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回宫后,头一件事便是去见皇上,她擅自出宫,本就不应该,回来的时候还拖沓一番。
在御书房门口,公主还是很忐忑的,别看她平时嚣张惯了,皇上要是真生气了,她也担心受到惩罚。
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里头也没个人出来,公主直觉得腿酸,都快站不住了。
心中暗暗吐槽,皇帝哥哥这是故的吧!不然早就应该有人出来了。
眼看天就黑了,公主还没吃东西,只觉得腹中饥饿,又不能走,着实是让人恼火。
又过了一会儿,夏太监才从里头出来,他看到公主一脸焦急的样子,不禁笑了,“公主,皇上说,他今日事多,恐怕没空见您,请公主回去吧,以后莫要再随随便便出宫了。”
公主冷冰冰的答应了一声,然后回头走了。
夏太监折返回来,皇上便问道:“她走了?”
“是。”
皇上笑了笑,“这丫头必定生气了吧?不过这样也好,必须给她点教训,要不然她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以后要任意出宫,别人也管不了。”
夏太监忙点头,“皇上说的及时,其实公主也是小孩子心性,这次得到了教训,下次就不敢了。”
皇上可不大相信,“她那个脾气,依我看也难改,不过但愿能消停几天吧。”
夏太监又看着他胳膊上的伤口,十分担心,“皇上,既然回来了,不如让御医瞧瞧,已经拖了一天了。”
皇甫止却不肯,“朕觉得好多了,要叫了御医,恐怕这事就要闹大了。”
皇甫止并不愿让别人知道他出宫,何况胳膊上完全是小伤,他也没在意。
皇上执意如此,夏太监也没办法,只好每日帮他上药,好好伺候着。
公主从御书房门口出来,也没回自己宫里,她答应太妃,回来的时候,会跟她说明情况的。
其实公主能够顺利出宫,太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原本太妃自己也想出来的,可惜实在不方便,公主又着急,所以她帮着公主出去了。
公主知道太妃喜欢吃甜糯点心,因此专程带了一些过来,如今要给太妃送过去。
彼时太妃正用晚膳,知道公主来了,很是开心,赶忙招呼她坐下来。
“还以为你今日不来了,快坐在我身边。”
公主正好饿了,她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公主一边坐下,一边让宫女把点心拿上来,“这可是您最喜欢吃的那种,我让他们做的,您尝尝,喜欢不喜欢?”
太妃一看便知,那是仙鹤楼有名的核桃糕,特别好吃,也不脆,她牙口不怎么好,吃这个正合适。
太妃知道她肯定去了仙鹤楼,又问她有没有见到周瑶瑶。
“这孩子,到我这里,过了几天安静的日子,我本想着把她留在身边,过几年,在指婚,谁知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公主撇嘴,“我觉得皇帝哥哥和瑶瑶倒是挺般配的,不知她为何不愿意。”
公主私心是想让周瑶瑶留在宫里,这样她们可以经常在一起玩,不像现在这样,见个面都很费劲。
她倒是跟太妃想到一块去了,太妃一开始就想把这两人往一块凑的,可惜最后闹成这个样子,实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太妃叹了一口气,“这是有缘无分,若是皇上非得纳妃,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放瑶瑶出去,这孩子长大了。”
看得出来,太妃对皇上的做法是赞赏的,她毕竟年老,很多事看得比公主透彻多了。
公主又说道:“瑶瑶还担心你怪她呢,让问您的好。”
“这是怎么说的?我从未怪过她,谁又能想到,皇上突然那么做。”
“我已经告诉瑶瑶,说太妃并未生气,让她放心,说不定咱们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出宫去瞧她呢!”
太妃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她如果出宫,很容易被发现,“若是瑶瑶什么时候能进宫一趟,也是好的,咱们也不必费心思出宫了。”
公主倒是有一个好办法,“以前瑶瑶的姐姐不是经常进宫吗?咱们只需要把她们叫了来,说是做御膳,这不就成了?依我看,也不是什么难事。
太妃连忙点头,“这个主意很好,我改明就去打听着。”
公主用过晚膳,又陪着太妃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才回了宫。
次日,太妃去瞧皇上,也是为了打听周瑶瑶的事。
不料她刚进来,就闻到一股奇怪的药味,太妃觉得奇怪。
“皇上,你可是用了什么药?”
皇甫止愕然,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是他手臂上涂抹的金疮药的气味。
这气味不小,只用衣服是掩盖不住的。皇上自以为没事,不料今日太妃来了,一下子就闻到了。
皇甫止急忙掩饰,“估计是御书房里不知道放了什么东西,所以有了这味道,朕还挺喜欢这味道的,所以没有让他们收拾。”
这话一听就让人怀疑,太妃不禁皱眉,“这可不行,这么大的药味熏着,岂不头疼?还是让人过来收拾一下。”
说着,太妃忽然把皇上的胳膊拉了过来,亲昵的跟他说话。
不料刚好扯着皇上的伤口,他的嘴角扯了扯,明显是疼了。
太妃看到他的样子,忙问道:“皇上怎么了?”
太妃心想,我也没碰到什么地方,也不曾用力,他怎么突然如此痛苦?
太妃下意识把他的袖子卷起来,这才发现他的伤口,不禁“哎呦”一声,“皇上,你这是怎么了?什么时候受了伤。”
此事,被太妃知道,便已经是瞒不住了。
皇上也未说实情,只说不要紧,“这是朕不小心自己碰到的,太妃无需惊慌。”
“都受伤了,怎么还不惊慌?赶快叫太医过来才好。”
太妃看着夏太监,“你还愣着做什么?难道看着皇上这样不管不顾吗?”
夏太监看了皇上一眼,得到皇上的允许后,才出去了。
一时御医过来,说是剑伤,需要好好疗养,又开了内服和外敷的药。宫里的御医比宫外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