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篡改圣旨
人间芳菲尽2020-08-14 00:172,009

  现在看来在人脉一事上,自己这个太子反而落后于其他几位兄弟。

  正在焦头烂额之际,又有侍卫在门外求见,说是有紧急之事需要向他禀报

  “太子殿下不好了!金銮殿那边…金銮殿那边…”

  看着面前的侍卫吞吞吐吐却一句整话都没有说出来,太子心中预感大事不妙,赶紧严肃道:“慌成这样成何体统!把话好好说明白!”

  “太子殿下,金銮殿半夜时紧急召见了李医官与赵医官,给皇上探脉。此刻皇上要召见你!”侍卫听到太子如此严肃才快速地把来的目的告知梁政。

  太子梁政听后立马起身,连身上的衣服都未好好整理便冲出了寝殿。

  金銮殿中。

  明黄色的纱帐被夜晚的微风轻轻吹起,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躺在床塌上,面容看着只有四十来岁,但也掩饰不住满脸苍白与憔悴,仔细观察看还会发现,此人像是有中毒之相!

  而此时床头旁还站着一位穿着看起来是一位官员的老人,正弓着腰,手中握笔,听着皇上断断续续地声音代拟圣旨。

  他正是大周皇帝梁晁最为信赖的左膀右臂。

  “……太子梁政,人品贵重,甚肖朕躬,坚刚不可夺其志,臣惑不能动其心。朕欲传大位于梁政。”虽然圣旨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皇帝梁晁说完后却依然没有了半分力气。

  边上这位老宦官从大周皇帝梁晁继位以来一直侍奉在侧,而此时竟不知出于何种缘由,将皇上口中想要传位的太子梁政的名字写为了二皇子的名字——梁敦!

  寥寥几笔的修改却让这份圣旨改变了它原来的意思。本该是下一任大周皇帝的梁政,被梁晁的亲信大臣篡改为了梁敦。

  这时皇帝梁晁用最后一点力气,伸出自己的右手搭在了老宦官的手臂上:

  “爱卿,你将圣旨再递我看一眼,我要确认一下!”

  老宦官瞥了一眼身旁油尽灯枯的皇帝,将手中拟好的圣旨轻轻地往他的方向偏了一点。

  这样的角度根本不足以让梁晁清楚地将整个圣旨的内容完全看完。

  皇帝梁晁表情突然变得惊讶,他发现老宦官好像刻意回避着什么,抓着老宦官的手也同时加大了力度。

  老宦官看了一眼垂死的梁晁,并没有回答他的困惑,只是将他抓着自己的手重新放到梁晁身体一侧,便开始收拾笔墨。

  梁晁再次吃力地缓慢地举起手想要抓住老宦官,却在举到一半的时候便重重地落在了床头。

  老宦官轻轻地将皇帝的双眼由睁开扶到关上,又快速地整理了自己的衣裳,让自己赶紧地冷静下来。

  ————

  李俊霖帮助金虹宗老宗主将所有惨死的金虹宗弟子尸体都埋葬好,让他们入土为安之后,又与翁全老宗主二人分别为那些弟子立好碑。

  光是埋骨一事,其实就让二人忙了整整一夜。

      直到天亮时二人才将所有意外惨死的弟子尸体们埋葬安好,外加上立碑、在碑上刻名一事,又费去了一天时间。

  期间,李俊霖倒还好,中途实在累得受不了,在老宗主的劝解下坐下来有过片刻的休息。

  可是翁全翁老宗主彻夜未眠,更是一刻都未曾休息,双手鲜血淋漓,又总是在每刻完一座石碑之时,停下来,回想自己这名弟子生前的一切事迹。

  老人转过头,望向那数十座墓碑,心中有千言万语说不出。

  就只是那么直愣愣的看着那些石碑上的名字,陷入漫长的回忆,完全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计雄,年方十八,拜入金虹宗四年······”

  “赵久,十七岁,拜入金虹宗六年······”

  “徐兴武、徐兴文两兄弟,一个十九,一个二十一,皆已拜入金虹宗九年······”

  “······”

  最后,当老人将视线停留在那块,写着剑修陶然,金虹宗小师弟的石碑之时,久久不能挪开视线,那种逃避了一整夜的愧疚感,再度涌上心头,老人悔不当初。

  一句废物,对一个少年来说,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力?

  是说过就算,如同春夜里的一阵微风,过了就过了,不留下一点声响?

  还是如同夏日里的一只蝉,每每回忆起来,都能使人耳边响起那一走近,便聒噪个不停,使人记忆犹新的蝉鸣声。

  亦或是冬日里的霜雪,重若大山,压得一个少年郎,喘不过气来,每每回想起来,便浑身发抖,似乎一年四季无论哪个季节,都如那冬日一般霜雪重重,让少年浑身刺骨寒冷。

  迎面吹来凌冽寒风,翁全摊开手掌,对着那阵风轻轻挥手作别。

  仿佛风的那一边,是这群弟子,而那个临死之前,嚷嚷着“我不是废物”的小师弟陶然,走在最后边,“他”好像忽然回过头,满脸微笑地望向翁全,也朝老人挥挥手,无声告别。

  ————

  最终,李俊霖等到老人情绪稳定,整个人都逐渐平静下来后,才下山离开。

  少年在山上住了整整三日,终于能够放下心来。

  临走之前,翁全赠予少年一本剑谱。

  是一本比剑法十三势更为精妙一些,却又谈不上如何珍贵的金虹宗剑谱——《定风波》。

  招式偏柔,女子习此剑谱,如鱼得水。

  男子习此剑谱,却也让人刚柔并济,攻守兼备。

  少年一开始不愿意收,是翁全翁老宗主诚心诚意的恳求他收下,说是不愿意亲眼看着金虹宗的剑术失传,那样他便无言面对金虹宗列祖列宗。

  所以李俊霖这才将《定风波》揣入怀中,答应老人尽量不辜负这本剑谱。

  下山路上,少年扪心自问,如果当时在山洞,没有手下留情,而是直接一剑杀了那个嚣张跋扈的红莲宗修士,是否金虹宗就不会被灭门了。

  最终他得出的答案是,也许还是会被灭门,但是至少,会少死一些人。

  也许那个名为陶然的少年剑修,就不会死。

  这一日起,李俊霖知道有一件事必须贯彻到底。

  除恶务尽。

继续阅读:第九十二章 山间破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剑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