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是初冬。
北方的冬天,明显比南方冷多了:才踏入幽州边境,诸葛亮一行人便觉幽州与冀州实是一道分水岭:冀州再冷,却没下雪,而幽州则大雪纷飞。
初见大雪之时,黄月英轻微地惊呼,冻得发抖的同时,连连地惊叹北方的雪势可比南方大得多——貌似北方的士兵,亦比南方的要凶悍许多呢?……
至于诸葛亮等人,则早已机智地换上了厚实的衣服,倒也不算怕冷。
瞅着迷糊得不懂加衣的黄月英,诸葛亮从马车里取出一套厚实的衣服,递给黄月英,说道:“赶紧穿好,当心感冒。”
于是,众人侯在车外,而黄月英钻进车里,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尔后,诸葛亮一行人驾车,继续地赶路,一口气来到了幽州泉州。
及至泉州城外,诸葛亮一行人便瞅见了一支骑兵策马奔腾,气势汹汹之余,倒也没惹出甚么乱子,诸如不小心踏翻了商贩们的货物之流——掀开车窗,诸葛亮盯着那支跑远了的骑兵卷起的尘烟,耳尖地听见路边有一商贩兴奋地嘀咕:
“吓了俺一跳,俺还以为今天要赔本了呢!……不愧是公孙将军的嫡系麾下,远比那群乌丸夷族要规矩得多!”
许是那一商贩打开了话匣子。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商贩们也加入了讨论之中:
“可不是?那群乌丸夷族动不动就来捣乱——上次,还有上上次,有个粗鲁的家伙,就因没钱买到狐皮,故意地砸了那家小贩的摊子,把那家小贩急得跟个甚么似的……若不是公孙将军的嫡系麾下刚巧路过,那家小贩还不知会赔本成甚么样呢!啧啧~这世道哇~真是越来越难混了!”
“啊哈~俺也见过!那群「公孙将军的嫡系麾下」可好啦!完全不像其他将军,就知敲诈或贿赂,他们总是秋毫无犯——俺因敬佩他们,私下还想送些吃的,却被位那位嫡系麾下给拒绝了呢!那位嫡系麾下真真是个好人,还一脸严肃地训斥俺,说俺喜欢耍小心思,巴巴儿地讨好上面……唉~其实俺哪想讨好呀?这不是被逼的么?也亏俺遇见的是他,否则换成别的将军,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好将军啊好将军!这年头儿,委实难得!但愿他能永远留在这里!”
……毫不意外地,一群平民们也在窃窃私语,三句都绕不开「嫡系麾下」。
——嫡系麾下?
诸葛亮眨了眨眼,好奇心起。
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周瑜和太史慈也勒住俊马,将车停下。周瑜跳下车来,走到那一商贩的面前,作出想买东西的模样。那一商贩卖的是漂亮的兽皮,也不知是哪儿猎来的,看起来十分暖和。
“小先生,上好的虎皮,要不要买一块?”那一商贩殷勤地介绍,“用此兽皮裁制一套冬衣,绰绰有余,而且非常保暖,没有异味,夏天盖在身上,还能驱蚊驱虫……”
周瑜听着那一商贩的前半部分倒还合情合理,但听后半部分,却忍不住地失笑,笑道:“你可别诓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兽皮罢?——完全不像虎皮呢?……还驱蚊驱虫,也不怕它被高温热坏。”
那一商贩腆着脸道:“小先生好眼力,这的确不是虎皮,但也是一卷珍贵皮质,做衣裳、做鞋子之类,都很合适,您要不要买上一件?……”
想了一想,周瑜便买了五块兽皮。
乍一遇到豪爽客人,可把那一商贩乐得嘴巴都合不拢。
莞尔一笑,周瑜状似无意道:“……对了,刚才学生听到你有说甚么「嫡系麾下」、「乌丸夷族」——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一商贩叹了一口气,答道:“不瞒小先生,幽州地处偏远,时常能看到那群夷族来此买卖!许因他们是夷族的缘故罢,他们经常惹事,闹得俺们商人血本无归!若不是公孙将军的「白马义从」能够威慑夷族,只怕俺等幽州人士无家可归啦!刚才,公孙将军的「白马义从」就从这里经过——”
那一商贩比划手指,满脸自豪。
周瑜适时地轻呼,流露出一抹庆幸之意,又道:“原来是公孙将军的「白马义从」么?——学生也曾听过公孙将军的大名,亦对「白马义从」神往不已,只可惜学生气力不足,否则定要像幽州男儿那般,从军入伍,力保家园……话说那「白马义从」的领队是谁?学生瞧了,好像挺眼熟呢?”
“哈~小先生也知「赵云」将军此人么?”那一商贩两眼一亮,一拍大腿,意外地打量周瑜。
周瑜轻巧地侧过脸去,答道:“……学生确是听过赵云将军的大名,可却无缘一见。”
“俺也是。”那一商贩咂了咂嘴,“听闻赵云将军是公孙将军的主骑,亦是「白马义从」的成员之一,他脾气很好,本事又高,很受士兵爱戴。”
吧啦吧啦地,周瑜和那一商贩聊了许久,聊得挺欢。
眼见周瑜不动声色地打探消息,诸葛亮微微一叹,既觉惊喜又觉惋惜:惊喜的是,没想到刚才那支骑兵是「白马义从」,领头之人会是赵云;惋惜的是,诸葛亮他没和赵云打个正面——
虽无交集,诸葛亮却不懊恼:赵云都在,刘备还会远么?——记忆里,赵云与刘备可都在幽州共事过!
按捺雀跃,诸葛亮也登下了车,来到那一商贩的面前,拱了拱手,问道:“敢问您听过「刘备」此人吗?”
“刘备?”那一商贩愣了一愣,“哪个刘备?——甚么刘备?”
诸葛亮:“……”
诸葛亮深呼一口气,耐心道:“小子听闻刘备将军与公孙瓒将军相识,曾是同窗……”
“那又怎地?”那一商贩耸了耸肩,“也许公孙将军晓得,但俺……真没听过。”
“没听过?!”诸葛亮吃了一惊,“您可别捉弄小子——你当真没听过?”
“没听过。”那一商贩摇了摇头,“俺在这里行商已有三年啦!从未听过「刘备」这人——也许是有这人罢?但俺真的不知啊!……不如小先生多找几人问上一问?”
诸葛亮点了点头,转身地离开。
周瑜带着五块兽皮,亦告别了那一商贩。
接下来,诸葛亮一行人以马车为家,连续三天在泉州四处打听——
“请问,你知不知道刘备在哪里?”诸葛亮小声地询问。
“不知,不知,老朽不大记得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摇了摇头,吃力地喘气。
黄月英怯怯地找上一名妇人,轻声道:“夫人,请问,你有没有听过「刘备」这个名字?”
“刘备?——牛背?”那名妇人抬手一指,指向一头甩着尾巴的母牛,“这不就是吗?”
陈登来到一家酒肆,随便地拦住一人,追问:“这位兄台,可曾听过「刘备」不曾?”
“甚么刘备不刘备的,在下哪晓得?——让开,让开!别挡在下的道儿!”那人用手一推,推开了陈登。
路旁,周瑜弹起焦尾琴,引来无数男男女女的目光。就听周瑜唱道:“刘备在哪里呀刘备在哪里?……”
大家一片沉默。
太史慈直接去找泉州县令,开门见山道:“吾乃太史慈,需要找一个人,那人名叫刘备……”
泉州县令目瞪口呆,瞪着一地狼藉,忽然大吼道:“来人!来人!府上遭贼了!……”
……几番折腾,众人寻人无果。
这天,众人聚在车内,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托起下巴,认真地思考,满脸严肃:主公既然不在北方,那他又在哪里呢?——他也不在冀州!
虽说诸葛亮他们只才逛了冀州五郡,还有四郡没逛,好歹也算走完了半个冀州,但却不见刘备的任何消息……这实在令人沉思——隐隐地,诸葛亮又有那丝不安的想法,但他却拒绝深想!
不管怎样,活人见人,死要见尸,他找不到刘备,一定是因为他跑的地方太少了——
对!他涉及之地不算多……只要他再费些精力,总能找着的!
失望的神情被坚定所取代,诸葛亮还未想好接下来的打算,便听周瑜开口道:“刘备找不着,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嗯?
众人一怔,齐齐地望向周瑜。
周瑜道:“天也越来越冷了……再不走,当心海面结冰。”
众人听罢,面面相觑。
大抵是没坐过船,众人一时没想过海面也会结冰。
诸葛亮稍加思索,便痛快地松口,附和道:“既会结冰,那咱们还是赶紧走罢?——前往青州!”
“好!”众人附议,全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