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心情不好,连带着嘉宝也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了。
“姐,娘说我明早就要回村去了。不然家里那一亩地的庄稼都该汗死了。”听到嘉宝这么一说采薇这才想起来,她有大半个月没回过村了。
这才临时决定将事情交给春花打理,自己则是跟着何氏和嘉宝他们回村调节一下心情。
可一回村,她们家的门都快被媒婆给踏平了。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说是采薇在镇上买下了几十亩地,花费了几百两银子,还在镇上的边家钱庄里存了几千两银子……总之各种传言四散,各种版本都有,夸张得要死。
许是冲着她现在成为村里最钱的人了,这不,村里没定亲的男子都托媒婆来说亲了。
这边采薇正纳闷,那边云婶就打听到了。
原来这些事都是原家儿子传出去的,他正好在边家钱庄里帮工,那日不巧见到了采薇去存银子,之后他跟自己衙门的兄弟们喝酒的时,又不小心打听到了这余勇的五十多亩地也何采薇买的,这才传了出去。
采薇听到这儿,嘴角不禁一抽,幸好这原家儿子不知道自己买了酒楼,要不然怕是十里八村的人都会上门来提亲了。
采薇虽然觉得那些人很烦,可是何氏却很高兴啊!
之前自己的女儿痴傻,村里人一个都看不上,如今自己闺女变正常了,有银子了,他们就上门来巴结结亲了。
她是一千个不同意,一万个不乐意。
在她心目之中,她家采薇是最好的,也只有顶好的男子才配得上,还这么会赚钱,有房有地有银子,不要说采薇了,就是她都看不上这些人家。
所以凡是上门来提亲的人,都被何氏以采薇不满十四给拒绝了。
可依旧挡不住媒婆们的上门,最后何氏没办法,只能说他们当家的在还未去之前,已经给采薇定了一房亲,这才让媒婆们消停一会儿。
现在家里有银子了,采薇就想着送嘉宝上学去,可是到镇里上还是留在村里上,何氏和采薇有不一样的看法。
何氏觉得让嘉宝留着村里上学,而且家里那一亩地和后院那一小块地都需要有人去打理。
要是嘉宝跟她去镇上上学了,那她不放心。
何氏的想法采薇能理解,不过她觉得镇上的学堂肯定要教的好一些,更何况嘉宝人这么聪明,去镇上的学堂搞不好十岁就能过乡试。
最终她们母女俩僵持不下,这才问了一下嘉宝的意思,果然嘉宝居还是想去镇上上学。
见着嘉宝眼里闪过一丝不安,何氏走过去,用力揉乱了他的发,“罢了,罢了,嘉宝你想留去镇上上学就去吧!娘和姐姐明早就带着你去见张夫子。可是嘉宝你要答应娘啊,要好好学习,不能玩物丧志。”
听到娘这么一说,嘉宝急忙点了点头。
张夫子是他们镇上唯一一个举人老爷,听说之前他官至太守,后来年纪大了,等到第四个儿子出生之后,他这才在镇上办起了“圣贤书院”,不过他不是什么孩子都收,而是只收合眼缘的。
听说别的镇上有一位乡绅大户很仰慕他的文学,于是亲自带着自己儿子来找他,结果他只见了他那儿子一面,就不愿意收,最后气得那乡绅乱发了一阵脾气,最后还被衙差给带走了。
自此之后“圣贤书院”更为出名了,虽然一年的束脩也不便宜,可一般条件的人家也会带着孩子去给张夫子看看。
想着要是孩子要是能进入“圣贤书院”学习,十有***就能中了秀才当当。
事实也是如此,这几年镇上中秀才最多的还都是这“圣贤书院”出来的。
何氏一听闺女打算送儿子去“圣贤书院”显然被吓到了。
她虽然是一介农妇,可也知道这书院多么厉害,她也想自己儿子进入这个书院。
可是听说那张夫子收学生,都要亲自见考核,觉得是可造之材这才肯收下。
儿子没有上过几天学,会背的三字经也是最近才学会的,要是到时候张夫子为难他可怎么办。
何氏这边脸上阴晴不定,采薇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她在顾虑什么,不过她相信自己的弟弟一定行的,要是张夫子不愿意收下嘉宝,那到时候她再给嘉宝找别的学堂就行了。
打定主意后,第二天一大早,采薇就带着嘉宝回到镇上。何氏虽然也想去,可家里没人打点可不行,她便留了下来。
为了让嘉宝去能顺利进入“圣贤书院”,采薇回去店里之后代了一些事情,这才带着春花亲自去挑选送给张夫子的礼物,顺便打听一下这张夫子的为人为何。
这不一下就打听到下次招生是在一个月之后。
得到这消息,采薇乐坏了,就想着在这一个月里怎么样让嘉宝多认识几个字,就选了一些笔墨纸砚。
她买下的这几个人里,还有两个人会识字,这简直快把她给乐坏了。
她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男孩子都有机会去上学堂,能认识字,特别是一些奴隶。
可她在买下奴隶的时候也是抱有一定希望的,没想到还真的中奖了。
相当年他们如意酒楼,上至掌柜,下至后院洗盘子的老妇,每人都会识几个字,最起自己的名字要会写吧!不然到时候被人卖了也不知道。
心里这么想的,采薇多要了几幅笔墨纸砚。
店里的伙计见她要得多便又问必答,特别像张夫子这样的名人的传言,他也一一告诉采薇了。
当采薇听说张夫子酷爱书法的时候,她一回到店里的时候,她把嘉宝给找过来,叮嘱他要好好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见嘉宝乖乖坐着写字,她这才把会识字的那两个下人给叫来,让他们两人各写一份招工启事。
为了不暴露自己是识字的,于是采薇说了自己要求,
采薇想着这春天还有小半个月就过去了,她买了那地也不能荒着,可是现在他们人手不够,就想着先雇佣五十个种地的好手,然后先把这些地都给种上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