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相亲思维模式
乐律师2020-03-06 15:103,641

  (摘要)成长型思维模式体现在相亲中,就是我相信我能更好,我不框死我自己,我也不看死别人,有些物质条件也许你没有,我相信你能有,或者根本上,我相信,我能和你一起创造。

  大部分的相亲,都有一个标准配置,就是相亲介绍人要说清楚双方的条件,至于两方的具体要求,一般介绍人也不会对另一边多说,甚至被介绍的人也不会全数一一列明,往往提出来的条件,和内心所想的存在表里不一的情况。这也很正常,比如,一方明明希望对方收入比自己高的,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介绍人也未必真的对需求了解得很详尽,问了不好意思,就自己把握。

  对于相亲来说,究竟该如何看待对方的条件,也是值得一说的,毕竟这是相亲的开始,对于这点把握不好,可能连相亲都没有机会开始。

  01。真实故事

  先来来讲一个我同学的真实故事。

  我有个男同学,在十几年前,是一家银行的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是稳定和不错的,但是对于很多有要求的女孩子来说似乎又是不够的。因为,当时他没有车也没有房,家境普通,学历背景也谈不上多好,人还高高胖胖的,似乎除了稳定也就是稳定了。

  当时他相亲认识了一个女孩子,来自书香门第,教外国人写字、画画、篆刻的。为了搜集相亲课的事例,我特地去问这位男同学,得到了确认,当时女方的家境要比他好。而且,这个女孩子长得超凡脱俗,是那种不化妆不打扮自己也没觉得自己有多美,可是我们一看到就惊为天人的类型。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想,当年很多人看到林徽因时就是这个感觉吧?

  他们两个相亲后,很快就相互吸引了,其实这在我看来也是很正常,因为我同学是一个非常有趣、幽默的人,工作中待人接物也是相当不错。所以,女方被他吸引在我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相亲后很快就确定关系了,女方也没觉得自己条件如何好,考虑是否匹配,女方的父母也不势利,没有提出额外的要求。为了结婚,他们凑钱贷款,买了一套一室的小房子,如今他们的儿子快小学毕业了。

  时至今日,我同学发展得怎么样了呢?他成了那家银行一所支行的行长,车也换了好几辆,一室的房子换成了顶楼豪宅,原本高高胖胖的人也因为减肥和人生历练,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人到中年,反而变得高高帅帅的了。

  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因为我在相亲介绍人的这条路上,遇到了太多的人,他们总想要一个现成的、已经满足他们要求的人。然而,很多时候,他们自以为算匹配的对象,在外人看来却完全是高攀了对方。他们过于的高看自己,又太在乎对方的匹配度,他们似乎不知道人是会成长的道理,人的“条件”本身,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由此,我特别想谈谈相亲的思维模式。

  02。成长型思维与固定思维

  斯坦福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她写的《终身成长》这本书里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思维。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是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改变。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人,因为有相信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这种态度,所以他们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成长上。

  而固定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是固定的,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既坏,所以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行还是不行”上。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不相信努力,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努力,愿意接受挑战。

  我所说的,那些从相亲一开始,就把条件或要求一一列举出来,在每一条都符合要求完全匹配的前提下,才肯去相亲认识的人,就是带着固定思维模式去相亲。

  他们没有意识到条件本身并不是静态的,讽刺的是,往往这样的人,他们用固定思维评判自己,同时也用固定思维评价别人。这叫以己之心度人,自己不努力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所以也没有想过今天别人没房子,明天别人可能就有,或者说,他们也不考虑这份可能性,他们要确定以及肯定,“我不相信自己的眼光,我不赌你明天,我要你今天就有”。同时,从情感上来说,他们也往往认为感情是固定的,不需要努力的,不能变的。

  我常常很怀疑,那些对身高、学历、收入、是否有婚房提出非常具体明确要求的人,是否内心深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求男方1米75以上,那么其他条件都相似,1米75大胖子和1米73彭于晏的身材到底要哪个?同样的身高和体重的体脂含量、身材比例都还会不同呢!而除了身高,脸呢?当要求提得那么具体的时候,仔细想想经得住问吗?因为要求提得太具体、太刻板,会不会错失了表面数据看不符合条件,但实质比符合条件的人更好的对象呢?还是他们要回答,1米75大胖子和1米73彭于晏身材都不要,必须是1米75的帅哥?那么问题又来了,自己配得上吗?很多要求真的是经不起推敲和发问的,提出来也只是限制自己认识更好的人的机会而已。

  每当别人提到身高,我就会想到几个我认识的人。其中一位男老师,是戏剧学院毕业的,读书的时候,他拍过很多戏,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和很多明星都合作过。并且,他非常有才华,靠给人上课就不差钱。毕业后,他不想过演戏那种日夜颠倒的辛苦生活,进了体制内工作。由于他不是上海人,按照现在上海的限购政策,他就不能买房子。他长得不高,他说是因为从小练功的关系。所以在相亲这件事上,他一直不太顺利,不少人嫌弃他没房子,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富二代,他有买房子的能力。虽然他不高,可他五官长得非常好,是被无数导演肯定的五官,现在他在工作中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并且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而多少人,因为内心的条条框框,要错失这样的优秀青年呢?

  类似的,有个朋友是海外名校毕业,工作非常的好,收入很高,知识渊博,爱好是跑马拉松。他也长得不高,可是整个人的精气神就显得很特别,一看就是个性酷酷的,他的老婆也长得漂亮像混血儿,与他非常契合。我有的时候会想,如果他没结婚,列出他的身高去问很多女孩子,估计她们连见一面都不乐意。可是说实话,这样优秀的男人,也看不上那些对身高执着的女孩子吧?

  婚姻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两个人的付出、经营和努力。

  我那位银行行长同学的老婆,大概没有想过自己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思维,她就是欣赏她老公,并且相信生活会更好。而我认为她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因为她相信健康长久的夫妻关系,需要彼此磨合、努力。

  在我同学成为行长之前,他被派到一所郊区的支行做副行长,而他家住在市中心,因此每天来回上班的路程时间就增加了很多,加上工作应酬都比以前频繁了,对家里的照顾自然是少了。有一次聚会吃饭,我们几个谈到孩子们都是谁陪读的,他老婆说每天都是她陪读照顾孩子,常常老公回家他们已经睡着了。我问她你不介意吗?她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口吻对我说,他有很好的工作机会,我当然应该支持他,似乎她从来没想过老公不陪读照顾孩子有什么好计较好介意的。

  于是,我才意识到,并不是因为她有眼光,才嫁给我同学这支绩优股,而是因为她是她,我同学才成为了绩优股。

  她让我同学有了一段非常健康、稳定的夫妻关系,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而她愿意更好的承担育儿责任,并享受这份陪伴,完全不觉得是牺牲,因此也不存在抱怨、负能量。带着正能量给了丈夫方方面面的信任和安全感,才使得丈夫能更好的工作、努力,发挥所长,也更好的为这个家庭付出,形成了良性循环。

  成长型思维模式体现在相亲中,就是我相信我能更好,我不框死我自己,我也不看死别人,有些物质条件也许你没有,我相信你能有,或者根本上,我相信,我能和你一起创造。

  03。如何看待对方的条件

  回到这一章的核心,相亲中,应该以怎样的思维看待对方的条件呢?说了那么多,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那么,根本就不会把要求提得很具体很刻板,因为自己会变,别人也会变,一切都不是静态的。就算表面上看是同等条件,仔细斟酌也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人又不一样,不同的特点涵盖在方方面面,也很难以条条框框去衡量是否合适。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以非常具体的要求限制了认识人的机会,以我第四章所提到的心态,也就是多一点正面的、积极的想法,以正能量的心态,去看一看,了解一下。

  那么问题又来了,具体与否的尺度在哪里呢?其实仔细想想,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真正要的,会爱上的那个他(她)是什么样的呢?这种感觉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个世界上可以与自己互相吸引的人肯定不止一个。无非是有缘遇到的是哪一个而已。也许这个条件的他(她)适合,换一个条件的他(她)也会欣赏。先遇到吴彦祖会爱上,先遇到陈道明也可能爱上,不是吗?而他们根本不是一种类型。我只能说,不要因为条件框死自己,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多去看看,多去相处,给别人机会的同时,也是给自己机会。

  总结一下,如何看待相亲对象的条件,其实也体现了相亲的思维模式。在相亲中,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固定思维模式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和视角看待他(她)人的条件和自己的条件。也因此,就有迥然不同的结果。而这种思维模式,也会进而延伸、影响到婚后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继续阅读:六、如何应对相亲介绍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相亲之道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