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湛坐在椅子上,看着李世民打开包裹,惊讶,感叹,试吃,再惊讶,再感叹,然后分给群臣试吃,之后是所有人一起惊讶和感叹。
“朕若是需要万份,国师会不会太累了。”李世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他觉得这行军粮比干粮便捷又有营养,最关键的还轻便得多,便于携带。
他很想让长孙湛直接给他弄个二十万份的出来,但又怕把国师一口气给累死了,之后就没得用了。
长孙湛倒是很大方:“陛下,只要银子管够,要多少都行!”
反正这些行军粮都是他直接用复制技可以复制出来的,不需要花费点数。
之后,怕自己太直白,又连忙补了一句:“只能是金银,铜也行,这是给紫微星增添力量的,不是我要用。”
其实长孙湛是很想要铜板的,唐朝很少用金银交易,大多都是铜板。
李世民想了想:“若是十万份,大概要多少银子?”
“嗯……”长孙湛思索了一下大唐目前的国库充盈度,“一万两吧!”
多了李世民给不起,少了自己太亏。
李世民立刻点头:“那我要五十万份!”
也就是五万两白银?
长孙湛想想这银子其实又是从自己发现的矿上开采出来的,顿时又没那么开心了,总有种自己左口袋里出去的钱跑到右口袋的感觉:
“陛下,这一份行军粮可不是只吃一顿的啊?至少能用七天,您弄这么多,到时候吃不完啊?”
“嗯……说的也是,那就先做十万份吧,毕竟,若是有意外,咱们还可以随时联络。”李世民指的是长孙湛前几天拿去的千里传讯板。
长孙湛想起这件事就头疼,挤出个笑容来:“没问题!”
之后他又道:“陛下,还有火铳和火炮的弹药呢?火炮就这一个,弹药很难很难弄到,所以求您到时候千万省着点用。”
李世民点头:“那是自然,国师放心。”
“火铳的弹药若是我和萧太医自己做,倒不是很麻烦,就是有点累,最好能再派点人手来。而火铳本身则是要借助紫微星的力量,所需要的金银,要比行军粮贵一点。”
李世民继续点头:“朕明白了。现在火炮的弹药,有二十发就够了,只要炸开高句丽的第一道城门,我们的大军涌入,后面的就很好解决了。而火铳……朕倒是希望人手一个的。”
“那怕是要不少弹药,而且陛下,那些打完仗就回家的百姓,也要让他们人手一把火铳吗?毕竟,这不像弓箭刀剑,它很容易造成误伤。”
毕竟刀剑砍人还需要使力气呢,火铳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杀人,长孙湛还不想这么早就在中原大地上发展火铳这种危险品。
“嗯……你说的有道理,那朕……先要四千支吧。”李世民沉吟着,之后又对那几个武将道,“若是有变,要及时上报。”
几人纷纷躬身称是。
“关于火铳的弹药,至少一支要有十发,几十发更好。”李世民又说,见长孙湛脸色微变,他又补充道,“朕自然会安排萧从安,就……安排他建立火铳营吧,招一些人,来造火药,国师以为如何?”
长孙湛想了想,千百个人都在一间大屋子里,每个人手边都放着一箱又一箱火药,之后,一个火星,砰……
他打了个冷战:“我觉得……可以。”
“那就好,国师一定要监督此事。”李世民道。
“那倒没问题……”长孙湛摆摆手,“只要不出危险就好。”
李世民还没意识到会有什么危险,打光了弹药之后他就把火铳往腰带上一别:“那这个,朕就收下了!今日就到这儿,各位都散了吧!”
大臣们纷纷躬身行礼,长孙湛也站起来告退,露天朝会散了之后,他立刻去找萧太医。
“火铳营?”萧太医一愣,“这……”
“怎么,你不愿意?感觉你这个太医真是身兼数职。”长孙湛吐槽,“一边救人命,一边又研究杀人的东西。”
“我只是研究烟花,谁叫你们非要拿它去杀人?”萧太医一耸肩,很无所谓地说。
“你该研究一下,若是被火铳击中该如何救治。”长孙湛提议。
萧太医面色一变:“可以啊!肯定有人一不小心走了火,往自己裤裆里来一铳的!”
长孙湛想起今天李世民往腰带里塞火铳的样子……还真的挺悬。
却又听萧太医道:“看来我得问问最近还有没有死囚了,之前研究萧氏病,把死囚都抓光了……”
长孙湛:“……”
大唐的死囚是造了什么孽才落到萧太医手上。
“那陛下有没有说,要给我们安排多少人,建这个火铳营?”萧太医问。
“没说,他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多少人再去问他要,多少都可以,毕竟现在是为了出征高句丽做准备,怎样也不嫌多。”
“那就先来他五千个!”萧太医激动道。
长孙湛幽幽看着他:“你怕是想把这五千个里拿出一百个来给你做研究吧……”
“怎么会……”萧太医挤出一个尴尬的笑,“我最多是做一点小小的实验,对身体毫无影响的那种……”
长孙湛翻了个白眼:“反正不能耽误陛下的事,你心里有数就好,弹药你也会做,陛下要至少四万发,我就不管了。”
说完,他站起身就准备离开。
“哎哎?”萧太医急忙拉住他,“陛下说没说什么时候要?”
“自然是出征之前咯,在找太史局的人算良辰吉日,我也不知道。”长孙湛耸肩。
萧太医却奇怪地看着长孙湛:“找太史局干嘛?找你不就好了?你不就是紫微星的代表吗?”
长孙湛:“……”
好像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反正太史局的工作就是研究什么星辰走向,计算良辰吉日,而长孙湛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星辰代表,按理来说要比太史局更权威。
所以,在长孙湛还没开口之前,太医署里就来了一位宦官,李世民的御前大总管笑眯眯地躬身行礼:“国师,陛下有请。”
“我也跟你一起去吧!问问那个火铳营的事儿。”萧太医也跟着起身。
两人跟着宦官来到甘露殿,殿里已经站了不少人,高士廉,魏征,房玄龄,侯君集,还有李治都在。
长孙湛瞄了一圈,没见到长孙无忌,之后才和萧太医一起躬身拜倒:“拜见陛下,拜见殿下。”
“起来吧,朕想问国师一点事情。”李世民看起来不太高兴,“朕和太史令有一些意见分歧。”
太史令是个老头,站在距李世民御座最近的地方,更是满脸的委屈:“陛下要三思,三思啊……”
“怎么了?”长孙湛一头雾水。
“朕让太史令测算良辰吉日,太史令给了朕两个日子。”李世民不悦道,一边把面前的一张纸拿给长孙湛。
长孙湛从宦官手里接过那张纸,上面只写了两个日期,一个在七天之后,一个却在好几个月之后。
“只有这两个日子是可以出征的?”长孙湛有点难以相信。
“是的!这是臣经过前人千年经验,测算出来的!早在大汉之时,人们就测天象,算良辰吉日,臣绝对不会出错的!”太史令苦口婆心,看起来快哭了。
“但那时候不是没有紫微星下凡么?现在有了,所以,我们可以遵从紫微星的意思。”房玄龄说。
长孙湛暗暗瞥了萧太医一眼,可见的确是被萧太医说着了,而太史令看起来泫然欲泣,他大概是最不想让长孙湛在这里传达紫微星意思的人,不然,他怕是一分钟之后就要失业。
长孙湛也看了那太史令一眼,很疑惑这老头为什么死固执,反正良辰吉日这种事都是玄学,没人说得清,只要随便扯一个李世民喜欢的日子不就行了?
“国师,你现在能联系到紫微星吗?能否问问她,何时出发才是良辰吉日?”李世民很客气地问。
“嗯……我算算啊……”长孙湛架着拐杖,伸出一只手,假模假样地算了半天,嘴里还嘟囔了几句:“这不好吧?……哎行吧行吧,嗯就这样……谢谢啊……”
之后他才转向李世民:“紫微星说了,只要在十天之后,哪天出发都行,她都会保佑。”
太史令顿时身子一晃,差点要晕过去,而李世民唇角则露出一点微笑:“这样很好,紫微星果然是我大唐的吉兆啊!看来朕要改元紫微,是错不了的!”
长孙湛这才想起李世民还说过要改年号为紫微这种话,只不过就算改年号,也是要在第二年的旦日更改,而非当即就改。
“陛下,若是行军的日子定下之后,我们这边的火铳营还有一些事情要问陛下。”长孙湛说。
“嗯……”李世民沉吟一会儿,“十日之后,张俭带兵四万,向莱州出发,走海路过去。十四日之后,李勣带兵六万,走辽东道。二十日之后,朕带兵六万,从长安出征!”
长孙湛默默点头:“陛下,臣心里有数了,火铳的弹药,臣会和萧太医一起制造一部分,还会借紫微星之力,制造一部分。”
李世民一愣:“当真?”
“自然当真,臣需要五千手工者,男女都可,还需要一两块大场地,最好是露天的。”长孙湛说。
到时候搭上棚子防止阳光晒到,而若是真的着火爆炸,也比在殿内好跑路。
李世民果断点头答应,当即就把场地安排好了,还让御前总管带着口谕去组织人,萧太医跟着一起去了,李世民又道:
“都退下吧,朕要和国师说几句话。”
大臣们纷纷退走,李治也留在了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开门见山:“你知道朕为何要带走你父亲么?”
“臣不知。”长孙湛一脸诚恳,“因为他会打仗?”
李世民点头:“嗯,的确,当年他随我出征,也是一把好手,如今年纪都大了啊……”
长孙湛疑惑地看向李治,李治面无表情,朝长孙湛摇了摇头。
于是长孙湛也一耸肩,你摇头啥意思啊!
李世民感叹了一会儿,又道:“之前李承乾谋反,他的两个亲信,其中一个是贺兰楚石,侯君集的女婿,你可知道这件事?”
长孙湛点头:“臣有耳闻。”
在历史上李承乾真的谋反之后,侯君集也因被牵连而下了大狱,但现在,在长孙湛的推动下,李承乾把谋反的时间点提前了。
所以侯君集并不知道这件事,他作为长安的御林军总管,令牌被女婿偷走,调兵谋反,也算是受害者,只治了渎职之罪,现在还在将功补过,但至少还好好地活着,只是释了兵权,转而担任吏部尚书。
“朕留下的诰命大臣里,高士廉是朕的舅父,对朕忠心耿耿别无二心,但他年纪大了,很多事力不从心。而你,又和治儿年纪相仿,关系还好,朕把他托付给你们,也放心。”
长孙湛看李世民这一副要托孤的样子,心里顿时有点不是滋味:“陛下,臣只比殿下大两岁,何来托付一说?而陛下也只是离开几个月而已,几个月之后班师回朝,若是臣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陛下能轻点责罚。”
李世民笑了:“那倒可以,不过,朕若是万一出了什么意外……”
“没有万一,紫微星说了,这是高句丽的灭国之战。”长孙湛打断李世民,“而且陛下啊,炮和火铳都拿在手里了,对面只有弓箭,这都不是一个档次的,您说,怎么能输?”
李世民微笑:“嗯,很有道理。不过,朕还是要告诉你,长孙家的继承人,你父亲已经决定是你了。”
“啊?”长孙湛一愣,心道我都去别府了这又要闹哪样……不过,李世民为了笼络住长孙家,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只是可怜了长孙冲,长孙湛还没出手呢,他自己就被压得抬不起头,早就亲自服软了。
“现在,都城的守卫军权,在房玄龄手里,他,朕也是放心的,魏征嘛,就更放心了。有这三人辅佐,还有国师在侧,朕相信,就算朕去亲征高句丽,你们也不会出问题的。”
“儿臣定然不负父皇所托。”李治先说道。
长孙湛也急忙跟上:“臣也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李世民满意地点头:“如此一来,朕还有一件事,朕这次带晋阳出征,一是因为只有她能用那千里传讯板,二是因为,晋阳总说不想嫁人,朕带她出去这一趟,见过世面之后啊,也该是时候送她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