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白焰,映亮了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库。
短短只是瞬间,这原本不大的车库竟然冷的令人发抖,就连破体巅峰期的李伯也是忍不住这寒冷,被迫运灵气护体抵御寒冷。
渐渐的,周围的墙壁上被一层薄薄的白霜所覆盖,没过一会,周围就一片洁白了。
李伯呆呆的站在原地,不可思议的看着华默晨手中的九幽阴火,实在不敢相信眼前自己所看到的。
可是,这周围的一切异变与这集聚下降的气温都在告诉着他,这些都是真的。
“你究竟是谁?”李伯小心翼翼的看着华默晨问到,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在他的认知当中,能够炼化这九幽阴火的人要么是修仙强者,要么就是冥界鬼兵级以上的存在,然而,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可以随意秒杀他的。
看到李伯那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华默晨自信一笑,说:“反正跟你李家是朋友就对了。”
李伯顿时松了口气,因为他可是完全相信华默晨所说,毕竟有着能炼化九幽阴火的实力,还用不着骗他。
得知华默晨不是敌人之后,李伯缓缓的向他走了过来,双眼也露出了难以言喻的狂热。
“这就是传说中的九幽阴火?真的和书中记载的一模一样。”
李伯激动万分的说到,说完还伸手过去似乎想亲自感受一下这九幽阴火的温度,看那样子,就像是这辈子能见识到只有书中记载过的九幽阴火已经此生无憾了一样。
“小心!”
见李伯伸手过来,华默晨赶紧后退一步,严肃的说到:“千万要小心,现在我们实力都不够,若是被这九幽阴火燃到,恐怕谁也救不了你。”
话毕,李伯瞬间收手,显然为刚才自己贸行感到一丝后怕,自己当初炼化五昧真货就险些丧命,更别说碰见这凌驾五昧真火好几个等级的九幽阴火了。
尽管畏惧,可李伯仍然非常激动,不可思议的说到:“所谓物极必反,冷极必暖,炎极必寒,这九幽阴火可谓是这一类型的典范,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诶?”忽然,李伯一惊,随即开口问到:“既然你都能驾驭这十大火种里排名前三的九幽阴火,那为何面对屈屈一个廖家还要老夫出面帮忙呢?他们难道不是你一个眼神就能抹杀的存在吗?”
在李伯的认知中,一般的修真者能炼化任意一个火种就已经很难得了,更别说十大火种里排名第二的九幽阴火了,虽然九幽阴火只排第二,可前三来说,基本也没太大差距了,而且能够炼化这前三种火的,必定都是一方大能。
华默晨看了一眼满脸好奇的李伯,无奈之色一闪即逝,随后说:“我现在不过才练气中期,你又不是感觉不出来?”
“嘶……”李伯更加好奇了,他本是不知道修仙之上方面的知识,对于拥有神魂就可以重生的事情更是闻所未闻,而看华默晨的样子,也的确是练气中期而已,那么他究竟是如何炼化这九幽阴火的呢?
想来想去,李伯就只能在心里猜出了唯一的可能性,那就是华默晨乃属于极为罕见的体质,能够天生对这九幽阴火产生免疫力,这种人虽然很少,但并不是没有,整个修真界可能百多年才会出现那么一两个,而且这一两个当中基本也不接触炼丹,所以对火种而言就更加不了解,可能就连他们本身都不知道自己对九幽阴火会免疫吧。
所以像华默晨这样能天生免疫九幽阴火又正巧碰见炼化成功的,基本也算的上是千年难遇一回了。
“别愣着啊,赶紧告诉我需要怎么做,我这练气中期的灵气可是有限的,供不了这火太久时间。”这时,华默晨忽然开口催到,说话间,他早已是满头虚汗,显然燃起这九幽阴火非常耗费灵气。
“哦,对了,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李伯一拍脑门,随后说到:“你先催动火种放进炉内,烘烤一下炼丹炉,将里面不需要的杂质去除干净。”
华默晨会意,伸出左手凝聚出一团白色灵气放入炉内,随后用九幽阴火点燃。
一瞬间,整个炉子都发着白森森的寒光,阴火熊熊灼烧。
点燃炉子之后,李伯就示意让华默晨先行坐下。
“这乃是每一次炼丹之前必须要走的程序“热炉”,目的就是将炉子烧热,废除干净残留的灰尘和不必要的空气,无论什么火种,都必须要热十分钟往上,若不然炼制出的丹药会不纯的。”坐下之后,李伯如此说到。
“想不到还这么麻烦!”华默晨收掉手中火种,目不转睛的看着炼丹炉。
半大不小的炼丹炉熊熊燃烧,森森火光映亮了两人的脸颊,在这么漆黑的空间里,白森森的脸看上去极为渗人。
“哦对了,前辈你刚说十大火种?难道除了这五昧真火和九幽阴火还有其他的火种?”忽然,华默晨开口询问到,他之前只知道常见的三昧真火和自己在冥界所找到的九幽阴火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就连这五昧真火,也还是他看李伯的行为从而推测出来的。
这时,只见李伯摆出一副长者的姿态,抚着胡须得意了起来。
“天下火种的种类多了,就拿平时所见到的普通火来说就分好多种,有烧饭用的柴火、火山里的岩浆火、还有自然形成的雷火与地心之火。”李伯满脸得意的解释到说,似乎在这么一个拥有九幽阴火的人面前诉说他不知道的事情很是自豪一样。
随后,李伯又开口说到:“这些普通的火,只能用来炼制三品以下的丹药,若是再往上,许多丹药所需的药材普通火是烧不着的,所以就得用罕见火,由下往上排则分十大火种,三昧真火,也就是传说中的天火,五昧真火、七色玄火、红莲业火、南明离火,再有的就是排行第二的九幽阴火了,可是这十大火种之中第一、第三及四五,我就不曾得知了,书中也没有记载过。”