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态度强硬,就是不签。
景监从来没有想过会遇到这种情况!
这段时间,他走访了许多梁朝重臣,就是张开衍、丁勘等敬王府一系朝臣他都有送重礼。
对方并没有拒绝他的礼物,因此让他觉得合约有戏,这才求见梁王。
上位者从来没有闲工夫和你瞎扯,因此景监自以为做足了功夫,但没想到依旧吃了瘪。
景监闷闷不乐的从梁王宫回到自己下榻的客栈,他怏怏不乐的坐在窗边,要了一壶老酒,一个人在那里闷喝。
“景先生是有什么心事?”
客栈的掌柜慢慢走到景监对座坐下,招呼小二上了几碟好酒好菜。
“先生请便,这是我送给先生的!”
“多谢掌柜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景监渐渐与推杯换盏的掌柜熟络起来,他便将心头事说给掌柜听。将在梁王宫里面的事情合盘托出。
景监此次前来梁国,为的是签署合约,随从有十几人,但他与心腹两人住在客栈里,其他十几人住在梁国的宾客馆之中。
梁国百姓,很少有关心国事的,他们只在乎地里的收成,年中的税收。
但梁师百姓可不是简单的平头老百姓。
通过评台,他们完全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燕国和秦国夹击梁国的事情,也知道祯毅在两线大胜的事情。
对于秦国使者景监,他们是十分唾弃。景监第一次进城时就被梁国百姓喊打出去。
他找到梁师的守令,希望他们出面维护秩序,但是这些人也是出工不出力,站在街边,混在人群之中懒洋洋的看热闹,根本没有实际行动。
对景监的答复就是:人太多,他们也管不了。
这哪里是管不了,这是不想管!是想看秦国人的笑话。
无可奈何,景监只能将大队人马送去驿站,掩人耳目之后这才偷偷摸摸进了城。但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见到梁王后。却没想到得到一个不签的回答。
这些都是国力问题造就的,如果秦国战胜,这些社会底层的平头百姓还敢这么嚣张吗?
好在酒店客栈掌柜并不是梁国人,对他也和善,吃醉之后,景监也就将心底话说出来了。
掌柜最先诧异,但并没有驱逐景监或者将他的身份曝光出去,令景监十分信任。
“哎!梁王陛下这一句不签,不知道要造成多少百姓生灵涂炭!”
景监吃醉,但嘴上对魏宏还是很恭敬,这就是他为人圆滑的地方。七分醉,三分醒。表达自己对梁王的恭敬,即便有暗中耳目传过去,对他也是有利的。
景监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担心两国百姓,实际上是担心秦国。
梁王态度模棱两可,如果继续开战的命令传出去,而自己有无法将消息快速传递回去,秦国将会损失惨重,他景监也会成为秦国的罪人!
“听景先生这么说,在下知道一点事情,景先生恐怕会感兴趣。”
景监半醉,闻言一振,红着脸连摇掌柜:“掌柜的,你快快说,事成您就是我秦国百姓的大恩人!”
掌柜的挣脱了景监热情的双手,来到窗户边将窗户打开,厢房之中顿时热闹起来,街上的叫卖声传到屋里来。
“景先生,您看着梁师的大街……有什么不同。”
景监迷醉的眼,靠在窗边看了半晌,最后回答道:“梁师百姓生活富足,生机勃勃,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在我秦国栎阳是没有的景象。”
掌柜的点头:“先生说对了,这在我齐国临淄,富裕了百年,也没有这样的繁华。”
“原来掌柜是齐国人,失敬失敬!”
景监又与掌柜的喝了一杯,掌柜这才开口:“先生不要不相信,在五年前,这梁师还没有这般热闹,街上蝇营狗苟,虽然热闹,缺死气沉沉。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一个人,先生想得到吗?”
“敬王……魏皓?”
“没错!”掌柜的点点头,继续讲述:“敬王开评台,娱乐民生,使梁国百姓充满生机,而后敬王数次指挥作战都是以胜利告终,民望极高。上至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或多或少都受了敬王的影响,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承认。”
“而这次贵国的做法很不地道,撇开了敬王,独自与大皇子和谈,梁师评台拥有举世无双的消息传递组织,消息是不可能封锁的!梁师百姓因为秦国挑起战争而愤怒这是真实,但梁国上层,却是因为顾及敬王的感受,这才不敢与先生和解!”
“掌柜的意思是,我秦国是断然绕不开敬王的?”
“然也!”
景监心头苦涩,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秦国王上亲自卑躬屈膝,就是为了离间魏皓和梁国,如今却没想到在梁师碰了一鼻子灰。
“我看呐,先生事要成,还必须要亲自登门拜访敬王府以及敬王系的官员,只有解开了敬王党的气愤,先生的事情才能办妥!”
“这样……能行吗?”
“当然能行!如今敬王府里,是六皇子祯温在,六皇子和敬王手足同心,他可算半个敬王府主人!”
只要与六皇子达成和解,即便是敬王亲自回来,也只能怪罪自己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