每个学校分工要明确,陆军学院培养的不仅仅是会使用燧发火枪的士兵,后面还会培养军事人才。”
所谓军事人才就是士官一类的军官,但是在三国时期,军队还没有这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