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说得可是真的?”张了张嘴,陶应脱口而出,习惯性地怀疑,“你怎会轻易地松口,莫非你是在捉弄本公子?”
把眼一瞪,陶应狠狠地瞪向诸葛亮。
诸葛亮默默地看着陶应和陶商,他有一百种方法可以嘲讽他们,但是……诸葛亮却道:“岂敢,岂敢。两位公子有志担当州牧一职,实令在下佩服,在下也愿意看到徐州的繁荣有两位公子这般有才之士能够治理。”
陶商和陶应面面相觑,总觉得诸葛亮话里有话。
“少来阴阳怪气!”陶商皱了皱眉,“你是不是有甚么隐情?——否则,你为何会如此轻松地答应?!”
陶商略有懊悔:早知诸葛亮这样识实务,他就该提前与诸葛亮说明,省得……撇了一撇弟弟,陶商眼里划过一丝忌惮与厌恶。
陶应也同样盯着诸葛亮——
这两个亲生兄弟也倒有趣:明明相互地防备彼此,可观二人的言行举止,竟是出奇一致。
诸葛亮沉吟片刻,才道:“实不相瞒……在下认为,一旦继任徐州牧之位,必会遭到其他州牧的嫉恨。在下胆小,本就不想担任这个州牧,两位公子既然有心,在下自当谦让才对。”
陶商和陶应听罢,皆是身体一僵,不敢相信地瞪向诸葛亮,齐声道:“其他州牧?!”
诸葛亮奇怪道:“两位公子就没考虑过……?”
陶商和陶应面面相觑,又一同道:“他们敢——!”
说得硬气,陶商和陶应终究怯了,眼底有了明显的退缩。
诸葛亮平静地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在下能够保证,陶公未出殡之前,徐州不会有甚么战事——好歹陶公也是一方名士,担任州牧多年,其他同僚哪会轻易地挑事呢?”
陶商和陶应又再看了一看彼此:好个诸葛亮,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
“说得也是。”陶商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面带伤感,也很给面子地说,“父亲才逝,徐州正处于无主之际,若无小先生主持,徐州恐又陷入混乱矣……徐州琐事,还请小先生代为打理。”
诸葛亮拱了拱手,笑而不语。
陶商和陶应没了理由拦人,只得怏怏地离开。
诸葛亮目送两位公子离去,也没快步地走开,而是道:“看够了么?”
“哎呀~被你发现了?”陈登从一处拐角走来,全无偷听者的尴尬,“登拿了印牌,本想早点交到你的手上,哪知路上会遇见……”
陈登适时地戛然而止。
诸葛亮瞅向陈登,不出意外地看见陈登手捧一块徐州牧的印牌。
诸葛亮非常自然地收下,并道:“其实,两位公子若想,小子大可将这徐州牧一职让给他们当中的一人。”
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陈登讽刺道:“可惜,他们不够资格。”
“所以,还是小子来罢。”诸葛亮一点高兴的样子也没有。
陈登静静地注视诸葛亮,叹道:“苦了你了,小先生……若让徐州平民们得知你将会把徐州牧一职让给曹操,他们该会多么生气啊!——你做好准备了么?”
诸葛亮微微地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决策。
告别了陈登,诸葛亮手捧徐州牧的印牌,兀自地返回客居。
而夏侯惇,则尽职地等待诸葛亮的归来。
一见诸葛亮返回,夏侯惇立即上前,关切道:“小先生,如何?”
诸葛亮将徐州牧的印牌晃了一晃,说道:“大事已成。”
瞪着徐州牧的印牌,夏侯惇只觉呼吸略微地急促:啊~诸葛亮这小子,居然真的办到了!
搓了搓手,夏侯惇兴奋道:“那么,某这就立即派人给主公送信?”
诸葛亮想了一想,才道:“可以,但要行动,还需缓上几天——请让陶公入土为安罢。”
无论怎么抵触陶谦,陶谦终归是徐州牧,诸葛亮必须敬重三分。
夏侯惇便道:“那好,让容某写信给主公,让他缓上几天再出发。”
诸葛亮点了点头,注视夏侯惇写了一封短信,并找来一名仆役,说道:“将这信送出「来福酒肆」的伙计老牛那里,行不行?——他是俺的远亲。”言罢,夏侯惇十分上道地拿出几块金子,贿赂那名仆役。
诸葛亮眼角抽了一抽,斜视夏侯惇。偏偏夏侯惇犹不自知,依旧道:“此事办好,俺还有一份厚礼——你若不愿意,那俺亲自去,还能省下不少费用……”
夏侯惇一副市侩的样子,成功地骗过了那名仆役。
那名仆役两眼放光,忙不迭地应下,带着那封短信,转身便跑了。
徒留诸葛亮狐疑地问道:“你就不怕路上会遇上意外?”
夏侯惇自信道:“你且放心,只要他出了府,必有要跟踪,不会耽误任务。”
诸葛亮只得无言,又道:“小子若没记错,你也能出府,对罢?”
“对是对。”夏侯惇轻描淡写地解释,“可是某却放心不下你——在这陶府,你的护卫只有某一人。”
诸葛亮:“……”
——对了,他随行带来的护卫们,皆都在曹操那里!
诸葛亮认认真真地向夏侯惇行礼,动容道:“多谢将军保驾。”
“哪里,哪里。”夏侯惇连忙地回礼。
于是,诸葛亮和夏侯惇相视一笑,不由地欣赏起对方。
日子过得很快:自打陶谦逝病,整个陶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开始忙碌不已:首先,由诸葛亮盖章发布讣告,对外宣称陶公已逝;其次,徐州境内,所有人们皆为陶谦的逝世而伤心,尤其是陶府的仆役们和婢女们,更是每晚爬上屋顶,替他们的老主人哭灵;最后,由陶商和陶应这两位兄弟,给自家父亲守灵……
那灵堂摆设相当简单:大桌几上摆着刻有「陶谦,字恭祖」的墓牌,在它的前面放有一些水果供品。而陶商和陶应,则跪坐一角,头带白帽、身穿丧服,红着眼睛,一边给亡父烧纸钱,一边给那些祭拜亡父的人低头回礼。
托了丧礼的福儿,诸葛亮拜祭陶谦的时候,意外地瞧见了不少陌生的面孔——他们可能是徐州各地的小吏员们,也可能是陶府的远房亲戚……总之,诸葛亮并不认识他们,也只是略微地打量他们几眼。
然而,最让他震惊的是——
张昭!
张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