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干当做赈灾粮食,发放给百姓,精美的虎皮豹皮,狼皮靴,兔毛帽子。则卖给齐天城里的富户。
祯弘是一个杀熟的人,从他手上且以高价买走兽皮制品的,都是暗网的成员。
这笔钱,祯弘并没有拿出来赈灾,这是他明哲保身的手段,自己妥善藏好,以防日后生变的同时,也可不被暗网猜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百姓刚刚被安抚,南疆又发生大事,丰和军中士兵受到牛丑麾下楚兵诱惑,逃亡潮一波接着一波,最多是达到千人!
严刑厉法已经不起作用了,就连军中的执法官,也跟着逃离。
祯宽一怒之下险些晕厥过去,如果不是身边侍卫应变得当便是一场大病。
四万大军,逃到最后只剩下一万二,这还是祯宽放宽军粮的结果,如果他坚持不给,那么这一个冬天的辛苦,就完全給牛丑做嫁衣了。
南疆、西疆、东境还有北境。同样的天灾一起肆虐,但应变手段却不尽相同。
西疆背靠产粮大城安邑,虽然今年依旧青黄不接,但安邑之中的存量还是能够勉强提供西疆军民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尤其是西疆军主将荀旭,他是个允文允武的儒将,比牛丑圆滑,也没有祯宽这类皇子的压制,他妥善的处理好了军民之间的矛盾,在他的带领下,西疆军军民一心,一起度过了难关。
东境主将侯申,虽然没有荀旭那样的头脑,但东境也背靠两座大城,一座是成县,一座是商县。
成县是王后母家所在,王后为了给在南疆犯了错的祯宽买名声,组织母家出钱出粮,赈济灾民。
而商县,是梁国境内最大的贸易城市。尤其是祯温来到商县之后,更是如鱼得水。商县这一年来贸易额翻了几倍不止。
今年初春天灾,祯温也在出力,粮食不够,他便通过入股即将解散的小商队来进行香料等奢侈品贸易。
香料自然是从西边卖到东边齐国去。
齐国地大物博,兼有海陆之富,不担心国人闹事。而祯温就是将目标打到了齐国高层身上。
齐国高层之富,富到祯温都无法想象。
他便是打算通过贩卖香料,再用赚来的钱大肆购买粮食,以度过难关!
而反观北境以及赵郡、北郡等地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赵郡以及再往北的北郡和梁国长城,从第一场冬雪降下来到现在,一直被冰原覆盖。
草场被掩盖在雪被之下,粮食也无法播种。
为了解决困难,祯毅组织军队下到乡村之中帮农户铲雪除双,帮牧民打扫雪原。
即便如此,也无济于事。
祯毅也急得焦头烂额。
虽然他手上有几十万头牛羊以及百万石军粮剩下的余粮,但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粮食与牛羊也所剩无几了。
即便依靠这些牛羊粮食,赵郡勉强撑过春天,但因为天灾所引发的欠收问题又如何解决?
春天紧巴巴的过去了,夏天又该如何?秋天、冬天!梁国的水热条件能够支持一年两熟。但第二熟要等到初冬,难道这么硬抗到初冬去吗?
赵郡北郡人口本来就多,如果硬抗,会有多少人饿死在饥荒之中?
祯毅不愿意硬抗,他想要解决,但截至目前,他还没有想到一个好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向秦国、向齐国、向草原!
但这样做又会引发怎样的后果?祯毅很清楚。
正在祯毅焦头烂额时,公孙鞅来救火了!
“殿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公孙鞅将一个小口袋扔在祯毅桌上,兴冲冲的提问。
祯毅疑惑的打开口袋,从里面倒出一把麦子。
这一定是麦子,祯毅可以确信。但这麦子与寻常的麦子又有一些不同。寻常麦子是金黄色的,这麦子却是黑色的。
普通的麦子是外衣包裹麦粒,但这青麦却是内外颖壳分离,麦粒裸露。
祯毅拈出一枚举起来看了半天,上面有一些糊黑,麦子散发着清香,应该是炒过的。
祯毅吃了一颗,嚼烂之后,麦子里散发出一种清苦味道,苦得祯毅一口吐掉。
但漱口之后,祯毅又觉得这味道不错,应该可以充饥。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青稞!”
“青稞?”
公孙鞅兴奋的点点头:“准确点说,这是黑青稞,据说在秦西,蜀西等地都有种植,来源和香料一样,是从犬戎来的!而且,这个东西可以当饭吃!”
“什么意思?这个可以当饭吃?”
祯毅腾地一下坐起来:“哪里有卖的,全都给我买来!”
公孙鞅双手一摊:“没有卖的!”
“这是几个秦国商人带在身上的口粮,数量并不多。听说秦西群山连绵,海拔高绝,常年冰雪不化,环境恶劣无比。但这东西却可以在那种地方长起来。他们这次带了一批种子想要卖给中原贫瘠之地,我来就是想说,今年的情况与那秦西差不多,反正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种它半年,说不定可以解燃眉之急!”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汉,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祯毅就是这样的人,与其等待接济,他更愿意自谋生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们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