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厮告诉郭映泰,杨恪和仇林在赶来的路上,快到郭府了。
郭映泰听着这话,连忙让下人招呼其他人去吃东西,然后自己走到高家的两个公子身边,对他们说道。
“两位公子,郭某有一事想和两位商议一下,可否赏个脸,跟郭某到书房一叙。”
郭映泰怕杨恪来了之后,和这两人碰面,怕坏了自己的事情,所以请了他们两个去书房商议一下其他的事情,避开杨恪。
郭映泰一开始便没打算让他们碰面,给杨恪递了帖子,也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郭映泰给他们送的请帖上,时间相差了一刻钟,高家的这两个公子上早了一刻钟,这屋里的人,郭家人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只要安排妥当,他们便碰不上面。
而且在这宴会开始之前,郭映泰便派了人在外面他们必经的路上守着,只要一见到他们出现,便会有人回来通风报信,然后他也就好将人引开。
宋靖楚看着郭映泰的表情,便知道,这重头戏开始了!
宋靖楚温和的笑了笑,颔首道:“自然!”
说着宋靖楚离了一下衣服的下摆,站了起来,柔葭也跟着起了身。
“请!”郭映泰伸手,对她们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宋靖楚和柔葭也礼仪得体的回了礼,跟着郭映泰往书房的放心走去。
高漠和两个侍卫也紧跟其后!
这时杨恪和仇林在郭家下人的带领下来到前厅,正好看到他们离去的背影。
杨恪在看到宋靖楚和柔葭的背影时,觉得务必的熟悉,正想多看一眼的时候,她们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转角出。
杨恪疑惑的收回目光,继续往前走。
这时前厅里的人还在继续捐赠,主持的人换成了郭家二房的郭映淳。
他们见杨恪和仇林回来了,连忙停下来,对他们行礼。
“草民见过誉王殿下!”
“草民见过仇将军!”
杨恪轻轻抬了抬手,面无表情的对他们说着:“免礼!”
郭映淳将他们两个迎进屋里,吩咐下人送来热茶,然后这才开口恭维了几句。
“誉王殿下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
郭映淳的这些恭维的话还没有说完,杨恪便打断了他,“这些客套话不必说了,你们也不必管我们,该怎么样就继续怎么样。”
郭映淳很快便收拾好情绪,按照杨恪说得去做。
然后就恭敬的站在一旁,将记录捐赠人姓名的本子捧到杨恪面前,请他查阅。
杨恪简单的看了一下,看上面只有名字没有金额,便明白了郭家的小心思,这是想在这上面做手脚。
杨恪没有管,继续看下去。
他基本是都是看了一眼就翻页,旁人见了都觉得他看得粗略,可旁人不知道,他就这么一眼,便能将上面的东西记下来。
杨恪看完了之后,便将本子放到一旁,让仇林看。
他全部看完了,这本子上所有的人都记着有,可唯独少了高家的两位公子。
郭家没有将他们两个的名字写上去是出于什么小心思,杨恪是一清二楚的,不就是不想让自己知道他们的存在,这样也就好方便他们行事了。
那两张时间不一样的请帖就是最能说明事情的了。
随后杨恪便没怎么搭理他们,静静的在一旁看着,看着他们做戏。
这屋里的人,多半都不是无辜的。
陆陆续续的捐赠完毕后,郭映淳便招呼他们去吃东西。
然后对杨恪说,他们先去将捐赠的银两整理好了,在给杨恪送去,让他先跟着去吃点,休息一下。
杨恪表明应下了,然后不着痕迹的看了一下那房檐之上,哪里有个人影一闪而过。
杨恪让自己的侍卫混了进来,让他在郭府里好好的找一下。
之前杨恪派了人来郭府查探过,但是郭家老早就将那些手脚给处理干净了,根本没什么收获。
今日郭家弄了这么一个捐赠的宴会,准备了这么一个大饵,吸引高家的这两个大肥羊,肯定是要露出些什么把柄的,这个时候派人去查探,一定能查出什么来。
杨恪想今日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找到了证据,这些个蛀虫,他就能将其全部铲除干净,而且还能掌握一个让林家倒台的证据,这可是杨恪最感兴趣的事情了。
另一边,宋靖楚和柔葭现在正在郭府的书房,和郭映泰说一些有的没的。
郭映泰现在还没有说出自己的目的,只是在和宋靖楚她们说一些听起来很高尚的,让人心情澎湃,想要立马为受苦受难的灾民做些实事的话来。
宋靖楚清楚郭映泰绕了这么半天,还不说正事的想法,主要就是要先将她和柔葭的情绪挑起来,这样说正事的时候,事情才能比较顺利。
宋靖楚就静静的看着他表演,然后适时的给出他想要的情绪和表情,柔葭也是如此。
在她们两个到书房的时候,郭映泰便找了一个理由将高漠支开。
因为他知道有高漠这么一个经验老道的人在一旁提醒,事情想要成功,不太可能,所以他便支开了高漠。
郭映泰说了好一会儿,见情绪酝酿的差不多了,便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云州城的情况,最缺的就是粮食,虽然现在入了夏,可得塞北这些地区还是很冷,没有办法种庄稼。”
“江南这些温暖的地方,也才刚刚种上粮食,还没成熟,想要从其他地方买到粮食也比较困难。”
宋靖楚见他快要扯到正题上了,便很配合的说道:“是啊,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没有粮食便没有办法让灾民填饱肚子。”
宋靖楚原本是配合着郭映泰说下去的,但是说着说着,自己也真的就是这种担忧的心情了。
没有粮食,确实是一个最严峻的问题。
虢国的水稻基本上都是一年一季,到了秋日才会有收获,只有特别暖和的地方,才会出现有两季,但是那只是极少部分。
塞北地区从去年就秋季的时候就开始冷了,那个时候好多的水稻和其他的粮食都被冻坏了,收成很不好,冬日里的储粮便少了,原本是只要将冬日过去了,便会好起来,
结果这个冬天很漫长,迟迟没有离开,也就没有办法种粮食,于是便出现在这灾荒。
本来救灾的粮食没有被这些蛀虫倒卖出去的话,灾民们还是能挺的过去的。
只可惜就是有那么多的蛀虫!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来,就造成了今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