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瞿明来到了M国H大念大学,饶是他在国内时成绩不错,也有些不适应H大的快节奏,而他最怵的课莫过于《技术与运营管理》。H大注重案例教学,《技术与运营管理》这门课没有例外,每节课都要针对不同的案例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瞿明对于案例分析并不是不在行,但是他的英语口语还不足以支撑他好好上课,所以他每节课能少说话就不会多说一句,这在一门需要发表意见的课上未免很显眼。
今天,瞿明上这门课是照常努力划水。小组讨论开始之后,他看见自己组有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的人,对方长得温文儒雅,有一种中国学者的气质。
“Are you Chinese?”瞿明抱着希望问道。
“是的。”对方直接用了中文。
瞿明激动地想流泪,他语无伦次地说道:“哥们儿,我叫瞿明,北京的,我英语不好,来这边之后上课老跟不上。”
对方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叫黎清,也是北京的,教授讲课的口语不算难,资料倒是的确有难度,如果你有困难,我可以帮你。”
同组的同学见两人聊起来了,催促他们赶紧讨论点正事。黎清听了,便换了英语,加入到了讨论中。瞿明见黎清如鱼得水的样子,很是钦佩,便也认真地琢磨措辞,发表意见。神奇的是,瞿明有时表意不明,黎清却能懂他是什么意思。
在新认识的好同学黎清的帮助下,瞿明第一次在课上完整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原本以为他是无话可说地同学都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个英语不好的中国人并非没有看法,相反他的想法很务实,对分析有着建设性的作用。
“瞿明,你下次可以多多发言,对我们大家都很有帮助。”其中一个叫John的美国男孩儿说道。
瞿明点了点头,他从小就不善言辞,脸上表情常常绷得很僵,不近人情。他唠叨的妈妈不知道说这件事说了多少次,但是瞿明并不打算改。这种冰冷的样子可以让一些烦人的人离他远一些。
“黎清,谢谢你刚才帮着我翻译。”瞿明下了课后感激地跟黎清说道。
黎清面容冷淡:“哦,没事的。”
瞿明觉得可能黎清只是顺手帮忙,人家并不一定想跟自己交朋友。但是自己作为收到帮助的人,理所应当地客套道:“我知道一家川菜馆,离学校也不远,这个周末如果你没有事的话,我们一起去吃怎么样?”
瞿明本以为黎清会拒绝,谁知对方却点点头答应了。
他不知道,黎清其实很开心。毕竟,他来上学这么久,总算找到了一个能一起聊天的同学。
这全怪黎清的思路总是很跳脱。可能上一秒他还在说学校图书馆里的某本专著,下一秒就可能说起希腊神话里太阳神的神庙。这导致和他聊天的人常常需要跟进他聊天的脚步。
而黎清最近认识的瞿明,居然能带他去吃好吃的川菜,边吃还能谈天说地。对方的学识无疑是极其渊博的,这一点足以令黎清佩服。黎清开始尽量多地找瞿明聊天,做功课。两人在一些经济问题上的看法总是出奇的一致。
“以后我想创业,你要不要来参一股?”黎清在认识瞿明两个星期后发出了邀请。
“可以试试。”对方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黎清一开心,就拉着瞿明去常去的川菜馆吃饭。
几年后,黎清和瞿明回国创业,他们一起谈下投资,拿下股民,挖下人才。黎清投资最多,稳坐董事长兼总裁之位。瞿明是第二大股东,按理来说,怎么也应该是个副总裁。
黎清向他提出这一点的时候,瞿明皱起眉,说道:“不要,副总裁如果是我,你绝对会偷懒。”
心思被戳破的黎清毫不惭愧地说道:“对啊,我需要你的帮助。”
“这样吧,我当你的助理,时刻监督你。”于是,迅联有一个主动屈尊成为助理的第二大股东。瞿明是第二大股东这件事,也只有开董事会是才会被迅联员工想起来。
真·最没有存在感股东大大。
瞿明成为黎清的助理之后,常常有人这么对他说。
“瞿特助,虽然说你是一直跟着老板的人,但是有些话我不得不说……”最先说这句话的是邱琳,她是最开始被瞿明和黎清挖到公司来的那批人。
“怎么了?”瞿明是很谦虚的,总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邱琳见他不介意,就直接说道:“作为特助呀,有些应酬的事情老板不适合做的,你就得替上,比如酒会上帮黎清挡挡酒什么的,不能让老板醉了……”瞿明老是绷着一张脸,邱琳很担心那天就会得罪人。
“邱琳姐,我记得你好像从来没有和我同时去过一场酒会?”瞿明思考片刻,说道。
“是这样,没错。”
“今晚就有一个,你跟我去一次就知道了。”
某集团新产品发表会,迅联提供了产品的技术支持,自然也被邀请了。酒会上,瞿明和邱琳像左右护法一样跟着黎清,瞿明整张脸像冻了几十年的坚冰,黎清同样拒人千里之外,邱琳觉得自己如果太亲和就不太和谐了,便也一副高冷的样子。
结果,一个晚上除了那个主办宴会的集团总裁过来交谈了几句,其他人都对冰冷三人组行了注目礼,无人敢上前攀谈。
经此一晚后,邱琳:我仿佛到了一个清静的新世界,从此之后,我要做一个高冷的人。
瞿明:这就是高冷的力量!
黎清:我们公司够强,我们任性。
商界江湖上,也留下了迅联三人组不好接近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