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的梁师,已经渐渐热起来了,虽然还没有五六月那般蒸人般的滋味,但却也令人十分难耐,尤其是准备出征的将士,还未动身,浑身就已经湿透了。
左武卫大军中,祯毅正在发着牢骚:“难怪都说春日日暖风和,草青纱软,正值厮杀。没想到这才小间隔一个月,就已经这么热了……”
此时的祯毅头戴金盔,披甲执锐。骑在半生不熟的战马上,等下父皇来犒赏三军。
整个大营静悄悄的,除了一个空壳,能够带走的都已经装包了。终于,在祯毅千呼万唤的目光中,大梁的龙辇姗姗来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辇从大门走进来,每经过一阵,便有一阵将士单膝跪地行礼。走到中军营帐时,一万左武卫将士已经整整齐齐的跪下了。
魏宏走下龙辇,来到高高的点将台上,对众将士道:“众将士平身!”
魏宏声音很高,这样一个中气十足,年富力强的君王,也更令将士们效忠。
魏宏只是喊了一嗓子,便不在开口。
接着黄显仁手捧圣旨走上前来,张开圣旨对左武卫将士高高朗读,他所读的,就是梁军讨贼檄文!
“大佑元年,国运凋艰;百姓流离,土地荒芜。外有虎视之邻国,内有扰民之盗奸。寡人忧虑,朕心难安!为求黎明百姓安居乐业,今发左武之军北上剿患。发号施令,俱在将帅……”
祯毅听得昏昏欲睡,险些从马上栽倒下来,幸好旁边的智迟按住了他一只腿,这才没有当众出洋相。
“敬王祯毅,上前听封!”
祯毅一惊,这是要给他封官了!他掐着虎口,强迫自己清醒。
祯毅策马疾驰,金盔在阳光底下闪着夺目的光芒,银甲也熠熠生辉,身后鲜红色披风随风飘动,十分有小将气质。
祯毅奔至点将台下,翻身下马,行军礼道:“儿臣祯毅参见吾皇陛下!”
祯毅到了,黄显仁又继续开口读道:“今封敬王祯毅,为剿匪大元帅!左武卫将军上前听旨!”
朱亥闻言也来到点将台下,大声回禀道:“末将在!”
“封朱亥为剿匪大将军……汤厚、居全、马毅出列!”
接着又走出三名左武卫的大将,一同来到点将台下听封。
“封你三人为荡寇将军!符由、王勇……”
接下来的小半个多时辰,都是黄显仁在朗读圣旨,封一些没有实权实利的官职。这些官职只用一次,用过还要交还给朝廷。但所有将军依旧乐在其中。
圣旨读完了,黄显仁嘶哑的公鸭嗓也终于停了。
魏宏又走上前来,扫视了三军将士一遍,振臂高呼道:“得胜归来,生者升官,死者厚葬,免赋税三年!出发!”
祯毅心中鄙夷:朝廷连税收都收不上来,如今还要免税三年?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但他来不及胡思乱想,魏宏的命令已经下了,黄显仁已经将圣旨送到了他面前。
接过圣旨,他就必须领军出征了!
“大元帅!”
黄显仁谄媚的笑道。
祯毅心旷神怡,他享用了这记马屁,接过圣旨并翻身上马。
祯毅高高举起道圣旨道:“众将出发!”
随后一骑扬尘,率先而去,他身后是将军朱亥等少许中军大将,其余将领都回归各自军阵领兵去了。
整整一万人的左武卫军,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拔了,作为主帅的祯毅,丝毫没有回头看点将台上的魏宏一眼。
魏宏眼中半是欣慰,半是失落。只能目送大军逶迤而去……
猫儿山位于梁师东北方向,但却不能走直线,必须向东到成县才能北上大野。这其间路程超过四百里,因为这不是强行军,所以在祯毅的计划中七天时间之内抵达便可。
出征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队伍绵延五六里长,后军还没出营,队伍便停止了前进。因为短亭上,朝官送行……
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短亭向来是送别之处,这短亭中便是朝廷百官。送别不涉及党争,也不能涉及。
祯毅是代表朝廷去平乱剿匪的,不来那么就会被风言说对朝廷不忠,等到晋升时就会被对手拿出来说事,大家都怕因而今天百官也到得整齐。
祯毅率领大军刚刚开拔,就在短亭遇到百官送别,行马短亭前时,他便立刻翻身下马,身后跟着剿匪大将军朱亥,一同来到百官面前。
“诸位大人有礼了!”
“见过大元帅!大将军!”
祯毅到来,拥挤不已的百官立刻让来一条路,将祯毅和朱亥让进短亭,短亭中有一席酒菜,是百官们为祯毅置办的。
酒桌旁的是相国沈晞文和大将军彭蠡,他二人见祯毅来共斟一杯美酒,一杯递给祯毅,一杯递给朱亥,二人笑道:
“此去千难万险,愿大元帅旗开得胜,为朝廷平定祸乱!愿大将军又立战功!”
祯毅披盔戴甲,他接过酒水一饮而尽,然后杯口向地上倾斜,将杯中显给众官看,随后对众官道:“此去路远,不便多停,聊杯酒水。本帅告辞了!”
百官闻言一齐送别道:“大元帅一路顺风!”
在众官的目视中,祯毅和朱亥翻身上马,长鞭一扬,马蹄翻飞,祯毅又率领大军前进了。
长亭复短亭。
短亭处是百官送行,长亭里是好友亲朋。
大皇子祯宽、祥凝公主、三皇子祯恭、祥晸公主、六皇子祯温以及敬王府的大太监张明才等人都在长亭相候。
地平线尽头传来震动感,随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一抹黑影出现在众人眼中。那是左武卫的前头部队,祯毅也在其中。
祯毅到了,众人一并涌出长亭,来到路边等候。
众人刚刚来到路边时,便有一匹快马脱队而出,来到众人面前,但队伍却没有停止前进。他们如同一条游动的城墙,充当了大梁皇族见面的背景……
祯毅来到长亭外,对众人抱拳。
“诸位皇兄!皇姊!皇弟!公公!祯毅披盔戴甲,不便行礼,诸位恕罪!”
“五弟说的哪里话?”祯宽笑道,“你我是血浓于血的亲人,何必在意这些繁文缛节?这一去路上多少艰难险阻,希望五弟能够保重身体!”
“多谢大兄关怀!”
祥凝走了过来,眼角红润着给祯毅整了整盔甲上的红缨,她伤感道:“我的小祯毅也长大了,能够为国效力了,外面不比梁师,军中艰苦,你身子骨弱,一定要吃好!凡事有朱大将军在,你不要太过忧心,都听将军的!”
“皇姊放心,祯毅绝不会鲁莽逞强!”
祥凝退了回去,祥晸又走了上来,她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只是眼中露出倔强的眼光对祯毅道:“我也跟你一起去!”
祯毅闻言,哑然一笑,连忙拒绝道:“皇姊不早说,如今军中花名册已经呈给父皇,不可再改了!若是皇姊愿意,下次祯毅再领兵,一定邀请皇姊来!”
祥晸眼露微光,微微一笑点点头,祯毅又拍了拍祯温的肩膀,嘱咐道:“好好读书!不要惹恼先生!”
祯温嘴角一瘪,没好气道:“明明是皇兄你惹恼的先生,现在反而怪我?”
祯毅一呆,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拍了祯温后脑勺一巴掌,又看向张明才,脸上的笑意顿时消失,他郑重的对张明才道:“我走之后,府中一切事务就要拜托公公了!”
“殿下放心,老奴绝不会让殿下失望,”说着,他露出伤感之色,“山高水长,殿下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祯毅点点头,他最后才将目光投向祯恭,祯恭也一直看着自己,他的眼神中充满愧疚,因为他的一时不察,差点害了自己兄弟的性命。今天送行,他都已经算是厚颜而来了。
最终,祯恭嘴角动了动,只吐出两个字:“保重!”
祯毅点点头,然后对着众人一抱拳,随即翻身上马,追大部队而去!
猫儿山
黄河南岸猫儿山上,赵国义军首领赵复正坐在虎皮大椅上想着心事,他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撑着膝盖,脸色十分凝重。
忽然,大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脚步声讲赵复惊醒,他一抬头,见是一名山寨的弟兄跑进来,便不悦开口道:“出了什么事?”
“大将军,那梁贼送来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