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梵音的名声不好,甚至用不好已经没办法形容,应该用奇差才对。
在外人看来,他不懂礼数,他滥杀无辜,他不尊礼法,他不敬祖宗,尤其是现在又带兵造反,在河东大开杀戒,这位现在不仅仅是个疯子,还是个人人都得而诛之的人屠。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声很差的漯河王,身份不堪,命格不好,一出生就被断定是霍乱天下的祸根,用梵音这个名字都压不住煞气命格的男子,他的声音很好听,他的脑子,也非常的灵光。
他就坐在那里,神情舒展,当然外表瞧着不是很明显,毕竟他有标志性的胡子几乎将整张脸都遮住了。
但是御良承就是可以感受的出,这位的脸上是稳操胜券的惬意。
御梵音对着折羡指了一下御良承,这个动作非常的无礼,尤其是对方的身份还不比你低的时候,但御梵音就做了,他说:“有些人是道貌岸然的,就像他这样的,一瞧就不是一个好人。”
御良承冷了脸却没有说话,如今不是做口舌之争的时候,对方说的越多越容易泄露自己的心思,这对他来说有好处。
御梵音在继续和折羡说道:“他是不是在你面前沾沾自喜,弄的好像他是这世界上最公子世无双的男人,就那种你们家公主不选他,就错过了一个绝世好男人的那种?”
御良承冷笑,御梵音倒是将他形容的很准,他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就是那么自认为的,然后被暮成雪狠狠的打脸。
他看依旧闭着眼睛睡觉的暮成雪,他现在非常希望这位醒来给漯河王狠狠的一顿教训,让他不能再如此的嚣张下去。
可显然他要失望了,暮成雪倒不是没有醒来,而是醒来以后,压根就没有教训御梵音的意愿。
暮成雪醒的很突然,御梵音还在和折羡说话,折羡的态度怎么说呢?不是说不耐烦,只是不太想搭理这一位,他就是那种,一脸的生无可恋等着人解救,而这个能够解救他的人无疑是暮成雪的表情。
而御梵音明显是个没眼力劲的,他见自己说了一通折羡没什么反应,刚打算换个话题继续说,忽然听见折羡喊了一句:“成雪,你醒了!”
那架势,就和暮成雪昏迷多年,这一日终于苏醒差不多。
暮成雪从花九小姐的肩膀上抬起头,含笑捏了捏花九小姐的肩膀,柔声说道:“谢谢阿九。”
花九小姐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暮成雪压根没有睡着,也一直没有将头真的靠在她的肩膀上,所以她的肩膀一点都不累,可暮成雪依旧替她捏了捏肩膀。
折羡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对着暮成雪左看右看,一副睡了一觉的暮成雪是从外归来,两个人几百年没见的样子。
“饿不饿,要不要喝水?”折羡问道。
话一落,御梵音轻笑了一声,声音很好听,却出现的不是时候,可也将众人的注意力拉了过去。
暮成雪看向他,笑着说道:“王爷来了。”
态度很好,好到异常,御良承心里却是冷笑,他也曾被暮成雪这么温柔的对待,最后却被收拾的很惨,所以这会儿的他,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但幸灾乐祸也就一瞬间,他收回思绪,看御梵音和暮成雪旁若无人的对话。
“昨夜是本王思虑不周,没有让公主好好休息,今夜不会了。”
折羡这会儿翻了个白眼,像是眼前终于有了御梵音这号人。
“还有今夜?昨儿个你们该说的也应该都说完了,再有话,你就写成信说吧!”
所以昨夜这两人确实是说了一夜的话?御良承在心里想着,若是这样的话,那这两位是不是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
说实话,在这一刻之前,即便御梵音出现在他面前,他都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又或者说,这个念头一起来,他就会觉得很荒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暮成雪和御梵音,这两个人是怎么都不可能合作的。
不说御梵音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不说他和御昭冕就压根不是一类人,就说一点,御梵音这个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他是那么想的,所以在一开始,他宁可误会两个人的关系,也没有想过他们合作,可这会儿反过来再想这件事情,不由得心里一阵阵的发凉。
所以若这两位达成合作?他依旧是不敢想,若是这两位达成合作的话,那也许,不说南北分割了,整个北周天下弄不好都会被这两位收入囊中。
御梵音和御昭冕是不同的两个人,和他更不是,他们三个人相比来说,他和御昭冕的共同点在于出生都很高,有着自己的道德准则,有些事情是不会干的。
当然这不是说屠城这种事情,这种事情若是需要他会干,而是某些方面,比如说背主,这种事情,他做不了。
他起兵,他造反,他想要争一争这个天下,可他依旧认为他是御家的子孙,他只是觉得,都是御家的子孙,为什么别人可以,他不可以?
他不服,所以他争,他作为御家的子孙来争一争这个皇位。
御昭冕也是如此。
所以北周的内乱是一场几个兄弟的斗争,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比对方更加有能力做上那个家族内拥有全部资源的宝座。
但御梵音不一样,御梵音可不讲究那么多,他叫着御梵音,做着的可不是菩萨会做的事情。
“暮成雪,他在出发之前,将御家的家庙给砸了。”御良承说道,“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里面可是有祖宗牌位的。”
这样的人连祖宗的牌位都敢烧,这样的人能做皇帝吗?
暮成雪轻轻的“哦”了一声,我也除族了啊,不但如此,我还将我生身父亲强行从暮家族谱脱出来,这事情王爷不知道吗?”
御梵音又是轻笑一声,明明很好听的声音这会儿在御良承的耳朵里听起来就无比的刺耳。
他有些恼怒,他说:“暮成雪,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