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贵妃的哥哥,赵原观因为贪墨而被杨伯謇定罪,杨伯謇念其自己上书请罪,又将贪墨之财尽数补齐,还把家产全部充公,便对他网开一面,只是将他降职。
连降三级,从原来的正三品的户部尚书降为从五品的户部郎中,和宋端恒一样的职位。
他被降职后,户部的位置便发生了变动
户部尚书的位置也被他之前的下属,从三品尚书左丞柳清远补上,宋端明也因此升职了一职,成为了新的尚书左丞。
正四品户部侍郎的位置因此空了一个出来,按照顺位,应该是由宋端恒补上的,但是宋端恒的资历太浅,不够资格,便一直空着,其事务则全部由另一个侍郎田大人来处理。
这样过了大半年,田大人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杨伯謇这才惊觉他一人处理这些事务过于辛苦,想找人帮他分担一下,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官员来顶上另一户部侍郎职位。
这时已是尚书左丞的宋端明便乘机对杨伯謇提起,自己担任侍郎一职时,宋端恒一直在他身边帮忙处理事务,有经验。
杨伯謇思量许久,见宋端恒这些日子办事极为认真,有自己的章程,将每一件事都处理的很好,心下满意便下令让宋端恒从旁协助田大人。
宋端恒一人担任两人的职务,自是比以前忙碌很多,好不容易被养胖的身体,又快速的消瘦下去,宋靖楚和谢氏见了,都心疼不已。
谢氏觉得,他现在虽然是做着户部侍郎的事,是杨伯謇赏识的缘故,但是他的职位不变,俸禄也没涨,这名不正言不顺,时间长了讨不得什么好。
还因为这样,多干了一些苦差事,累着自己,实在不值当!
宋端恒不觉得这是什么费力不讨好的事,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只要自己坚持,一定会有回报的,还时时的劝慰她们,让她们不要为自己担心。
谢氏和宋靖楚怎么能不担心,但也没有办法,只得想办法给是宋端恒补身体,不让他因为劳累而垮了下去。
宋靖楚在宫里得了些风向,知道宋端恒继续坚持下去,会往上进一步,只是这时间是多久,便要看杨伯謇的心意。
她知道宋端恒想要往上的心情,所以也不会因为心疼他受苦便阻止他,而是更加用心的为杨伯謇做菜,讨他欢心,争取让宋端恒快一点转正。
这期间,宫里也发生了变化,宫里负责守卫的禁卫军做了一些改变,不少禁卫军都被调离,换了一些年轻有朝气且身手很好的人补上。
皇后和敏贵妃一直很低调,不在管宫务,平日都待在自己宫里,轻易不出来。
后宫大小事务皆有太后处理,德妃和贤妃在一旁协助,可太后毕竟年岁大了,不能太过劳累,所以她便将宫权分了下去。
除了德妃和贤妃外,她提拔了七皇子和十皇子的生母,让她们由昭仪升为妃位,晋为良妃和淑妃,让四妃一起处理宫务。
太后只要过过眼,下达一些命令便可。
除了晋了这两人的位分外,太后想着后宫里不少妃嫔已经有十余年没有晋位了,便同杨伯謇商议了一下,一齐晋封了。
杨伯謇忙于前朝,便让太后拿主意。
太后挑了一个好日子,晋封了二十余位妃嫔,凡是有孩子的妃嫔都升了一级,就连杨恪的生母也得追封了一个美人的封号。
只是杨恪生母的这个封号得来不易,皇后对这次晋封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单单为了杨恪生母追封一事闹了出来,坚决不同意此事。
即便杨恪在长秋宫门前跪晕了过去,也没能让皇后松口。
后来是太后怜惜,去找了皇后谈了一下,这才让这事成了,不然杨恪的生母依旧还是个宫女身份。
皇后虽然同意了追封,但对杨恪也更加的不喜,以前皇后不会将自己厌恶他的情绪表现出来,可那之后,就再无顾忌,对杨恪的不喜,明晃晃的表现在脸上,任谁都看得出来。
好在如今是太后掌管凤印,谁也不敢苛待了杨恪去。
宋靖楚通过这事,也知道了杨恪生母和皇后之间的恩怨,知道了为什么皇后会一直针对杨恪。
杨恪的生母是御书房里的一个小宫女,得了杨伯謇一夜宠幸,便被抛在了脑后,可她运气好怀了杨恪,杨伯謇就想等她生了之后才册封。
而那时皇后也怀有孕,两人又是同时生产,可皇后的孩子生下来就死,而杨恪却活得好好的。
皇后伤心之余便认为是杨恪的生母克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便开始针对杨恪的生母,不仅搅黄了她的册封,还让她的处境变得格外的艰难。
杨伯謇怜惜她失去了孩子,心情不好,便任由她这么做,以为时间长了皇后也就忘了这事,可是皇后一直没有忘。
随着杨恪一天天长大,她心里的怨恨也一天天的增加,在杨恪生母生病的时候,不准御医给她医治,还安排了不少事情给她做,最后她积劳成疾,病死了。
杨恪生母去世了,她心里的气也没有消,还想继续对付杨恪,若不是太后察觉到了,警告了一番,只怕杨恪早就死了。
杨恪长到这个年岁,受到不少的磨难,皆是皇后的手笔,除此之外皇后还派人在他耳边诋毁杨恪的生母,说他生母身份低贱,却不甘低贱,费劲了心思爬龙床,尽管生下了皇子,依旧改变不了自己低贱的身份。
杨恪相信自己的母亲不是这样的人,可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在他耳边这般诋毁他母亲,他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他不了解,所以找不了任何话语来反驳,只能让自己忍下。
之前宋靖楚问他原因时,他怕自己说出来,宋靖楚不相信,便没有说。
宋靖楚知道这其中的恩怨后,心里不由的对杨恪生出怜惜。
这事任谁听了,都知道这不过是皇后因为伤心难过,外加心里不平衡,所以在迁怒,平白的让杨恪母子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
幸好,如今的杨恪苦尽甘来了!
太后晋封了后宫后不久,杨伯謇见二皇子等人年级渐渐大了,不适合继续在宫里待着了,便封了王,让他们出宫建府。
除去年级最小的十皇子和十一皇子外,其余的皇子都被封了王,陆陆续续的出宫建府了。
同年年底,胡则旭也上书请封胡榆为世子。
第二年中秋时,宋端恒解决了几件大事,终于熬到了头,被升为了户部侍郎,连带着谢氏也得了一个诰命。
同时,宋靖楚也得太后恩赐,每日除去给太后和杨伯謇准备膳食的时间,她可以去内学堂和公主们一起学习。
她的身份也因此提高了不少,让京中贵女既羡慕又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