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所有的职业都是快乐的,没有痛苦的工作,人们都是工作狂,都爱工作爱的不行,即便是不发一分钱的工资他们依然爱工作爱的不行。
老人曾经也像祝颜一样爱幻想,他幻想过一个创业项目。想过开一家诊所,而诊所的宗旨就是让所有人快乐工作,甚至广告词他都想好了:如果你痛恨现在的工作,如果你每天在工作过程中都是度日如年,那么你就来诊所接受快乐工作的治疗,只要在大脑中植入电极,然后输入系统,当你开始工作的时候,电极就会自动刺激你的“快乐中枢”让你快乐,从此你不在会为工作感到绝望,感到痛苦,感到度日如年。
无论是祝颜的机器人作家幻想,还是老人的快乐工作幻想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其实快乐工作的实验以前就已经实现了,只是有一个难度是怎么让电极在工作的时候放电,这个难度很快也实现了。
虽然这个幻想已经实现了,但是老人反而不敢用自己做实验了,如果是年轻的时候,他肯定会将电极植入到自己的大脑里,然后在写作的时候电极放电刺激他的“快乐中枢”,但现在他不想这样做。
他甚至觉得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读者,假如他的诊所开启了,有很多人来他的诊所接受他的快乐工作治疗,那么他是不是可以在电极的程序里加入这样一条秘密程序,如果有人读他的作品,那么被植入的电极就会放电刺激植入者的“快乐中枢”使其快乐,进而对他的作品上瘾,无论他的作品写的多么的差,多么的不堪,甚至就是记流水账读者也会乐此不疲的读,那时候读他的作品完全不在乎他写了些什么,只在乎是他的作品,而且读的时候很快乐。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还不止这些,这项技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假如有个男孩子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而且那个女孩子被植入了电极,那么这个男孩子可以找老人帮他,老人只要输入一个程序,当女孩见到男孩的时候女孩大脑里的电极就会放电刺激她的“快乐中枢”,女孩就会像毒品上瘾一样对男孩上瘾,当然这样的技术如果被渣男利用那对很多好女孩将会是灾难。
这个项目的难点在于植入到大脑的电极里需要一个很强大的处理器,像电脑一样来处理输入的程序,而且这个程序是可更改、可控的。在老人看来这也算是一种将自然人机器化的过程。但其实这种机制的存在不免让人觉得其实人类也只不过是造物主制造的机器而已,至少在祂们眼里,人类就是机器,而且机器的运作机制都是他们书写的程序,就包括电极刺激“快乐中枢”这样的机制。
而量子集团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给病患植入的电极像一台超级计算器一样,期初完全是空白程序,只要不断的输入程序,就能改变患者的行为习惯,比如患者痛恨工作,只要输入一个程序,识别患者工作和休息的区别,当患者工作的时候就开始放电刺激“快乐中枢”,当患者休息的时候刺激停止,患者会很快就爱上工作,不,是对工作上瘾。还有如果患者不喜欢某个人,而他不喜欢的这个人恰好很喜欢他,那么给患者大脑里的电极输入一个人脸识别程序,把他不喜欢的那个人的脸输入到系统里,等他再次见到这个人的时候,电极就会放电刺激他的“快乐中枢”,于是他就会对这个人上瘾。
而且介于大脑有钝化反应,可以调控电伏的高低刺激大脑,期初用很小的电伏刺激,产生的快乐会很小,慢慢的加大电伏让快乐加大。就好像是吸毒一样,开始的时候只要一点点的毒品就能让人很快乐,但是随着大脑钝化的发生,那点量完全不能满足大脑对快感的需求,于是必须加大剂量才能获得和原来一样的快感。
这种操作就是一种人为地改变别人意志的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很霸道的改变方式。
老人的这个幻想也被量子集团实现了,量子集团发明了一种叫“快乐易”的东西,用“快乐易”发展出了一个项目。只不过这个项目却被一个叫蔡鸟的人私用了。不过很快量子集团重新夺回了“快乐易”项目的掌控权。
这些发生在量子集团的事老人也是知道的。当然他知道一切发明创造的起点都是幻想。无论是祝颜幻想的写作机器人,还是他幻想的快乐工作,最终都变成了现实。
想象力才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东西,人类如果没有了想象力也许就不可能存活到现在,而人和动物的区别最为根本的就是人有想象力而动物没有。
当然这里面有个悖论,用庄子的话来说,你不是动物你怎么知道动物不具备想象力。
在老人看来,很多事物只存在于人类的想象里,比如上帝,比如宗教信仰,比如各路神仙,比如老天爷(老人是无神论者),比如你对别人的想象,都不是真实的这个人,而只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