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知道皇后的担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她为人母这么多年,这句话的意思早就体会透了,从皇后出嫁的那天开始,徐氏便一直为她担心,因为深宫中的日子不好过,这阴谋算计也多,稍有不慎就会尸骨无存,让她怎么能不担心。
这次杨昊去去淮水本就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他这么多年来都是锦衣玉食,从未吃过苦,此去淮水,皇后自是担心不已,徐氏自是万分理解。
可这风险越大,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在怎么担心也得放手,若是现在害怕危险,那么以后还怎么能担当更多的危险,而且这圣旨都下了,谁能违抗?
于是徐氏就继续安慰皇后,“娘娘放宽心,二皇子此行保护的侍卫必定是少不了的,老爷也会派人保护二皇子的,必定让二皇子平安无事的回来,再则二皇子若想前途不凡,就需得向雄鹰一般展翅,不得待在舒适的窝里,这对他的前途没有任何益处。”
这里道理皇后都知晓,只是依旧很担心,在徐氏的这一番宽慰下,她这才渐渐接受了这事,而且她也知道除了接受,也没有别的办法,这圣旨都下了,想要杨伯謇收回成命基本不可能,就算是有那么一点儿可能,那么以后杨昊离入主东宫也就会越来越远。
一个胆小怕事,贪生怕死的皇子,是不可能成为储君的,而杨伯謇最不喜欢这样的人了。
徐氏知晓二皇子的个性对此番去淮水一事一定会很抵触,所以便对皇后说道:“娘娘,二皇子那边你也要去劝慰一番,让他调整好心态去淮水,皇上的旨意是让他听从沈大人的吩咐,切不可耍皇子脾气,此行发生的事情皇上必定会知道,让二皇子暂且忍耐一下,顺顺当当的跟着沈大人把这事处理了,哪怕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也是好的。”
“经此一事二皇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也就不一样了,二皇子是所有皇子中第一个接触到政事的,又指派了这样的重任,还是嫡子,接着这些优势,二皇子便会比其他的皇子要优异,若是在得到沈大人的赞赏,那么以后入主东宫的胜算也就越发的大了。”
沈瀚文是三年前被杨伯謇任命为河堤都尉,这些年淮水的防汛工作他处理得去前面几位好的多,针对洪水泛滥只是实施了不少有效的方法,有效缓解了洪水造成的伤害,而他又是一个勤政廉明,一心为名的好官,杨伯謇近来比较欣赏和看重他。
若是此行二皇子得到了他的赞赏,那是在好不过的事情了。
徐氏说的这些话让皇后陷入了思考中,她低头抚摸着自己食指上的玉戒指,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母亲,你说得对,等会儿我会好好的劝一下昊儿的,不会让他任由自己的性子胡来,毁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闻言,徐氏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只是看着皇后忧心的样子,她这心里也不好过,随后便又对皇后说了好些话来宽慰她的心。
徐氏离开后,皇后便派人去找了杨昊过来,与他说了好些话,把这事的益处都给他交代清楚了,让他不要随着自己的性子行事。
杨昊的确是十分的不想去淮河,很抗拒此事,在皇后来找他之前,他就在琢磨这要怎么把这事给推掉,可是在皇后的这一番劝说下,他便收起了这心思。
虽然他年纪不大,可皇室的孩子都早熟,他也有野心,既然这次去淮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他自然也就不会错过。
皇后劝说完杨昊之后,便找人去查杨昊为难宋靖楚那天,还发生了什么,让杨伯謇改变心意?
无论那天还发生了什么,皇后都觉得这事和宋靖楚脱不了干系,心里也越发的嫉恨她。
她觉得宋靖楚这人就是来克她的,她一出现,杨恪被下人苛待的事情就被皇上知道了,害她被皇上数落了一顿,接着又冷落了几天,连太后也因此晾了她几天,各宫妃嫔也因此对她冷嘲热讽,现在杨昊入主东宫之事有了变故也和她脱不了干系。
这些让皇后如何不恨,尤其宋靖楚还和杨恪关系那么好,于是皇后心里就更加的讨厌她了,发誓定要好好的收拾她,一泄她心头之恨。
隔天,杨昊被指派到淮河一事便在前朝后宫传开,引起不少人议论,都在猜测杨伯謇此举有何用意,有人欢喜有人忧。
此去艰难,若是途中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么身份尊贵的嫡皇子也就不会在挡住他们的路,皇上的目光也就会转移到其他皇子的地方。
有人担忧是因为和皇后父亲一样的想法,觉得此事对对杨昊的一种考验,为他以后入主东宫做铺垫,有野心的人可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自是担忧不已。
当晚,各宫的主子娘娘都有在和宫外的娘家人传递消息,商议一些事情。
在宫中的宋靖楚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重活一世的她,虽然不是很清楚朝政,但是对杨伯謇此举还是知道一些的,杨伯謇派杨昊去淮水就是为了考验他。
上辈子杨伯謇也派了杨昊去淮水,只不过时间上比现在晚了一些,大概是是因为她重生了的原因,所以事情上有了些改变。
上辈子这时候朝中就有人请立太子,杨伯謇也有意立太子,本来他是属意杨昊的,只是还想在看看,而后来太后千秋的时候,杨恪被下人苛待的事情被杨伯謇所知,他派人去查明的时候,无意间知道了杨昊平日里的真实做派,一时间对他有些失望,立储的事情也就一直拖。
直到来年朝中请立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便接着考虑这事,他是有意立嫡立长的,所以为了考验杨昊,便将他派到淮水去。
本来他只要顺顺当当的办好,不需要太大的功劳,只要不出意外不出太大的差错就好,回来后就可以入住东宫,但是杨昊那性子就摆在那里,不出意外就怪了,在加上背后有其他人算计,他在去淮水一事上就出了很大的纰漏,让杨伯謇对他很是不满,然后入主东宫一事也就继续往后推了。
至于是什么纰漏,宋靖楚记得不是很清楚,当时她只是当个趣事来打发时间,就没怎么仔细听,只是大概记得好像因为他的缘故,差点就害了淮水河岸边上的上百户家人,虽然当时瞒了过去,可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事,杨伯謇很快就知道了,对他很失望,然后狠狠的责罚了他一顿,立太子的事情也就一直耽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