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监何在,我王要见你!”
心头的石头落下,景监知道,这事成了一半了!
能够再次面见梁王,这事算是成了一半,至于另一半,就是自己能不能满足梁王的胃口。
准确点说,是秦王的底线,能不能与梁王的底线符合!
马车进入梁王宫zai,在宫门前停下,由轿子抬着景监进入王宫深处。
这是之前景监不曾享受过的待遇,虽然算不上恩宠,但至少是令他有了平常的大臣待遇:一些年迈的大臣,都有软轿。
这也让景监由衷的感谢祯温,因为他觉得,这是因为祯温进宫了,才会有这样的机会,这个机会,他倍加珍惜。
“外臣景监,参见梁王陛下!”
在外殿,景监端端正正的大礼参拜,但黝黑的上座之中,魏宏却没有及时答应他。
这是上位者的惯用手段,先晾你一会,让你自己心中忐忑,有利于后面谈判的进行。
果然,过了半晌功夫,魏宏冷幽幽的声音才响起。
“看座。”
宫人搬来软榻,给景监坐下,景监这才感觉好受一些。
下面就是谈判的具体内容了。
“两国罢兵,秦国能给我梁国什么好处?”
这倒不同于一般的谈判手段,一般没有人先直接询问对方底牌的,都是狮子大开口,然后再一点点退让。
魏宏此举,可以说是十分冒险,不过这冒险冒对了,因为现在急得是秦国,他不怕秦国没有诚意。
景监叹息,他立刻表明自己的诚意:“秦国冒昧开战,有责,为了表达歉意,我国愿意赔偿梁国钱二百万,粮二百万,分五年偿还。同时,我秦国保证,在赔偿偿还结清之前,两国边境上驻军不超过七万!”
钱粮,是这个时代国力的重要体现。秦国的诚意很大,但同样也不大。
二百万钱,二百万粮,听起来似乎很多,如果一口气拿出来,这也确实很多。但分五年偿还,每年也就四十万左右,也就比梁国富裕的大郡差不多。
这算什么意思?施舍可怜人吗?
谈判就是这样,步步杀机,一步走错,就是损失一大笔。
魏宏作为上位者,沉浸其中二十多年,他敏锐的注意到,景监口中说的是秦国而不是秦王,说明这不是秦王的底线!
他不仅冷哼:“钱粮二百万,尚且不够弥补我梁国这一次的出兵损失,秦王何意?钱粮,至少各要五百万!分五年偿还!别以为朕不知道巴蜀的富足,听说几年前有一个堰坝修成,给秦国增加了许多米粮!”
“梁王陛下!”
景监急了,他连忙起身跪倒在魏宏面前:“钱粮五百万,秦国实在拿不出这么多,请王上为黎明考虑,少许宽恕罪行!”
半真半假,景监没有想到魏宏居然知道蜀中的事情,岷江之上确实有一座刚刚竣工的坝子,两年时间多给秦国提供了八十万的赋税,但即便是如此,五年时间最多也就三百万!
景监不只是秦王的宠臣,国家大事他也精通。五百万的粮食,看起来是梁国要秦国的赔偿,算下来也并不是很多,秦国也拿的出来,毕竟光是蜀中,一年就能有六十万左右。
但要秦国关中再拿出四十万,虽然也办得到,但这军队的数量质量规模就要下降。
梁王是想通过粮食遏制秦国的发展!
这一招,景监看懂了!
至于钱五百万,景监就觉得梁王贪财了,五百万钱,只会扰乱梁国的经济,对秦国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这五百万他们也拿不出来,秦国铜矿多但,铸币技术并不发达,开山采矿,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存在很严重的浪费。
五百万粮食,绝对不能拿出来,秦王的底线是三百五十万。
五百万钱币,恐怕只是梁王的一时兴起。
“五百万实在太多,秦国无力偿还,还请梁王体谅。”
“哼!我看秦王也并不是很有诚意,说这么多,莫非秦王还准备保存实力,再度与我梁国开战?”
“不敢不敢!”
诛心之言,景监立刻解释:“秦王有意割让北方十城给梁国,以弥补梁国的损失!”
之前,梁国和秦国隔着黄河相望,自从梁国占领北郡,疆土扩展到赵长城之后。秦国就和梁国接壤了,北郡西方的土地,从长城到黄河一共有两百里的缺口需要驻防。
这也成了北境军新的主要防区。而对面的秦国主将,就是大名鼎鼎的子都。
梁王并不愿意接受这个条款:“我梁国的疆域还不够大吗?区区十城,与我梁国,无非鸡肋。”
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十二城,连同城内城外百姓,不人不少。”
这倒好办,北方靠近草原的城池贫瘠,并没有多少人口,景监便答应了,这算是达成一项协议。
但令景监意想不到的是,魏宏真的把五百万铸币的事情当真了!甚至愿意放弃粮食来得到赔款!
这是为什么?
景监不懂,他还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与危险。这是祯温提出来的,魏宏不重视,直到祯温呈明利弊。
毕竟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能够牺牲铸币保存粮食,景监答应了。
赔偿钱四百万,粮二百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