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岁月静好(下)发酵
Fire丿小桥静水2020-06-20 22:352,523

  “真的,真的,千真万确!”一名穿着朴素的商贩小声地嘀嘀咕咕,却丝毫不妨碍路过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两耳去聆听,“俺刚从徐州过来,与你们这群逃出徐州的不同,如今的徐州虽然经历了一场奇怪的战事,但妙就妙在:那场战事压根就没给徐州造成甚么破坏——除了出城的关税略微地抬高了一点,其余都与以前没有任何区别!”

  “嘶~”听至这里,一位年长的农夫瞪圆了两眼,不敢相信地追问,“这位老乡,你别诓人罢?——前一阵子,徐州不是传言伤了兖州牧的父亲么?兖州牧本人也率兵攻打徐州,还差点屠了城……怎地,这事不了了之?明明徐州牧是那个兖州牧的仇人罢?怎么兖州牧不提甚么替父挣回颜面了?”

  “哈~你这消息是甚么时候的?——都过时啦!”那名商贩忙不迭地说,“兖州牧心很好啊!即便他的父亲因为伤害过重而……兖州牧的父亲终是撒手人寰了!”说到这里,那名商贩不由地降低了声音。

  众路过的人们也倒吸了一口凉气,忍不住地问道:“兖州牧的父亲死了?!——甚么时候的事儿?”

  “也是不久之前。”眼见众人都饶有兴趣,那名商贩浑身一颤,热情地回答,“就因兖州牧的父亲死了,而兖州牧却没屠杀徐州而泄愤,因此现在整个徐州都特别感激兖州牧……毕竟严格来说,徐州牧是兖州牧的仇人!”

  “不对啊!”人流里,有一年迈儒士高声地叫道,“徐州为甚么要感激兖州牧?——他甚么时候成了徐州牧?”

  “说来话长,是这样的。”那名商贩两眼放光,“前一阵子,徐州牧陶公病逝,死前想将徐州让位给兖州牧——”

  “这不可能!”那一年迈儒士嗤笑不已,“当时,徐州和兖州可谓死敌,徐州牧怎么可能会将徐州让给兖州牧?——他就不怕自己死后,兖州牧会借机地报复?”

  “俺话还没说完呢!”那名商贩老脸一红,连忙地改口,“这事要涉及到某个人——”

  “谁?”

  “诸葛亮!”

  “诸葛亮?——他又是谁?”

  “你们没听到徐州流传了一首歌谣么?大意是:

  「徐州有一少奇士,

  一次说退兖州牧,

  二次说服徐州牧,

  事后深藏功与名,

  宛如古圣贤再世。」”

  那名商贩便扭地诵完,又继续说,“总之,就这么个意思。这次徐州和兖州能够和平解决,绝对少不了这位先生——这位先生功不可没,可算大才了……徐州归了兖州之后,足足隔了两个月,诸葛亮此人的大名都广为流传。俺也佩服这位先生,不声不响地办了如此重大之事,却在事后轻轻松松地放下了一切,若不是新任的徐州牧再三地提及,恐怕大家都没料到此人竟是这般厉害!”

  吧啦吧啦,那名商贩对诸葛亮极尽赞美之词,听得路过的人们也跟着点了点头,附和道:“俺也隐约地听过,但却不了解——俺就奇怪上次去了徐州边境一带,老是听到有人提及甚么「诸葛亮」、「诸葛亮」之类,俺当初还一头雾水呢!不想原来是指他呀?……那就没问题了。”

  议论纷纷地,今天的街市依旧热热闹闹。

  大家依然对诸葛亮赞不绝口。

  诸葛亮:“……”

  这天,诸葛亮也穿一身常服,跟随兄长诸葛谨一起闲逛街市。

  只是,他们也没想到,最近徐州一事发酵了。

  ——惭愧,惭愧!摸了摸鼻子,诸葛亮心想:他本不想让此事发酵,奈何此事经过岁月的沉淀,终是发酵了。

  幸好他本人已经不在徐州了,否则还不知会闹出多少烦恼呢?

  诸葛亮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大大方方地站在人群之中。

  谁也没料到深藏功与名的诸葛亮,就站在众人的身边。

  诸葛亮又默默地听了半天,得知徐州一如他所想,少了几场惨烈的战事,朝着新的、未知的轨迹发展而去——尽管诸葛亮知晓未来徐州恐怕还会再受战争的涉及,但在当下,徐州却是安定的、太平的、富饶的。

  长吁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他终是改变了自己故乡的荒凉命运。

  这便足够……

  “亮儿。”诸葛谨挑了挑眉,盯向诸葛亮,“徐州没事了?——这一切……”

  ——这一切,是你做的么?

  诸葛谨欲言又止。

  诸葛亮目光闪了一闪,轻微地侧过脸去,轻飘飘地道:“兄长,你不会打算再搬回徐州住罢?”

  诸葛谨:“……”

  诸葛谨耳根子红了:他突然觉得他是不是想多了——原本,他听到了兖州牧率兵攻打徐州的消息,本以为徐州会被兖州牧肆虐,哪知……哪知,徐州竟和兖州友好相处,现今更是互为一体!这无不表明:他诸葛谨做错了!

  诸葛谨带着弟弟们和妹妹们投奔叔父,是源于徐州易受战乱的影响……可是,现在徐州一派和平,这就让诸葛谨亦生出一种思乡的情绪:要不……再回故乡看上一看?

  眼瞅自家兄长不答,诸葛亮便道:“豫章有叔父。”

  言下之意是:故乡好是好,但故乡可没长辈照顾他们。

  诸葛谨怔了一怔,然后坦然道:“亮儿说得对,是为兄着相了——也对,呆在豫章,的确更好一些。”

  “弟也舍不得与叔父分开。”笑眯眯地,诸葛亮给自家兄长送了一个台阶下。

  诸葛谨好笑地轻敲诸葛亮的脑门,轻声道:“那你可要注意了……叔父一直希望你能读书呢?——想来再过几日,他打算替你选一家书院,你可得好好地学习,莫要辜负叔父的期望。”

  “弟明白。”诸葛亮适时地流露一丝期待,“弟一定不让叔父失望。”

  诸葛谨微微一笑,欣慰地感慨自家二弟真的太懂事好学了。

  如果……如果幼弟也在这里,那该多好——

  这样,他们一家就齐全了!

  待到那时,可谓岁月静好。

  北方,邺城。

  “大哥——二哥——姐姐——”偌大的屋内尽显奢侈,却架不住只有诸葛均一人。诸葛均哇哇大哭,哭倒在榻,散落了一地的书籍,“均儿怎么找不着你们?你们在哪里呀?……”

  诸葛亮哭得好不伤心。

  他缩在一角,眼泪不值钱地落掉。

  “怎么又哭了?”一个修长的身影靠了过来——来者亲切地提醒,“不是告诉你了么?只要你用功学习,你的哥哥们自会前来看你……让为师看一看,你的《三字经》学到哪一行了?”

  诸葛均:“……”

  诸葛均打个哆嗦,哭声戛然而止。

  ……年幼的诸葛均不曾留意,他被荀彧说服到北方后,整天地学习再学习,直至他长大以后,渐渐地淡忘了他原本就有大哥、二哥、叔叔和姐姐们这一事实——诸葛均只会偶尔地想起:哦~原来最初他是被拐来的。

  ——当然,待诸葛均明白这事的时候,那已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继续阅读:079、美好安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品军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