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所知所见,便当真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么?若真如此,那人人都是智者,愚民何在?
——《玦言玦语》
顾玦话音刚落,宇文迟的注意力立即被他吸引过去了。
如看待一位名流大师一般,宇文迟先是恭敬地朝顾玦作了一礼,随即低声询问:“顾先生可有指教?”
顾玦连忙谦逊道:“指教谈不上,武王之心胸,令我辈敬佩不已。若这样一位满腔热血的帝王,只因一帮迂腐老臣而无法施展抱负,而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再被贵国那帮主战派一引导,以至于各国纷争再起,生灵涂炭,这也是你我皆不愿看到的。”
“此言甚是!”宇文迟激动地点了点头,上前握住顾玦的双手,深深道,“知孤者,君甚也。”
顾玦抿了抿嘴,将自己胳膊从宇文迟手中抽了出来,离他远了点,疏远而不失礼数地说道:“在下若站在武王的角度,一旦确定实行一道条令,纵使这条令效用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维护天子颜面,必然也会不惜一切,将条令进行到底。至于那些蔑视皇威之人,若有功者,可功过相抵,取缔其封号,使其体面还乡。若无功者,视为佞臣,大逆不道,当斩立决。”
宇文迟听后却是眉头紧缩:“如此滥杀,怕是影响不好。”
“所谓擒贼先擒王,武王若能抢先一步控制贼党首领,趁其群龙无首之时,再安插另一人取代先前党首的位置,从此掌控全局,今后莫说归田令,武王想再实行什么条令不是轻而易举?何况自古哪位君王不是踩着一条血路上位的?武王继位时本身便比其他君王容易,只在治理方面多了些许难度。若今日换我大商国女帝面对这种局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本就是天经地义。再比如云傲国周王处理此事,想要留住一片贤名,面上做的仁德无私,可谁知道他私底下是否双手染血?又有多少明眼人能看见他脚下白骨累累?世人所知所见,便当真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么?若真如此,那人人都是智者,愚民何在?不过是三人成虎,舆论导向罢了。”
另外二人听了这样一番话,纷纷眼睛一亮,尤其是秦戏时,突然生出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看顾玦的眼神亦柔和许多,没之前那么冰冷生疏了
而宇文迟当即便道:“先生一席话,孤感受良多。待孤夺回大权,必重谢先生赐教之恩。”
顾玦却道:“在下今日所言,不过一时乱语,当不得真。若真有用,我又岂会出现在这里呢?”
宇文迟抚掌而笑:“先生话里话外,都在怪罪孤不该设宴款待各国使者,有些交际,也是不必要的么?”
顾玦忽然也笑了,目光变得别有深意起来:“在武王眼里,在下不过一介小人,话外之音如何,已是不必要了。”
宇文迟惶恐:“先生何出此言?”
顾玦便答:“天下仕人可分两种,一种为君子,因爱讲道理讲原则而无人搭理。一种为小人,往往因为有才而被人喜欢。在下素来没有原则,又深受武王喜爱,与小人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