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菊看陆清芸的态度,知道再说下去是无用,便起身回家去了。刚到门口,外面传来“扑哧”声,一片天空乌压压的,好似黑云压顶。
“来了!”陆清芸眼神一肃,跑进屋去拿兜子。
“蝗虫来了,蝗虫来了!”
幼童的高嚷声在村里传开。
“芸姨……”
虎子不知什么时候醒了,站在门口叫唤要离开的陆清芸。
“你和球球看家,我去抓蝗虫,灶孔里帮我添几把柴。”
“好。”虎子快速的往厨房走。
陈景州扛着一担干草从外头进来,两人错身,陈景州唤陆清芸:“你注意点,别伤到了。”一会儿外面人蝗虫的,擦碰摔跤,都会出伤。
敷衍的应了一声,陆清芸满眼的只剩下蝗虫。
兜儿升到空中,照着飞来的蝗虫一通网,拧了半兜子,迅速跑回家。
她这头进来,陈景州拿着兜子出来。陆清芸一手抢了,把自己的递给他,“倒进开水里烫死,捞出来放在簸箕里,回来我来处理。”
人呼啦啦的又跑远了,陈景州郁闷挠头,怎么感觉媳妇对蝗虫特别兴奋?
村里各家各户,早就做好措施的人,奔跑在田地间。就连一些散养的鸡鸭都扑腾疯了。一耳朵听去全是各种惊呼和欢叫声。
这次的蝗虫规模没有那天在乔镇看到的大,连着捕了三天,光打的蝗虫都有三四石。
庄稼祸害了一些,但也保住了大部分。
村里人却像过年,各个拿着谷垫子晒蝗虫,不光人吃的有,家里的畜生也跟着改善了伙食。
陆清芸拿着剪刀剪刺脚、翅膀和肠肚,逮得太多处理起来也要很长时间,哪怕全家人动员,也是个大工程。
但所有人都很甘愿也很兴奋。
这一事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别的县都遭受了蝗虫不可逆转的重大损失,只有后津府的垄城县,成了别具一格的亮点。这就成了后津知府特别注意的存在。
舒县令于十日后得到后津知府的召见,这个一府之内的最高长官。
“后津26个县,受蝗灾侵袭14个,唯独你垄城损失最小。我这里有人上了道折子,说是有高人指点,对外公布了蝗虫八大吃法,可有这回事?”
舒县令战战兢兢的鞠了一躬,“此事下官也是刚刚得知,说是从乔镇那边传出来的。”
“哦?可有查出来是谁?”
“这个……”
舒县令明白知府大人的意思,是要给这人讨赏,可那个女人的名字,他实在是不想念出来。
“不得瞒报!”江知府一脸肃容。之前他忙于处理临窑县的贪污受贿案,又有其他县的匪患,一时不查,让垄城县钻了个空子,眼前这人居然越过他攀了个高枝,当真是了不得的好手段。
如今相安无事便也罢了,他若是不知收敛,管他顶头之人是谁,一律依法严办。
双腿一哆嗦,舒县令吓得头都不敢抬起来。
“是……是,是一个妇人。”
“姓甚名谁,夫家何处?一一道来。”
陆清芸因为这事而被记了一功,这一切她并不知晓。
这天上午村里来了一辆马车,在进村的村口被巡逻的人拦住了。
“来者何人?”铁柱今日当值,手里拿着削尖的长矛走过去盘问。
驾车的老汉没想到这个村子还要审问,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帘子里伸出一只手,帘布被撩开一半,露出里面清隽的人脸。
“鄙人是垄城县里过来寻访旧友的。”
铁柱瞧这人长得一副聪明相,不敢放松警惕。芸娘可是说了,长得越好看的人越会骗人,还有长得最不显眼的人也最容易干坏事。所以,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放进村。
“他叫什么,我去叫他过来。”
蹙眉,沈易觉得这里的排查是不是太严格了,这都赶上土匪山寨子的关口盘查了。然而却也不敢轻易挑战,心里越发肯定这个地方是个野蛮荒芜之地。
“她……夫家姓陈,是个从军退伍士兵。”
本想说名字的,但考虑到她如今一个出嫁女,直接说出来找她,与她的名声有碍,如此只得委婉的提起了那个他不愿直面的人。
原来是陈大哥的朋友。铁柱的神情好了一点儿,笑着对她叮嘱了一句,你等着吧
沈易更是吃了一瘪,心中猜忌,这姓陈难道在村中很有威望,脸上一时多了几分凝重。
“芸姨,这诸葛亮好生厉害,竟想出了用草人忽悠敌人。”虎子坐在下马扎上,两眼冒着崇拜的光芒。
“箭为什么能扎在草人,不能扎在船上?”
球球也发散了他的好奇心。
陈景州在磨着一把刀子,过几日他就要出发了,尽管肖三爷那边又配备武器,他还是私自准备了一把短匕首,以防万一。就连弓箭箭头也都需要处理打磨,准备齐全多一份安全保障。
“草是软的,船是木料做的,箭头能扎进草人里扎不进木头中。”
虎子用手指戳板凳,让球球明白这两种材质的区别。奈何球球年纪太小,也只是似懂非懂。
倒是一旁开始当成笑话听的陈景州,表情越来越严肃。媳妇说的这个草船借箭含有军事战术,里面包含了天时地利等自然因素,又讲到人如何把这些算进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连环的手笔巧思,实在是步步经营运筹帷幄,到真是了不得的战略方法。
心里又更怀疑,媳妇到底是从何处知道这些的。哪怕是他们铁骑营的将领也没有这番见识。
“这个诸葛亮他还做了什么?”陈景州问。
“他,做的事可多了。其中最有名的还有空城计。”说起自己的偶像,陆清芸毫无思想包袱的侃侃而谈。
又是一个新鲜的词语。陈景州下意识追问:“空城计又是什么?”
陆清芸对这个故事记忆尤深,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最常听的就是院长讲故事。是以不用怎么回想,便将整个故事用她的语言复述了一遍。
陈景州听完大为赞叹:“这诸葛孔明胆魄才智惊人,竟以一人之力退敌数十万,高啊!”朝中若有这样的人才,又何愁他外敌侵犯。可他长这般大还未曾听过有如此神勇机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