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曹操带上诸葛亮、曹昂、曹丕以及夏侯渊和乐进还有一百名亲兵们,一起赶往徐州琅琊。
之所以会多带上几人诸如曹昂和曹丕,是因为曹昂和曹丕他们还小,并且他们的母亲、太爷皆在琅琊……目前,曹操几乎无意识地把琅琊当作自己的临时住所,这才想着要把曹昂和曹丕带回家去。
毕竟定陶乃是兖州城县,是为前线之地,就算再平安无事,曹操也不放心,还不如交给他们的母亲来照顾——想来他们离家已久,他们的母亲该是着急了罢?
微微一笑,曹操骑着一匹俊马,率领一辆马车和一百名亲兵们赶路。
马车哒哒,诸葛亮、曹昂和曹丕皆坐在车里,而夏侯渊和乐进则一前一后地跟在马车前后,以防意外。
所幸从兖州到徐州,倒还太平,只是途经不少田地,都被蝗虫多多少少地啃食了。曹操怒不可遏,却惊讶地发现许多农民们倒是喜笑颜开——派遣夏侯渊前去打听,曹操得知他们庆幸被啃吃的粮食只占少部分,大部分皆都提前地收割成功!这一切都要感谢州牧曹操的布告。
乍一听到有人赞美自己,曹操脸上露出一种很微妙的表情,但这并不能掩饰就算大部分粮食被保存下来,可观今年的收成,依旧不行——原因无他:稻田或多或少地没长好!
经过一天一夜地赶路,曹操一行人成功地回到了琅琊。
再次地看到久违了的故乡风景,诸葛亮感慨万分,同时也惊奇地发现:琅琊防蝗灾的手段做得相当好!
回到琅琊府,曹操一边遣人通知自己的夫人们赶紧过来领走公子们,一边又派诸葛亮去找麋竺,先与他提前地通个底儿——毕竟曹操此来是想请麋竺花钱灭灾,若派普通的仆役们前去,难保不让麋竺担心忧虑。
诸葛亮拱手领命,也不歇息了,转身离开。
夏侯渊和乐进也知趣地告退,带着一百名亲兵们安顿去了。
众人离开之后,曹操的两名夫人们——正室丁夫人和侧室卞夫人才在婢女们的拥簇下,相继地前来!
“娘亲~”
曹昂和曹丕这一大一小,相继地扑进丁夫人和卞夫人的怀里。
曹昂也难得撒娇。
似是意识到自身年纪大了,不该靠在母亲怀里,曹昂耳根子红了,连忙地起身,行礼道:“母亲,让您担心了。”
丁夫人眼里含着泪花,不停地道:“能回来就好,能回来就好。”
言罢,狠狠地瞪了一瞪曹操。
曹操自知理亏,摸了摸鼻子,不敢替自身辩解。
相比丁夫人的强势,卞夫人则是责怪地打了一下曹丕,斥道:“让你皮。”
曹丕两眼泪汪汪,讨饶道:“孩儿知错,还请娘亲勿要生气。孩儿以后再也不敢了。”
说罢,曹丕便一头扎进卞夫人怀里,不肯再抬头了。
两个母亲分别对自家孩子唠唠叨叨,才抽空地抬起头来,再与曹操说起家长——主要是由丁夫人说,卞夫人则专注地听着。丁夫人道:“夫君,一切安好,还请放心。”
曹操点了点头,叹道:“有劳你了。”
丁夫人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
心知自家夫君有事要做,丁夫人和卞夫人也不敢耽误他,以带孩子去安抚太爷的理由,从容地离开。
而曹操,则坐在院子里的一处凉亭,默默地等待诸葛亮的归来。
同时,他发现自己这次低调而快速地回到琅琊,竟都没有惊动徐州吏员们——话说他似乎与徐州吏员们不大亲近啊?……心下一凛,曹操后知觉地意识到自个儿做法有误。
徐州琅琊,麋府。
忽听诸葛亮来访,麋竺眨了眨眼,直觉听错!直至仆役再三地提醒,麋竺才反应过来,忙不迭地道:“请!快请他来!……”搓了搓手,麋竺兴奋地想道:原来军师回来了啊?
“贞儿,贞儿。”麋竺大声地喊道。
便见麋贞应声而来,问道:“兄长,贞儿来了。兄长何事?”
麋竺道:“快快快!你且重新打扮一下,呆会儿替军师斟酒……斟茶也行!军师诸葛亮来了!”
“咦?”麋贞愣愣地望着兄长麋竺,神情不大愿意,“兄长,军师既来拜访,肯定是有事找你,贞儿一介女流,不该随意地出现。”
“这有甚么?”麋竺推了一推麋贞,“咱们贞儿美貌无双,军师见了,定会心喜,哪会责怪你突然出现呢?——你赶紧打扮打扮,莫要耽误了时机!要是到时你依旧不乐意,为兄便答应你就是。”
麋竺的意思是:假如麋贞依旧不喜欢诸葛亮,那么兄长就答应她,不让她嫁给对方——
呵~
麋贞睫毛闪了一闪:兄长还当她是三岁小孩呢?——这样的敷衍之词别说她不信,恐怕连兄长自己都……说甚么嫁与不嫁,真到关键之时,仅凭兄长一人之力,就能阻拦军师么?
还不得看军师的脸色行事?
低下头去,麋贞叹了一口气,却是听话地退下。
麋竺耐心地静候片刻,又觉这样太过失礼,便干脆地跑到屋外,准备亲自地迎接军师诸葛亮。
刚迈出屋去,麋竺迎面就见到了诸葛亮,连忙地拱手道:“先生,好久不见了!”
两眼一亮,麋竺惊喜地发现约有半年不见,诸葛亮个头都窜高了,整个人更有气质了,看起来绝对的名士风范,令人目不转睛。
诸葛亮礼尚往来,亦行了行礼,才道:“奉主公之命,亮前来请先生去府中一叙。”
愣了一愣,麋竺道:“这事很急么?”
诸葛亮想了一想,答道:“不急。”
——那就好!
麋竺听罢,舒了一口气,邀请道:“……先生刚从兖州赶回的罢?——为何不进屋歇息一下?”
“敢不从命。”
诸葛亮跟随麋竺进屋,并坐于一席。
麋竺朝屋里扬声道:“贞儿,贞儿,还不上茶。”
诸葛亮一怔,敏感地瞅向麋竺。
偏偏麋竺犹不自觉,还道:“今儿巧了,小妹在家。不瞒先生,子仲有一妹妹,泡茶极好,想来先生今天可有口福了。”
诸葛亮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少时,诸葛亮便见一名妙龄女子捧着茶具,盛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