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无不征,月无不讨。
从孩提时代起,耶律倍,那时还叫耶律图欲便随父亲率领的迭刺部勇士南征北战,开始劫掠的马上生活。
从亥时起,耶律倍便率亲兵佯攻。500名契丹兵在马尾上系上火把,骑马绕着幽州各城纵横,呐喊,辱骂,挑衅,摇旗,偶尔还会向墙头射火箭。
寂静的幽州城便惊慌起来,墙头上出现兵士,戒备紧张。
契丹兵是佯攻,日复一日如此,拖疲晋军,拖死晋军。
以500名兵士的力量,让整个幽州城备战惊慌,这就是述律平和耶律倍的策略。
父汗身患热射病,母后主政,这让耶律倍更加谨慎,凡事亲历亲为,生怕出错,惹得母后不高兴。
耶律倍有些害怕述律平,尽管他是阿保机和述律平的嫡长子。
两个时辰之后,耶律倍换下这500名兵士休息,又换另一批兵士上阵。同样的招式,同样的佯攻。
幽州守军尽管精疲力竭,却不敢懈怠,仍然是全员上城墙,每有兵士掠过,便是一阵乱箭齐发。
世界残酷,充满套路。对于幽州守军来说,不管契丹兵如何挑衅如何侮辱,幽州都不会有人出来迎敌,他们坚守着阵地,坚守着城墙,只要不进入他们的有效射程之内,所有人都持箭戒备,绝不轻举乱动。
过去的数年,甚至数百年,南方的农耕汉人就是这样对抗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的豺狼之军。
你有你的算计。我有我的套路。各自都在冷静地盘算千百种弄死对方的办法,看哪种可行性更高。
按契丹人的估计,幽州城在十天或二十天之内便可攻下;按幽州还算是有良心的军人或百姓的估计,幽州城能坚守十天就算是猪坚强。
按远在千里之外的晋王算计,不管救与不救,幽州都是无药可救,除了放弃别无他法。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出乎契丹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和大唐降将、寿州节度使卢文进的意料,幽州城坚守了十天,然后是二十天,然后是三十天,再然后是五十天,再然后是一百天,一直坚守到现在,尽管早已弹尽粮绝、易子而食。
这,严重地打击了百战百胜的阿保机的自尊心。
阿保机何许人也,会连一个小小的幽州城都攻不下,那还在北方大草原怎么混?漠北草原最伟大的英雄,岂会龙困于水惧于小小的弹丸之地幽州?
但是,人在江湖混哪有不挨飞刀的呢?
幽州,就是刺在契丹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和契丹30万大军心头上的一把刀。
19岁的耶律倍,契丹名为耶律图欲,是一个稳重、儒雅的年轻人。他自小习汉学,不但善于骑射和谋略,而且文化修养很高,对中原汉族的儒家文化深为推崇。
每次契丹兵南下回归时,耶律倍便会首先去看那些劫掠物品中有没有中原书籍。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去专门买汉人书籍。
“那么博大精深的书籍是我永远学不完的,那么多先进的文明是我们契丹一族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当额娘述律平问及他为何总是喜欢看汉人书籍时,他这样问答。
阿保机听了摸摸他的头。述律平却皱眉。
耶律倍有两个同母所生的亲弟弟,一个是小他三岁的二弟耶律德光,一个是小他十二岁的三弟耶律李胡。耶律倍很照顾弟弟们,对弟弟们也很宠爱和忍让。
恰恰是这种宠爱和忍让,有时让人以为他是软弱,懦怯。
做父亲的阿保机看在眼里,很是欣赏。
但做母亲的述律平一方面当然希望长子多多照拂两个弟弟们,另一方面,有时见两个小弟欺侮大哥,而当大哥的耶律倍竟一笑置之,却又觉得耶律倍骨子里软弱。
十多岁的耶律倍经常在父母忙碌时充当临时保姆。有一天,阿保机忙完军国大事,去儿子们的毡包看望。儿子们都已经睡着了。
毡包没有关上,在七月后的草原已经结冻。耶律倍睡在门口,为两个弟弟挡着风,德光挨着他,两兄弟睡得直直的,紧挨着。但三弟耶律李胡却紧缩成一团,卷曲着双腿,侧缩在两个哥哥身后,把两个哥哥当屏风挡风。
阿保机略有所思,没有叫醒孩子们。
天亮时,他又去看望了孩子们一次。三兄弟依然是这样的睡姿。
改日,阿保机特意在孩子们还没有睡觉之前去到毡包外面。却见耶律倍把毡包底部都细细地检查一遍,伸手压实缝隙,德光和李胡在一旁打闹。到睡觉时,李胡把德光推到外面,自己先跑到里面躺下。
“哥,这天冻了,把毡包门帘关上啊。”德光吼道。
“阿爸和额娘都还没回毡包。如果他们回来晚了,再特意到我们毡包来看我们的话就会耽误一些休息时间。我把这毡包门打开,阿爸和额娘不用特意来毡包,只需要路过时看到我们已经睡觉了就好,他们就可以放心地休息了。”
耶律倍平静地解释。
阿保机内心被什么震触。这么一个年岁的孩子,有一颗体谅父母的心思,实在难得。
冬天,大草原上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天地一片白茫茫。阿保机说儿子们,这火塘里缺少了柴火,夜晚会很冷的,各自去捡些柴火回来吧。
三个儿子应声走出毡包,跑到附近的山上。天冷如冰,大风如刀,德光见啥抓啥,干的湿的,长的短的,不一会儿就捡了一大捆,背着他小小的身板上,竟比他人还高。第一个跑回家的德光得到阿保机的赞扬。
不一会儿,李胡也回来了,他怕冷畏寒,一直缩在山下岩石侧躲风雪,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随手捡拾了三五根,拖拉着回毡包复命。
耶律倍是最后一个回毡包的。他也走得最远,他把自己捡到的柴火再认真查看,湿柴的不要,只拣干柴,而且把柴火撅得长短差不多,捆绑好背回家。毡包里的火塘燃烧着温暖的火苗。
耶律倍在阿保机心中的地位渐渐增高。
当阿保机第一次在大草原上建立上京时,被一事难处了,他问大家:授命于天的君王应该事天敬神,我也应当效法那些历史上有作为的伟大君王,祭祀历史上有大功德之人,首先应该选哪个?
众臣工议论纷纷。
这时的契丹,各种文化正在缓慢浸润,佛教、道教已在契丹传播,与契丹八部原始的萨满教一起,百姓可供奉多神、众神。
有的臣工说应当敬佛祖,因为佛祖是最受人敬爱的;有的臣工说应当敬元始天尊,他是道教的祖师;有的建议应该供奉契丹八部的太阳神、青牛神和萨满。
“你说呢,太子?”阿保机望向耶律倍。
耶律倍上前小半步,恭敬地说:“汉人几千年立国,对儒家文化最为推崇。而孔子大圣,是汉人的万世师表,我认为理当先祭祀孔子。”
阿保机一拍大腿:“我儿最懂我心。我契丹要称雄中原,岂有不学孔孟之道乎?诏令:上京建孔庙;由我儿每年春秋二季代联祭祀孔圣人。”
从此,上京孔庙香火最旺盛。
916年春,在契丹立国之时,耶律倍被立为太子。
一个皇族的兴旺首先要后继有人,而耶律兀欲是正在汉化、自诩中原正统帝王的耶律阿保机嫡长孙,按中原王朝皇位嫡长继承制,他便是大契丹帝国的皇太孙,百年以后的契丹帝国帝位承继者。
因为幽州这座小小的城池而失去皇长孙,未来的大契丹帝国帝位承继者,这会是契丹帝国万民之痛,是契丹帝国天皇帝耶律阿保机之痛。
所以,耶律阿保机、述律平不言自明,既要攻下幽州城,也要找回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