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此时看着李世民的脸色,那脸色变得越来越阴冷了。
甚是难堪,然后他轻轻的把文件放在桌上。
抬头看向众人,用一种冰冷的话开口。
“你们知道这文件上写的是什么?”
李世民的眼神朝着众位大臣扫去。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互相看了下。
心生不妙之感,难道又败了?
又来给朝廷要兵了?
“臣斗胆猜测侯君集等人请求朝廷支援。”
“哼,臣早就知道这些人不靠谱,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干事。”
“如今事败,竟让一个小小的突厥附属部落给干成这样?”
“实在有辱国威?”
此时萧瑀又站了出来。
他本身也就是老臣,平日里被这些人压的抬不起头。
如今这是一个上好的机会,可以让他趁势反压一头。
他又怎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呢?
“臣认为萧大人所说没错。”
“侯将军是本次的主事者,他理应负全责。”
裴寂也是再度站出来附议。
李世民一听这句话面色更难看。
他没有想到他的臣子们,竟是这种落井下石的人。
抓住别人的一点不是,就想把别人给撵死。
从来不会把别人往好处去想。
尤其是对裴寂。
想当初他跟刘文静之间的事情,自己就有些不是很喜欢他。
那时自己还是秦王,因为刘文静比裴寂的本事大,职位却不如裴寂。
两人向来很不对付,刘文静对此事耿耿于怀。
一次喝酒的时候,激愤之下扬言要砍死裴寂。
结果让人诬陷为谋反。
高祖李渊,令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去调查此事。
那次他们调查的结果都没有谋反的事实,结果裴寂却进了谗言。
最终导致刘文静因此事而冤死。
这件事李世民是知道的。
此时再次发现他要用谗言诬陷自己的将军,心生不爽。
而萧瑀也是一样,处处跟自己作对。
往往不给面子,对此好人他没有一点好脸色。
“王德,你把这份文件给大家念一下。”
李世民很想利用此事借题发挥一下。
王德从桌上拿过文件,展开看了看里面的内容,瞬时倒吸了一口气。
稳了稳自己的情绪,才开始念了起来。
“臣,侯君集拜上,此次幽州兵乱,外族进犯。”
“臣等因遭投毒,战力不济,不敌对方,致我大唐兵马损失。”
“臣等惶恐,不敢懈怠,拼死抵抗。”
“幸得幽州都督携兵相助,然,亦有损失。”
“臣等只能退缩,据城而守,只待援军。”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德还特意停顿了下。
抬头看了看朝臣,只见一些人都是满脸的幸灾乐祸的神情。
李世民当然你把这一切尽收眼底。
王德继续念着。
“然,天降神威,我大唐的太平侯,神一般的出现。”
“吓退了敌军,挽救了战事。”
太平侯三个字一出现,所有的人都是脸色发生了变化。
之前面带喜色的人,瞬间像是进入冰窟窿,阴冷难堪。
之前愁眉不展的人,此时却是兴奋激动,面露悦色。
“我军趁势追击,歼灭敌方三万,又连夜追逃,再次歼敌两万。”
“前后总共歼灭敌方八万余众,契苾何力只带着万余兵马落荒而逃。”
“战事一举而定乾坤。”
王德后边的话越念越快,因为他也是被胜利激发的热血澎湃。
胜利了!
所有人期待的胜利局面终于是来临了。
这场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是所有人都是盼望的。
“看到了吗?我大唐有神威相助,岂是蛮邦异族可以侵染的?”
“太平侯,哦不,神威将军,神威侯他才是大唐的柱国。”
李世民激动地站了起来,开始走向大臣的中间。
他的双眼不停地在扫视着萧瑀和裴寂。
“恭喜陛下,喜获神威将军一位。”
“将军乃我大唐功臣,护山河社稷于倾危,挽黎民百姓于水火。”
“实乃大唐之幸,社稷之幸,百姓之幸,更是陛下之幸!”
裴寂此时一转脸色,公然高调祝贺李世民。
于是所有大臣都一起跪拜起来。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朝堂的热闹,一时鼎沸起来。
所有都开始议论起来。
太不可思议了?
太平侯刚刚解决完灵州之事,转瞬间千里奔袭,又到幽州。
帮助幽州,解了燃眉之急。
这种速度实乃为所未闻,这种功勋也是世俗罕见。
众人一片热议之后,只看到李世民来回踱步。
他的双眼一直盯着萧瑀和裴寂。
二人被他盯得心里发毛,头都不敢抬一下。
面上羞愧之色难以掩饰。
“今日之局面,你二人可曾想到?”
李世民龙威凛凛,呵斥道。
“扑通”!
“扑通!”
二人相继跪在李世民面前。
所有朝臣也都明白,就是二人之间所说的话,惹怒了李世民。
“陛下,臣无知,惹怒龙颜,不明事理,诋毁同僚。”
“臣罪大恶极,望陛下治罪。”
裴寂首先开口承认自己错误,跪伏在地上,战战兢兢。
心里懊悔之极。
“陛下,臣不知错在哪里?”
萧瑀虽然跪在地上,但是一点反悔的意思都没有。
“没错?到现在为止你还不知错?”
“难道是朕冤枉了你?”
“是谁想要朕治幽州将士的罪过?”
“前线将士奋勇杀敌,你等背后中伤,诋毁功臣,这还不是罪?”
李世民实在被气的不发飙不行。
岂知萧瑀不依不饶,大声嘶吼。
“幽州之功臣,乃太平侯一人耳!”
“其余人,呵呵,皆是附属之功,功不抵罪。”
“望陛下分清事实,以大唐律法制裁!”
李世民真的被眼前的萧瑀怼的火冒三丈。
“想让朕治他们之罪,你的罪过比他们大多了。”
“朕今日先治了你们的罪,朕看你这个仆射是不想干了,朕今日撤了你的职,你回家反省去吧。”
“还有你,位列三公,不思报国,趋炎附势,念你无甚大过,朕罚你半年奉新,回家去思过三月。”
李世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今日刚好有了这个机会。
就把这二人从朝堂中赶了出去。
“陛下,臣无错,你冤枉臣了!”
“多谢陛下宽宥,臣领命!”
这是萧瑀和裴寂最后的话。
李世民在众人的议论声中,甩手而去。
他可不想再面对这些朝臣了,否则一会儿绝对会有人为这二人求情。
众人都都是一副傻眼的样子。
弄不明白,李世民为何处罚的这么重?
天子之怒,必流血漂橹,如此处罚大臣,已算是轻的了。
谁叫这二人撒币的看不清形势,还要顶风触怒龙颜呢?
今日之事,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几人心知肚明。
几人互看一眼,皆是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