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板娘,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刻薄了点,别管你是谁,她要是觉得你睁不了钱,没什么用,压根不用正眼看你。
这才过了几年,她已经把周格格忘得差不多了。
瞧见伙计们不好好干活,围着一个漂亮小姑娘说说笑笑,她心里就不高兴。
扯着嗓子喊道:“你们干啥呢?这个月的工钱是不是不想要了?”
几个小伙计一哄而散,马上开始扫地,整理桌子凳子,一点不敢停。
周格格暗暗佩服,这么久没见,老板娘还是那么厉害。
她赶着上去,介绍自己,“老板娘,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周格格啊,我在咱们食味居做过厨娘。”
周格格殷勤的介绍自己,可是老板娘好像一点兴趣都没有。
她微闭着眼,看了看,半天才想起来,“哦,你就是个讨人喜欢的丫头啊,我想起来了,你不是在长安吗?怎么又回来了?”
听老板娘的意思,好像不怎么欢迎她似的。
不过也不要紧,周格格早在长安的时候,就练就一副厚脸皮,所以她还是不厌其烦的推荐自己。
“对啊,就是我,老板娘,其实我今天过来,是想问问你,还缺不缺厨子,我想跟着你干。”
听完了周格格的话,老板娘回过头来,笑了笑,“行啊,你是咱们这的老人儿,我的脾气也知道,”所以用着习惯,既然你想来,那就来呗!”
周格格的底子,老板娘都知道,虽然她不喜欢这个讨人喜欢的漂亮姑娘,可是不得不承认,她有两把刷子。
厨艺很不错,自从她走了,食味居的生意都惨淡了许多。
周格格见她答应,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又想起第一次来的时候,她对自己的百般刁难,想想就心有余悸。
不过她已经答应了,自己又对食味居很熟悉,想必不会像以前那样。
周格格说了好些感激的话,又把馒头推出来,“老板娘,这是馒头,他今年十二岁了,力气大,人也机灵,你看看,能不能在你这,谋个差事啊?”
老板娘回头看了看馒头,刚刚的笑脸不见了,“格格,你觉得呢?我要你一个人就够了,至于其他的,暂时不需要。”
周格格心一凉,馒头的希望困了空,也有些手足无措。
他们来的时候,计划好了,要待在一起,这是底线,如果不行的话,只能换个地方了。
反正她周格格厨艺那么好,不愁没地方要,现在的她,可不是原来的厨娘,什么都不会,还得别人教。
既然不答应,何必低声下气的?周格格也想明白了,“老板娘,我们两个是要一处的,如果你不肯收下馒头,我也不来了。”
说着,她拉着馒头的手,就往外走。
不料店里的几个小伙计都挡在门外,他们几个挺喜欢周格格的,不想让她离开。
小伙计们央求老板娘,把周格格留下。
老板娘一脸无奈,“你们搞清楚好不好?是我不要她吗?我说了,她是咱们食味居的老人儿,愿意回来当然可以啊,可是她又提了要求,必须收了那个孩子,这是什么道理?”
周格格不愿让其他人为难,所以主动提出要走,“老板娘,打扰你了,提出多余的要求,确实不应该。”
她刚走到门口,不想被一个人叫住,“这不是周家的小厨娘吗?”
说话的是镇子上一个乡绅的夫人,姓钱,五十多岁了,长得白白胖胖的,平时很注意养生。
她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食味居,当年和周格格挺要好的,只不过后来,周格格去了长安,两人很久没见面了。
钱氏一开口,周格格就听出来了,她急忙回头,走到钱氏跟前,跟她说话。
什么离开食味居去哪了,后来又做了什么,为何又回来了?等等。
钱氏道:“如今你回来,何不做我最爱吃的山药羹?我还记得,这是你的拿手好菜啊!”
“这个,倒是可以,不过我并不打算留在食味居,要不以后我去你家里,亲手做了给你吃。”
钱氏不想等那么久,她现在就想吃,“那么麻烦干什么,不如就现在,借一下老板娘的厨房,不是什么大事。”
钱氏又伸着头大声问老板娘,“您说是不是啊?”
这位钱夫人,可是食味居的大主顾,经常来,花钱也大方,人也和善,老板娘不想得罪她。
遂赶着笑脸,答应了,“钱夫人太客气了,不就是用一用厨房吗?用不着问我,赶快去吧。”
她的变化太大,惹得小伙计们都忍不住笑了。
周格格进了后厨,算起来,离开这里,有三年时间了。
后厨有些地方变了,有些地方还是老样子,她正回忆往昔,就听见老板娘的尖嗓子在耳边响起。
“赶快做呀,还磨蹭什么?钱夫人还等着呢!”
周格格了解老板娘,她是不放心自己,一定要自己盯着。
“馒头呢!我需要他的帮忙。”周格格不肯示弱,跟老板娘扛上了。
有钱氏在,老板娘不敢怎么样,果然,老板娘耿了耿脖子,还是把心里的气咽下去了。
“你等着,我去把他喊进来。”
厨房的材料都是现成的,食味居的食材虽然比不上长安的大酒楼,当然也比不上皇宫的御膳房,不过做一碗简单的甜羹,很够用了。
钱夫人点的这个羹,是周格格的拿手的一道甜品,也是店里卖的最好的,除了她,别人做不出那个味来。
现在,周格格的厨艺比两年前更精进不少,所以她有把握,做的比以前更好吃。
这还得感谢乔玄清,要不是他悉心栽培,周格格还不能进步得这么快。
周格格手脚麻利的把山药剁碎,然后加到鸡蛋羹里,大火烧开,然后在加入一些蜂蜜,就好了。
老板娘在旁边看着,不停咋舌,“我还以为有什么神秘的,不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羹吗?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周格格不理她,只是让馒头端出去,给钱夫人,还不忘叮嘱他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