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慕煜听了梁九公的话,不觉叹道:“小弟一直以为衔石填海,未免也太荒唐,肯定是后人附会,今天看到,才知道我是无知,真是少见多怪,在我看来,这种鸟脾气虽然愚痴,但对如此艰难的事情却并不退避,其志可嘉,每当看到有的人,明明是简单而又容易做的事情,却畏惧不前,拖延时间,到了年龄大了,也没什么出息而追悔莫及,如果都像精卫鸟这样矢志不渝,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了!请问梁九公,小弟听说这种鸟生存在发鸠山,为什么这个地方也有?”梁九公笑说:“这种鸟虽然有衔石填海的本事,但也就是个禽类,海边上什么地方不能栖息,光是发鸠山一座山也不能够,我只听说过八哥不越济水,但说道精卫鸟,老是在发鸠山一个地方呆着也没听说过。”
谢之洋说:梁九公,你看前面的树林,那些树又高又大,不知道是什么树,俺们过去看看?如果结了果子就摘两个岂不是更好?”说完便到了树林,迎面有课大树,足有十六米多高,树上并没有枝节,稻须倒是有不少,如禾穗一样每穗一个,估摸着有三米多长,孙慕煜说:“古代有“木禾”的说法,今天看着树的形状,不会就是吧?”梁九公点头说:“可惜现在稻子还不熟,要是带几粒大米回去,绝对是稀罕物。”
孙慕煜说:“前些年结的稻子,估计都被野兽吃了,竟然没有落在地上的。”谢之洋说:“这些野兽就是嘴馋也吃不完,俺们在草里找找,一定要找出来,涨涨见识。”说完到处找,不一会就拿着一颗大米,表示他找着了,二人上前去看,只见那米有10厘米宽十几厘米长。”孙慕煜说:“这米要是煮成饭,岂不是有30多厘米长?”梁九公说:“这有什么奇怪的,老夫经常在海外,曾经吃过一个大米,足足饱了一年。”谢之洋说:“这么说,那米有六米长了?你怎么弄熟的,这话俺不信。”梁九公说:“那种米宽16厘米长30多厘米,煮出饭虽然没有六米长,但吃了满口清香,精神陡长,一年不想吃饭,说这话不但谢兄不信,我这也犯嘀咕,后来听说宣宗时,背阴国来朝贡,里面有种叫做“清肠稻”的东西,吃一粒一年就不饿,才明白那天我吃的就是清肠稻了。”谢之洋说:“怪不得现在的人射靶,射的箭离那鹄子还有一二尺远,他觉得可惜,就说差得一米,俺听了实在是费解。以为世上哪有那样的大米,现在听了九公说的,才知道他说的差得一米,原来是煮熟的清肠稻!” 孙慕煜笑说:“煮熟二字未免也太贴切,大舅哥的话让射歪箭的听见,只怕把的嘴打歪哩!”
忽然远处有一小人,骑着一匹小马,大概长26厘米,在那里走跳,梁九公一眼瞥见就给他跑了,谢之洋只顾找米没理, 孙慕煜看见怎能怠慢,慌忙追赶,那个小人也朝前奔跑。梁九公腿脚虽然没什么毛病,但人老了没什么力气,再加上山路崎岖,正要撵上小人的时候,被路上的石头绊到了,爬起来腿转筋路都走不了,孙慕煜趁机跨过去很快就赶上了,随即捉住然后吃到肚子里了,梁九公扶着谢之洋气喘吁吁的走过来,望着 孙慕煜叹道:“一饮一酌,莫非前定,何况是这样的大事,这是孙兄跟他有缘竟然让你得到了。”谢之洋问:“俺听九公说,有个小人小马被妹夫追赶,俺们远远看见你放在嘴边,难道你都吃了?俺很不明白,到要让你解释解释,有什么仙缘?” 孙慕煜说:“这个小人小马,名叫“肉芝”,人吃了延年益寿,还可以得道成仙,古人的说法是在山里,碰见小人乘着车马就是这么说的,这种话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也没有什么害处,因此把他捉住吃了。”谢之洋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妹夫成了活神仙了,现在你吃了肉芝,自然不会觉得饿,只顾着游玩,俺倒饿了,刚才的小人小马妹夫吃的时候,有没有剩条腿儿给俺解解馋么?”
梁九公说:“谢兄要是饿了,正好这里有个解饱的东西。”然后在草丛里薅了几棵草接着说:“谢兄吃了这东西,不但不觉得饿,还会觉得头脑清醒。”谢之洋接过来发现这草像是韭菜,里面有嫩茎,开着几朵绿花,马上就放到嘴里,不觉点头道:“这草一股清香,挺好吃的,请问梁九公,这种草叫什么名字,以后俺上山的时候饿了就靠它。”孙慕煜说:“小弟听说海外鹊山有种草,开青花像韭菜,名叫“祝余”,可以解饿,大概就是这东西了。”梁九公连连点头,于是又往前走,谢之洋说:“好奇怪,真的饱了,这草要是这么好,俺多找它一些,放在船上,如果到了缺粮食的时候,就用它充饥,比当年妹夫说的辟谷方法要有用,这样不更省事吗。”梁九公说:“这种草海外很少,找不到太多,况且离了土就枯也留不住,如果要想充饥,必须采新鲜的才能行,枯萎了就没什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