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围读结束之后,因为角色关系,陆榆跟在场的演员们都加了微信,还互关了微博。
林易安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坐了一下午,在这期间,他除了跟陆榆对词之外,其余时间不是在看手机就是一个人看剧本,也乐得清静。
瞧着陆榆或主动或被动地跟其他人加了微信好友,他也点开微信页面,是不是要借此机会,也加一下陆榆的微信呢,以后也好方便联系……
但是……他想了想,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默默地把手机关上了。
林易安安坐如山,眼睛看着剧本,心思一个劲儿地往陆榆身上飘。
一直到下午,导演放他们回酒店休息,也正式宣布了后面几天的任务:上午依旧是围读剧本,下午是武术教学、礼仪教学、茶艺教学、书法教学等等,一切要拍的画面,都会有专门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培训。
再例如,林易安在剧中是一个六艺皆通的君子,为了凸显出剧中墨栖的 气质,设计了很多高难度的打戏动作,还有几场是要拍墨栖雪中横笛寄相思、书房手抄家族珍贵典籍等等,虽说不用实拍,但是该有的样子还是要做做好。
陆榆就简单一些了,剧中的白煦只需要捉鱼摸虾、上房揭瓦、时不时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英雄救美就可以了,少休了一门乐器课,着实让他心情舒畅不已。
除了一些私教小课,还有礼仪、体态、武打等大课的集中教学,又因为两人之间的打戏比较多,导演也非常注重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培养,所以不仅衣食住行连上课都安排在了一起。
林易安上乐器课,就让陆榆在旁边看着,两人的武术指导老师都是同一个人,不过因为林易安本身的舞蹈基础很好,再加上这几日每天都在听表演老师、台词老师和导演的轮番着从不同角度跟他分析《归栖》剧中他所饰演的墨栖,所以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去修改一些自己的动作,尽力贴合剧中人物形象。
距离剧组定的开机时间越来越近了,私下里,林易安也没落下,逼着自己记下了墨栖所有表现出来的生活习惯,要想入戏,首先行动上就要贴合,就得让自己变成墨栖。
于是,在没正式开机的这段时间里,林易安的话越来越少,情感流露的痕迹也越来越少。
因为台词少的缘故,表演老师曾找他专门谈过几次,毕竟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那怎么在台词很少的时候去表现自己的情绪呢,要把功夫着重用在眼神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神中,可以表达出很多文字描述不出来的情绪和内心真实的感情。
上这堂课的时候,照例也强制安排了陆榆在旁边。
于是擅于搞事情的表演老师,就即兴让他们来了一段剧中墨栖与白煦二人结伴驱除鬼祟时,墨栖不慎中了陷阱被困在了迷阵之中的表演。
剧中,白煦为了救墨栖,不顾自己重伤尚未痊愈,冲进迷阵。
等他找到墨栖时,墨栖正经历着心魔摧残,虽然理智尚在,但是生不如死,白煦在一旁看着心急如焚,大声喊着墨栖的名字。
这时,墨栖像是有感知一般,突然回首,看向白煦。
两人四目相对,
一个焦急,
一个迷茫中带着狠劣、克制中透着痛苦,而在白煦的身影出现在他的眼底时,他的嘴角处缓缓流出了鲜血,紧接着他闭上双眸,倒在了地上。
表演老师讲到这里,语调一转,感叹道:“这一刻,对于墨栖来说,白煦就像是一道光,是黑暗里的救赎。”
林易安看向陆榆,神色复杂,对于他来说,陆榆也像是一道光,毫无预兆地就照进了他的心里,不是救赎,是驱散。
可惜,后来,这束光,不再照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