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羽生
——————
圣元大陆,郵兰国皇城
如果只是听其名,那么,这绝对是个相当令人惊讶的国度名号,事实上郵兰国历史数百年,其兵强马壮,国民富饶尤天下皆知。
较于其他国度而言,此国乃不可侵犯的存在。
经数百年征战,领国得以领教。
转眼之间四年过去,相对以往,这四年之间天下却是太平无事。
然,无人知晓四年前卫河之战到底如何,只知其掌握百万的兵马大元帅突然辞去官职,身旁多了一个幼稚小童。
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小童面间与这位兵马大元帅有几分相似之处。
对于老元帅交出兵权,郵兰国皇帝并未反对,而是极为大度的让老元帅带走了数百精将。
朝野上下并未有人站出来阻止,因为这是老元帅应得的。
甚至郵兰国上下皆叹老元帅功得千秋。
刘氏一族忠良余下老元帅一人,其四子皆为国捐躯。
谁敢站出来说不是?谁会没有良知站出来埋怨?!
四年前至卫河际传来急报,刘氏三兄弟皆于敌同归于尽,朝堂震惊!天下震惊!!
若不是魏远将军得护刘氏最后的血脉,只怕老元帅早以伤心而故。
而那突然出现的三十万敌军却是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失去了踪迹。
若不是卫河下惨烈的战况,众国皆会以为此乃虚言!
这,是至今都无人知晓的迷。
郵兰国皇帝知其刘氏忠良血脉的重要性,挽留刘老元帅于皇城。
以皇子之行对待刘氏族最后的香火小童。
“羽生,你今以到朗书之年。太公也不让你如何,你当如何选择~”
皇城邻绕外,尽是大片的农耕之地,这里出产的粮食和蔬菜,都要供给到皇城与官军,虽无战事又无小人乱国事,但这里毕竟距离皇城与宛城接壤处很近,自然也是商人贸易的起始地之一,宛城因此而繁荣,附带的,令城市周围这些村庄中的平民生活也比其他地方要好的多。
天刚蒙蒙亮,远处东方升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色,毗邻皇城的一座只有百余米高的小山包上,却已经多了一道瘦小的身影。
那是个只有四岁的孩子,显然,他经常承受太阳的温暖,皮肤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黑色短发看上去很利落,一身衣服虽然朴素,到也干净。
他身旁坐着一个发有斑白却面容坚毅的半百老者,老者看着小童的面容眼中皆是慈爱之色,却又带着许些威严。
显然给予他选择,却担忧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
太公,乃是这个世界对亲爷爷的称呼,而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得予的名字便叫“刘羽生”。
生而无畏,死亦浮轻羽,重达夺山也。
他一岁便可清吐人言,行其稳。
郵兰皇帝虽见他有异却没有对面前这位老元帅提出任何要求。
似乎只希望他快些长大而后思虑。
范子学堂以教书先生待皇子公主之礼亦是对他尤为照顾。
但太公知晓,羽生虽尚年小,却聪慧过人,待两年学其诗书却是由之无趣闹得皇城风雨。
虽是刘氏独子,但常经沙场,他却是希望自己的亲孙能够立于军上。
“太公以为羽生该当参军吗?”
刘延山,今在郵兰国刘氏族中唯一身在的泰山北斗,从参军到如今历战数百场之多,名副其实的兵马大元帅此刻却不知该如何应付他的亲孙子。
顽皮捣蛋无一不为,偏偏行事却尤为道理。
有时问的问题连府中上下也不得理解,闲时在他身边看护却有时连衣角也碰不到半分。
行事心思之活跃便是身经百战的他也感觉到头疼。
就这一会就他问住,再四周观望便不见了身影。
对于他这么大的孩子来说,以到了懂事的年龄,不少世家以将与他同岁的孩童送往军营与私塾。
与范子学堂不同,私塾乃教书育人之地,培养国家栋梁之才之所。
经几日,刘延山便将羽生送进了私塾,那教书先生实有大才,太公却是没有骗他,德义忠礼无一不行,皇城中高官皇戚子嗣皆在此赋。
左右看了看,他发现就连皇帝最疼爱的小公主也在,那个乖乖的坐在身旁不远的三岁丫头,早前就有领教过她的刁蛮,刘羽生不敢再看她。
来到这里自然要用心听讲,虽然注目着这些未来的栋梁,但他是为一心二用,不得不说这也只有他在这个年龄能够做到如此。
“羽生,方才老夫言德义之举尚有不足,你可有附议?”
“!!!”思虑之下,不直觉被堂上老先生所察观,顿时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我去!被点名了!!
绕是他两世为人,经历非常人也不觉有些发懵,不禁回想前世读书的时候被老师点名那般场景。
不过,胡思乱想了片刻,他还是回过神来,对这个世界的德义礼行也稍有了解。
作思考状即言道:“先生所言不足乃人之性也,其德曾有高风亮节之谓,其义曾有拂行其事当为德,德行乃当义由可义当为德也!”
秦文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看着刘羽生道:“羽生其言虽有不足,却为有理,当坐下矣。”
“多谢先生教诲!”刘羽生闻言对着教书先生诚心一礼,虽说每个人的理解皆有不同,但不可否认以见识所闻而言,面前这个教书先生确实比他更为理曲。
不过,在他这个行为下,先生却是有不同的理解。
“有闻刘氏羽生自幼聪慧,更是其行异于常人,今日见之果然不假。”
他自感叹“国之幸也!”
却是不由分说,待离学之际将刘羽生留了下来。
“哇!早知我就以学生愚钝,以请先生教我之说而拒言其行也!”
后悔!这就如同被老师留下来补课一般道理。
看着眼前的竹简,虽不说让他眼花缭乱,却有感到几分无趣。
而此刻的先生却不知他想法,早就身临刘府得见刘延山也。
“老元帅不必忧心,我观其麒麟儿乃为大才,当先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